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选修3)知识结构 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76013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选修3)知识结构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旅游地理(选修3)知识结构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旅游地理(选修3)知识结构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旅游地理(选修3)知识结构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旅游地理(选修3)知识结构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选修3)知识结构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选修3)知识结构 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 游 地 理 -第一第二单元,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活动建议,试题点拨,内容,第一单元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课标解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能力,从高考考纲看,(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多样性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课标解读,能力要求,从资料、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依据有关资料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运用资料图表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推理的能力。 对自然旅游资源与人

2、文旅游资源比较分析的能力。,课标解读,(2009年江苏卷) 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 图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 ,其重要价值是 、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 地貌。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 、 、 。 (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丽江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丽江在

3、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各省的世界遗产;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旅游环境问题。,武夷山,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喀斯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保护文化遗产;旅游设施建设要与景观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课标解读,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创设问题情境,指出遗产,说出价值,特性,内涵,旅游资源,分类,两者区别,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永续性和易损性,地文景观,水文景观,气象气候,生物景观,宇宙天象,文物古迹,科技建筑成就,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者区别,世

4、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教材分析,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多样性,1、旅游资源的概念:,能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旅游者能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享受。 (2)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第一、旅游资源包括各种自然风景、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自然与人文事物及因素。 第二、旅游资源必须在开发利用上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第三、要明确作为旅游资源还要有欣赏价值,即对旅游者有吸引力。,2、旅游资源的内涵:,教

5、材分析,内容,效益,价值,食:品尝旅游地风味餐饮 宿:住宿当地宾馆饭店 行:乘坐旅游车到达游览地点(基本条件) 游: 游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核心要素) 购: 购买旅游纪念品 娱:参加娱乐活动,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活动的发展:,教材分析,3、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多样性: 地域性: 变化性 观赏性: 永续性易损性: 非凡性: 可创造性:,教材分析,内容的多样性,旅游资源多样性,物质的与精神的,从赤道到两极,空间分布的广泛性,自然的与人工创造的,已开发的与潜在的,从海洋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从城市到乡村,从地球到太空,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特性,时间分布的变化性,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教材分析

6、,旅游资源多样性的表现分析思路,类型多样自然与人文资源多样 形式多样有形与无形资源多样 形成时间多样古代与现代资源 空间分布多样海洋、陆地、天空、城乡、平原与山区等,教材分析,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原因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 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教材分析,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分类,教材分析,人文旅游资源分类,教材分析,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教材分析,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教材分析,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7、及其重要价值,1、我国世界遗产分布,各省区分布,分类,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doc,2、北京的世界遗产,八达岭长城 明清故宫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颐和园 天坛 明十三陵、明孝陵,教材分析,3、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价值,“世界遗产” 在保护环境和文物、发展旅游事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在地质地貌中最重要的历史演化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具有美学欣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们所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以及极高的历史文

8、化价值。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教材分析,分析思路,第二单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2、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3、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4、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课标解读,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从初中课标看,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从高考考纲看,(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原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课标解读,能力要求,从资料、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

9、能力。 依据相关信息描述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旅游景观特点) 运用资料图表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推理的能力(旅游景观成因)。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分析、论证能力。,课标解读,(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2009年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景区海拔2000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景观复原、景观特点、景观的地理成因,(1)描述九寨沟景

10、区的深秋景观。,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山地湖泊景色各异,泉瀑水量丰盈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高气爽;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喀斯特地貌区,湖水清澈.,课标解读,运用资料,获取有效信息,描述景观特点,说明景观成因,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2009年山东文综)图为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根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 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设计旅游活动内容,亚热带山地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位于阿里山

11、和日月潭两大著名景区之间,客源较稳定;(2分)交通方便,通达性好,(1)分析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茶、果蔬等采摘;插花;垂钓;酿酒;动物饲喂等。,课标解读,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运用地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考核,创设问题情境,综合分析能力,高考考查方式,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从分值上看,选择题所占分值较高;信息呈现方式多以图文、景观图呈现,要求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答。,高考命题趋势,以热点区域和我国各地自然与人文地理背景为切入点,考查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区域地理背景。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课标解读,二、旅游

12、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教材分析,人类,景观欣赏,资源开发,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旅游景观欣赏,精选观赏点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景观特点,洞悉景观文化定位,距离角度俯仰,季节天气时机,构景 造景手法地理成因,了解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内涵,体验人文景观与地理环境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审美素质,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教材分析,旅游景观的观赏: 选择观赏位置,教材分析,旅游景观的观赏: 把握观赏时机,教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能简单解释原因,中外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特点及形

13、成的地理原因,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多样性 景观的主要类型 景观的突出地方特色和审美特色 景观品位的高低: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方级。,1、旅游景区景观特点的描述,教材分析,分析思路,(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生物等。 人文因素:人口、民族、经济、历史、文化、政治、宗教、聚落等 。,2、景观特点的地理成因分析,分析思路,黄山景区景观特点:,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景观特征: 黄山风景区景观资源丰富多样、以自然景观为主; 黄山景色以“奇”著称,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最突出的特色; 黄山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著名景观-中国黄山,品味高低

14、,突出特色,类型多样,案例,花岗岩(岩石基础)易于被风化,形成比较破碎的地貌形态。 断层发育(构造基础:断块山)溪谷、悬崖、陡坡、温泉等。 垂直节理发育(节理和层理)前山:长而深、大而稀(前山雄伟)后山:密集、长短深浅不一 (后山秀丽),地质基础-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地貌形态的基本骨架 外力作用-精雕细琢,黄山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黄山“四绝” 的成因,奇松: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生长;生物风化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在岩缝中扎根;悬崖峭壁环境、植物向阳性、山谷风大的影响,形成枝干一侧伸展、树冠扁平的形态。 温泉:地下水与炽热的岩体接触形成热水并沿裂隙上升到地表而成。,黄山“四绝” 的成因,怪石:是在奇峰

15、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云海: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山谷湿度大,易成云致雾;加之各处温差、水分蒸发的差异及山谷风影响使云雾变幻飘渺。,旅游资源评价: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而对旅游资源进行的分析、比较和评判。,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1、资源本身评价 2、资源环境评价 3、开发条件评价,教材分析,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3、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1、环境容量状况,2、环境质量状况,3、社会经济环境,1、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色,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1、位置及交通条件,2、客源市场条件,3、基础设施条件,教材分析,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庐山秀,(一)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1、旅游资源的特色:是某地区旅游资源区别与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的独到(非凡)之处,是评价该旅游资源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教材分析,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教材分析,旅游资源只有密度大、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主体旅游资源,又有配套的异类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才高。,3、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八达岭长城周边旅游资源,十三陵 故宫 天坛 颐和园 香山,教材分析,(二)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规模大小,景点多少游程长短,布局合理性质量好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