终稿学校传染病预防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76783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稿学校传染病预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终稿学校传染病预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终稿学校传染病预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终稿学校传染病预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终稿学校传染病预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终稿学校传染病预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稿学校传染病预防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传染病防控,北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卢艳 2013年4月,2,学校传染病防控,3,第一部分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传染病 (一)概念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由传染性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人 人 人 动物,4,(二)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1病原体 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2传染性 人 人 人 动物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

2、态等因素有关,5,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1)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的人。,6,(2)地方性 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常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 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

3、夏秋季节流行。,7,4免疫性 一般认为是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抵抗力,当机体再次受到该病原体的入侵时不会再感染。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的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感染。,8,法定传染病(39种),甲类传染病:(2种)霍乱、鼠疫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1、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

4、1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9,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同时具备如下三个基本条件才能传播 (一)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昆虫。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与过程有以下几种:空气、水、食物、媒介、母婴、血液(体液)、直接(间接)接触、医源性、土壤等,10,(三)易感人群 对某

5、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这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儿童及青少年由于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自我保护能力差,因而较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在儿童中开展有计划的疫苗接种就是要提高儿童的群体免疫水平。,11,流行三环节与两个影响因素,病人 携带者 受感染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 接触 水 食物 医源性 垂直 媒介 土壤,易感人群,社会因素,经济 政治 文化 宗教 风俗,自然因素,气候 地理,12,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针对三个环节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3,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病人和疑似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病原携带者

6、(病后、慢性、健康携带):严格管理和治疗;体检;献血前检查;发现后登记、管理、教育、随访、限制等 对动物传染源:扑杀、消灭、隔离;日常的接种、检疫,14,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播途径不同采取措施不同。 切断传播途径有两方面:一般性卫生措施和对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进行消毒;对传播媒介动物进行杀灭措施(杀虫、灭鼠)消毒分为 疫源地消毒:对传染源所在场所的消毒。分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污染的物品或场所的消毒,如饮水消毒、餐具消毒等,15,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包括个人的防护、卫生知识、卫生习惯 人群的免疫预防:包括常规接种、应急接种 对密切接触者的药物预防:药物应

7、是有效的;时间短、耐药性产生、副作用;有针对性对可能受感染者使用 传染病疫情个案调查处理(访视管理),16,为何学校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1、学校的特点相对封闭人群聚集 容易相互传播接触面广 2、学生的特点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 3、其他原因 思想认识不足 对学校卫生工作疏于管理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差,投入严重不足,容易受传染,第二部分 学校传染病的特点,17,学校传染病的特点,1、学校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学生相互之间接触密切。 卫生设施不好 卫生制度不健全 卫生习惯不好,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 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使中小学生成为传染病 高发的人群。,18,2、学校极

8、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机制极易实现。 3、学校传染病具有季节性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4、学校传染病具有年龄特点 小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19,第三部分 学校常见传染病,(一)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flu)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传染源是流感患者。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

9、期短,通常为13日。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20,流感症状有轻有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 (1)单纯型:高热,寒战,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 (2)胃肠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 (3)中毒型:高热不退,谵妄,抽搐,甚至神志昏迷。 (4)肺炎型:高热,咳嗽,咯血,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21,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比较,症状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发烧 偶尔会发生 一定会发高烧3-4天 头痛 偶尔会发生

10、 头痛欲裂 身体酸痛 是 严重的身体酸痛 身体虚弱 是 虚弱到需要卧床休息 精神疲倦 不一定 头几天会这样 鼻塞 是 是 流鼻涕 是 是 喉咙痛 是 是 胸闷 不会很严重 会变得很严重 咳嗽 不会很严重 会变得很严重,22,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原则和普通感冒基本相同: (1)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迅速减轻症状、促进自愈、早日康复,亦可减少传染他人的机会。 (2)加强抗病毒治疗。 (3)积极防治并发症:流行性感冒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及肺炎,故应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婴幼儿及老年患者,须注意其体温、血象、痰色、痰量、心率等的变化,防治继发细菌感染。,23,一般预防 早

11、期发现,迅速确诊,加强监控力度。 对病人做好隔离。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 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遵循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预防原则(详见后):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心境开朗,开窗通风,减少聚会。 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供应;要多食用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其中富含的-胡萝卜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巨噬细胞活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 每天坚持用淡盐水或红茶漱口,对流感也有一定预防作用。,24,药物预防 中药预防。将板蓝根、大青叶各5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四味中药同放入大茶缸中,用热开水冲泡,片刻后饮用。或者用贯众、板蓝根各30

12、克,蒲公英15克,青茶5克,三味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以上两方清热解毒功效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适用于流行感冒。,25,疫苗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流感病毒菌株的变异很大。每年可能爆发和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故流感疫苗应每年接种一次。 日本法律规定,317岁每年均常规注射流感疫苗。 我国近几年开始在全国推广注射流感疫苗。,26,2麻疹(Measles),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 人群普遍易感。 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相关

13、疫苗发明后,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27,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预防:疫苗接种,28,3水痘(Varicella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传染源是水痘患者。 空气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 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主要是儿童。潜伏期为1024日,通常为1416日。病后可获终身免疫。,29,主要临床表

14、现 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预防:疫苗接种,30,31,32,4流行性腮腺炎(Mumps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 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33,主要

15、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预防:疫苗接种,34,5猩红热scarlet fever,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皮肤伤口和产道等感染。人群普遍易感。515岁为高发年龄。潜伏期为23日。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主要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并出现发热、咽痛;病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发病初期舌有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俗称“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称“杨梅舌”。,35,杨梅舌,36,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 流脑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病菌通过飞沫从空气中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但C群流脑以10-20岁的青少年为主。 全年均可发病,但多发生在冬春季。 主要临床表现 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及脑实质损害,导致死亡。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常规,必要时应急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