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分类点拨与升格指导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67753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分类点拨与升格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写作分类点拨与升格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写作分类点拨与升格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写作分类点拨与升格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写作分类点拨与升格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作分类点拨与升格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分类点拨与升格指导(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编 写作分类点拨与升格指导,高考作文 命题趋势2009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18套试题,新材料作文有8道,命题作文有6道,话题作文有2道,半命题作文有2道。从命题形式来看,出现了以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体,半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辅助并举的局面。,一、新材料作文强势推进就近两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材料作文取代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2009年的全国卷、上海卷、辽宁卷、江西卷、安徽卷、浙江卷等,都不约而同地采用新材料作文,特别是全国卷具有更多的导向作用。新材料作文的价值在于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与情境,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场作文,才具有更大

2、的真实性与检测性,这与高中新课改的精神是相吻合的。,二、命题作文重振雄风在后话题作文时代,命题作文的重新登台亮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2009年高考命题作文已经广泛地为较多省市所采用,北京、重庆、山东、江苏、湖南、四川等省市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命题作文,同样有着标杆性的意义。从上述作文题目来看,命题作文的形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湖南、四川两省命题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命题形式,即“题目要求”,而北京、重庆、山东、江苏等四省市命题的形式则由“导语题目要求”组成。其中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有的有导语,以激发情感和启发思路,或加提示,增加限制条件;二是在要求中吸收话题作文的“三自”(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方针

3、,增加开放性。今后,这种题型必将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三、半命题作文异军突起2009年高考福建卷和湖北卷的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那简洁明了的命题方式,那无比宽广的写作空间,都让人耳目一新。这是继前几年多题选做、看图立意、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题方式之后的又一个崭新变化,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在今后的高考中必将大量地被采用。 当然,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将继续沿着生活、诗意、哲理的方向前行,给考生以更大的表达自由与展示空间。,第一章 高考写作分类点拨,第1节 新材料作文写作点拨,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材料作文又吸收了话题作文先进理念的、有着鲜明特点的作文形式。其特点之一是

4、高度的开放性,即允许考生在材料范围内自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可简称为“四自”。较之传统材料作文必须紧扣中心角度立意作文,是一种进步,同时,它又吸纳了话题作文的“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元素,给予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特点之二是严格的限制性,即要求考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范围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可简称为“三不”。新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趋势。新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或政论散文,或名人轶事,或寓言故事,或名言俗语,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材料,其主题都是明确的。而针对同一种材料,人们却能写出观点不一、各具色彩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多角度地去思考,做到

5、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视角的片面性。写好新材料作文,关键是熟练掌握其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一、通读材料,分清类型这里的“类型”是指材料的类型。按形式分,可分为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按数量分,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按内涵的显隐分,可分为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应考时,能区分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基本可保证审题立意不犯方向性错误。一般来说,显性材料的内容是明显的,材料多指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一件事情,审题时无须引申。如2009年高考辽宁卷和江西卷就是典型的显性材料,辽宁卷的“明星代言”、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等,主旨都非常明确,只要就事件本身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隐性材料多指寓言、寓意类材料

6、,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有所寄托,意思是隐含的。审题时必须分析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由此及彼,与现实对接。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提供的是一则“兔子学游泳”的寓言故事,表面上与当前的政治热点、社会时事并无关联,实际上小故事有大道理,命题者关注的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倡导发挥自身优势,走自己的路,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其内涵深刻,而且可供发挥的空间很大。,二、整体把握,抓住关键整体把握就是全面理解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审题时必须有整体观,切忌断章取义。抓住关键主要指阅读分析材料时能抓住关键词句,并做记号,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写作的角

7、度或命题者的态度倾向。整体把握和抓住关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2009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

8、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这道题目,首先必须整体把握,抓住关键,即整体把握材料含意,找到思维的聚合点。就材料整体而言,核心概念有两个,一是“诚信”,二是“善良”(二者本身密不可分,真正的善良者必然坚守诚信,而诚信则体现着一个人的善良品格和道德情操)。命题人要求考生就诚信缺失的社会里是否该行善,给出自己明确的答案。,三、挖掘角度,选择最佳自主选择角度是新

9、材料作文和传统作文的最大区别,鼓励考生发挥创造力、多角度看问题、自由发表见解是高考作文之终极目的。而能不能找到角度、能不能找到合适角度就成了衡量考生审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为此,要求考生审题时首先能从材料中挖掘出所有的角度。一般能找到关键句(词)就能找到角度,这些关键句往往是概括性的结论句或评价句,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所提供的“兔子学游泳”的寓言故事,具体的作文角度,可从材料涉及的多个对象中提取:(1)“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前两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又总有这样那样的短处。(2)“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全面发展,

10、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全面发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好心也可能办坏事,联系下文看,其行为的实质是一味求全,不从实际出发,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违背乃至扼杀动物的天性。正确的做法是多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培养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技能,因材施教,做一个智慧的引路人。 (3)“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应注意其中的“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主要原因自然是受先天条件制约。(4)“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培训班教练野鸭这番话,至少包含两个要点:一是没有意识到个性差异,不能站在对方

11、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二是忽视目标、方法等其他要素,一味盲目地提倡苦学苦干。(5)“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评论家青蛙的感慨,谈及的是补短与扬长哪个更重要的问题,由此可引出认清自我、张扬个性、术业有专攻等话题。,(6)“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思想家仙鹤的观点启发性很强,俗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有时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就能合理解决问题了,何必认准一条路走到底甚至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从以上的六个角度中选择自以为最佳的、最容易发挥的一种,即可成文。如果错解寓意,认同野鸭的说法或赞扬动物管理员的做法,或者脱离

12、材料随意发挥,胡乱地谈什么“快乐无止境”、“人生无止境”等,那就偏离题意了。,四、化大为小,确定立意角度确定后,还不能马上动笔行文,因为只是按照某一角度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是空洞的、抽象的。此时,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大角度化小一点,把抽象概括的一句话变为具体可感的若干侧面,调动知识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确定立意。如上文提及的2009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海南、宁夏卷),考生经过审读材料可以从“善良”的角度提炼出主旨。但“善良”这一主旨太大,范围太广,怎么办?考生应该抓住“善良”或“善”这一话题,选准一个角度来写,可以从正面讴歌善良的美德,也可以从反面论述善良的必要。写的时候,尽量要从小处入手,以小

13、见大地去写,这样虽然“入口小”,但可以写得深入。为了正面赞扬善良,,有的考生直接拟题为:品善、善者为智、美,源自一颗善良的心、常存善念之心等,也有考生间接拟题为无悔的选择、阳光的味道、温馨一幕等,这些题目都拟得非常好。考生可以明确立意:善良是什么,怎样看待善良,如何坚守善良,如何弃恶扬善,等等。这样,考生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运用所掌握的素材和写作技巧,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阅历,写出百花争艳、异彩纷呈的文章来。,五、材料引述,适当得体材料作文离不开对材料的思考、加工,甚至引述。但许多考生不懂引述材料的技巧,习惯性地在文章的开头复述材料,或者把材料当一个论据来用,或者将材料生硬地拉长,将

14、一个概括性的材料改编为没有细节描述的冗长故事等。这样引述材料,都是不合适的。写材料作文处理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三种方式:(1)概括引述。试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有几百字,大家都将其引述在文章中,难免会令评卷老师生厌。如果能用概括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笔墨引述之,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2)引述关键语句。试题材料中能揭示主题的关键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点,也是巧妙引述材料的切入点。(3)续接材料法。如果材料是叙述性的,自己构造故事的能力又强,叙接故事的方法新编故事,也不失为一种处理材料的好方法:以材料的结尾为媒介,或浮想联翩,演绎故事;或精研深思,前瞻事态未来,以精妙的构思、新奇的情节制胜。总之,材料

15、的处理只是一种手段,只要“适用得体”就算用得好。,【满分作文展示】 脉脉乡情 浙江考生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有些悸动。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

16、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致,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的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

17、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每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片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当日月星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们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袭来,他们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那是多么简单却是那样动人的话语,带着寻找的愿望,带着按捺不住的依恋,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棒一杯清绿的熏豆茶,踱步于乡间小道,感受着那氤氲的湿气里弥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犹如泰伊的弥撒曲一般令人销魂,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融化了。随手拔起路边的野花,我惊诧于那根系的葱茏,是它生成了绚丽的色彩,那时我找到了一直追寻的答案。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