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李本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74985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李本松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李本松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李本松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李本松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李本松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李本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李本松(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教师工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一直都在按照某种固定的程序,周而复始地从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创新,没有进步,尽管也忙碌一生,最终却是碌碌无为,毫无建树。因为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必然会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失去活力、 失去生命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工作中就不可能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就必然产生职业倦怠。,教学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一般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能更新教学内容、创造优质高效的新方法、建立符合教学规律的新理论的能力。这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高境界。,一、思想政治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基本

2、标志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进行创造性教学。其主要标志是:,(一)能更新和重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某个方面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或在教学过程中能选择新的视野,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或者修正、补充乃至重新组合教材,优化知识体系等。,(1) 在教学过程中能选择新的视野,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 教师对教学内容独辟蹊径的剖析,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愚公移山的精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某老师在讲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内容时,却没有机械地按照课本的原始内涵去照本宣科,而是引导学生“另眼相看

3、”“愚公移山”:如有的同学说“移山不如搬家”、也有的同学说“要是愚公知道搬家,他就不是愚公而是智叟了”、还有的同学说“我们既要有愚公自强不息的精神”,也要有智叟随机应变的智慧”等,这丰富多彩并且富有创意的见解,不正是创新的具体体现吗?,(2)修正、补充乃至重新组合教材,优化知识体系等。教师依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乎逻辑的更新和再造,往往更能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有关知识时,照本宣科注定会枯燥乏味,适度的“标新立异”,往往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师生思维上的“共振”。某老师就是通过这样一道探究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结论的:,材料一:西方

4、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繁荣。材料二:我国有句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两种消费观念?试加以分析。,运用课本知识,我们可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两段话都过于绝对,过度的奢侈和过度的节俭都不好。过于奢侈会使人太安逸、懒惰,过于节俭不利于促进消费和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要适度消费才好。”教师如能再帮助学生得出下述结论:“这两段话都有一定的道理,并不能将他们放在同等条件下进行评判。因为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西方经济学家是从社会整体

5、的角度来看奢侈对生产的好处,而我国古语则是从个人品德的角度来说奢侈对人的坏处。所以不能说谁对谁错。西方经济学家是从物质文明的角度说了奢侈对社会生产的好处,而我国古语则是从精神文明角度说了奢侈对人品德的不良影响。”意味着教师对原有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了。,(二)能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或手段,是一切教学活动能否卓有成效的关键。一个具有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教师,不仅要善于继承、借鉴前人或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创新,以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如在部分同学看来,“人生价值”有关知识是空洞的“说教”,与现实社会有较大的反差。在学习这一内容时,这部

6、分同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某老师在讲解这一问题时,一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绘声绘色地和两个学生演了一段小品:学生甲独白: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盲人一手拿着根小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路人(学生乙扮演)问:“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盲人(教师扮演)答:“我提着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我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又帮助了自己吗?”教师惟妙惟肖的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感情熏陶和激

7、励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还使学生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情景中领悟了深刻的哲学道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努力吸收现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并把它积极地运用到教学上,从而发现和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新时期以来,广大教育同行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才能为目标,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创造出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诸如启发教学、发现教学、范例教学、暗示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案例教学、图示教学、问题教学、实验教学、情境教学、愉悦教学、点拨教学、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生成教学、合作教学、体验教学、反思教学等。可谓异彩纷呈,百花竞放,充分体现了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教

8、学过程由教学环节组成。教学环节是整体教学链条上的基本阶段。教学环节之间的不同衔接和组合,会使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还应体现为积极探求新的教学程序,研究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以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某老师在讲解“商品”概念时,并不是机械地按照课本的逻辑顺序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废纸,然后将废纸加工为一玩具交给商店出售或作为礼品送给同学。进而让学生通过前后对比,搞清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和物品的区别并总结归纳出正确的“商品”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将“听”、“看”、“议”、“练”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

9、序列,使教学过程表现为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彼此有规律的、连贯的变化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三)能优化教学过程,(一)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工作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照本宣科,是束缚教师创造力发挥的桎梏。教师须有创新的精神,才会有创造性的行动,也才会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有的教师对“创新”充满神秘感,把“创新”看成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一谈“创新”,就把它与科学家的创造发明联系起来。这实际是对“创新”的误解。实际上,我们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了新的发现或新的认识、对知识进行重组、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工作中等,都是“创新”的实际表现。,二、思想政治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要有创造的精神,处处、时时、人人

10、都可能有所“创新”。每位教师都应善于发现并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以创新的方式和手段,高效地处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创新精神,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很难设想,一个对事业感情冷漠、对工作兴趣淡薄、遇挫折就意志消沉的人,事业上会有所建树,有所创新。创新是走新路,失败是难免的,曲折是必然的。任何创新,没有不断探索的毅力,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都是不会成功的。,(二)发展创造思维 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为此:,1:敢于冲破习惯性思维习惯性思维是创造的大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正是靠创造性思维,靠出奇制胜的大智和置生死与度外的大勇,才得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而司马懿正是由于习惯性思

11、维的支配,才坐失良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要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逆向思考,别出心裁,随机应变,敢越雷池,才能取得创新性的成果。,大家都知道“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二必须用于交换。某老师在讲解这一问题时,却别出心裁地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在原始森林里捡到一块天然金刚石,拿到市场上出售,获得500美元。这块天然金刚石是不是商品?稀有物品的价格是否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然后启发学生得出下述结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的研究是以客观存在的大量事实为依据的,尽管这块金刚石也以商品的形式出现,但它改变不了“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12、这一本质;由于稀有物品不能通过生产改变其供求关系,所以其价格也不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这同样也改变不了价值规律本身。,2:勇于和善于质疑质疑是创新的种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同样,教师在教学领域应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善于在不疑之处质疑,才能激发创造活力。,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时,我们先设计这样的材料: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写过一篇多收了三五斗的小说。小说中提到:秋后,粮食获得了丰收,农民纷

13、纷把粮食运到市场上去卖,每斗卖5块钱,到第二年6月青黄不接的时候,陈米已经不多,新米又未上市,每斗卖到15块钱。同样的1斗米,价格为什么相差这么多?,围绕材料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讨论价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即价格与价值背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供求不平衡)供求不平衡会引起价格怎样变化?(即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价格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为什么只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不是违背价值规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怎样理解等价交换?(不是每次交换都等价,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平均数)若价格长期固定不变,合理不合理?(价格由价值

14、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稀有物品的价格为什么只涨不跌?(“供”无法波动),想象是创新的前提。由于想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当智慧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会迸射出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更需要教师借助想象的翅膀,真正做教学领域的探索者、创造者。,3:展开想象的翅膀,现实的情况却非常令人堪忧。连教师对新颖的想象力都失去了判断和赏识能力, “雪化了,变成了春天”竟然被语文老师判定为病句,课堂上思维活跃的孩子往往被老师和学生当作“异己分子”。想象力已成了边缘化的教育目标。与此相反,西方教育却将想象力的发展放到了神圣

15、不容侵犯的重要位置。,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已经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很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告诉妈妈是她的幼儿园老师薇拉小姐教的。母亲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伊迪丝的母亲胜诉了。,在创新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

16、依然采用一种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要想改变上述现状,就必须为想象力插上腾飞的翅膀,让知识借助想象力,得到超凡能力的升华。,(三)形成创造个性创造,是在过去的知识与文化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创造能力的发展,应以不断吸收前人或他人的成功经验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借鉴,就没有创新。只有博采众长,补己之短,逐步完善智能结构,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发创造的灵感,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当然,在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果时,切忌不加思考地机械模仿或亦步亦趋,而应有“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能力,才能在学习借鉴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创造个性。,例: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并且猛烈地反抗起来。绵羊和奶牛非常讨厌小猪的惨叫,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也没有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说:“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此例常被用来说明“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其它角度分析这一事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