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散文研究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865992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散文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散文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散文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散文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散文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散文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散文研究(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散文,新时期的散文,第一节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 第二节 巴金挽悼散文 第三节 余秋雨文化散文 第四节 全方位的报告文学,1.挽悼散文:粉碎“四人帮”后,起开了人们心灵的窗扉,许多作家以顿挫的笔触,缅怀老一代革命家、十年期间被迫害致死的优秀人物,把对历史的记忆与反思结合起来,明辨是非,伸张正义,阐扬真理,具有高亢、苍凉的旋律,这样的散文叫挽悼散文,他的大量出现,开辟了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闸门。代表作有: 巴金怀念萧珊 、 忆胡风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丁宁幽燕诗魂,、散文表现形态(一),2回忆反思散文大量出现,通过回顾探寻悲剧 产生的原因,表现信念、人性、价值规范。代表作: 丁玲 牛栅小品、

2、 杨绛干校六记 巴金 随想录、 陈白尘云梦断忆 3传记文学成为热点: 如 元帅外交家 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4.杂文恢复生机: 孙犁云斋琐谈、 黄秋耘国家不幸诗人幸 廖沫沙回到马克思主义、 黄裳谈焚书 邵燕祥蜜和刺、黄昏随笔,三、散文表现形态(二),三、散文表现形态(三),5. 报告文学全方位发展,成为一支奇葩 徐迟 歌德巴赫猜想在湍急的河流中 钱刚 唐山大地震 戴厚春百万大裁军 张天来 何建明 中国高考作弊报告落泪是金 龙门圆梦中国高考报告 赵瑜 中国要害 但悲不见九州同 强国梦当代中国体育的误区 第二国策 太行山断裂,6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兴起 学者散文:是九十年代的散文创作现

3、象,他们多出自学者、教授、专家之手,以对历史的反思和生活本体意义的探索为主要内容,以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感抒写自己对历史、人生的反思和感悟,表达自己的理性思考,其中融会了学者的理想、哲理的体悟和人文关怀,以智性的幽默平衡情感因素,将生动的个性与学理知识渗透,使之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代表作家:余秋雨、张中行、金克木等。,三、散文表现形态(四),.女性散文凸起 女性散文为本时期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女性特有的视角观察生活、体察人生,以自身的经历体验女性的心理,传达女性特有的对美的追求与理解,把笔触伸向女性隐秘的世界,展示女性私人空间,表现了女性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女性散文集是对五

4、四散文张扬个性,主张人的解放传统的继承,又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超越。 代表作家:王英琦、斯予、苏叶、唐敏、马瑞芳,三、散文表现形态(五),80年代散文的新特征,80年代的散文创作成就不及小说,以中青年作家为主力。 富有影响的散文集有: 巴金随想录 陈白尘云梦断忆 杨绛干校六记 贾平凹爱的踪迹 曹明华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80年代散文的新特征,80年代散文呈现出的特征: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散文的审美存在。 以叙写日常生活场景或作者个人的故事为主,以表现主体丰富的心灵世界为主,以审美性为主。,巴金的随想录,随想录:包括巴金从1978年12月

5、至1986年9月写成的150篇散文,共42万字。先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于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后以时间为序编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集,以随想录为总题出版。,巴金的随想录,随想录作为巴金晚年叩问、探索、总结历史之旅与人生心路的实录,对历史与人生作出了深刻的检视与理性的反思。解剖自我、怀念旧人、自我忏悔,敢于说真话,反思文革。其中怀念萧珊小狗包弟“文革”博物馆说真话等影响较大。,文革中摄于萧珊追悼会上,内容,我们也得责备自己!我们自己“吃”那一套封建货色,林彪和“四人帮”贩卖它们才会生意兴隆。(一生都为之困扰的一件事,小时候在父亲的衙门看到犯人挨了打还要谢恩)一颗桃核的喜剧 奴隶,过去我总以

6、为自己同这个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隶!我就是“奴在心者”,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隶。这个发现使我十分难过!十年一梦 只有在反胡风和反右运动中,我写过这类不负责任的表态文章,说是划清界限,难道不就是“下井落投石”?怀念非英兄 另如官气“文革”博物馆二十年前怀念胡风等文,随想录意义,A: 随想录是一部“力透纸背,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自身的范畴。 B: 是巴金晚年对人生探索与总结的记录。巴金说:“在我,自信和宣传的时期已经过去,如今是总结的时候了。”他把这个总结看作他“这一生的收支总帐”,是他“这一代作家留给后人的遗嘱”。 C

7、:是对文革的理性反思。巴金在随想录中有不少篇章都是记录文革给他的家庭、亲友带来的身心摧残和“四人帮”及其所推行的极左路线造成的民族灾难。更为令人警醒的是,“文革”遗毒并未因“文革”的结束而消失。基于此种认识,巴金老人不止一次的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为世人留下这一民族灾难的见证,意在避免“文革”悲剧重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随想录是巴金用纸和笔和着血泪建立起的一座个人的“文革”博物馆。,追求无技巧的最高境界 内容和形式高度完美统一,是一种无雕琢的自然美,是自然天成的,以文字本色反映生活色彩。,随想录艺术成就,贾平凹,(1952 ) 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 陕西丹凤人。 少时家贫。小学在村祠堂读书

8、,中学生活是在离家15里的镇上度过。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初中未读完便失学回家务农。1972年,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热中于写文学创作。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贾平凹,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 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贾平凹,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

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8年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女评论家奖。,作者通过给小妹的信,虽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从中流露了深深的骨肉之情。,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全文最值得回味的就是作者和小妹之间深厚的骨肉之情。贾平凹出身于十分贫穷的陕西农村,自幼家庭条件就很差,贫困的生活磨练了作者,拉近了兄妹之间的感情。在信的第一段,作者把当年兄妹两人相濡以沫的琐事一一道来,看了不禁使人发出一声叹息。,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兄总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十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的了。今年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

10、成人。,这么多年,兄并不敢侈奢,只是简朴,唯恐忘了往昔困顿,也是不忘了往昔,方将所得数钱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我小妹也是爱书人啊!”东村的二旦家,其父是老先生,家有好多藏书,我背着你去借,人家不肯,说要帮着推磨子。我便将你放在磨盘顶上,教你拨着磨眼,我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盘转,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三升包谷,借了三本书,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

11、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确实是世上好东西。,90年代的散文热,一是旧作重刊层出不穷; 二是散文刊物增多; 三是染指散文者日众; 四是读者对散文的高消费。,90年代散文繁荣的原因,1.文学的边缘化中散文所具有的文体优势; 2.散文成为社会文化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和情感存在方式的首选文体; 3.散文最能适应出版的市场化和商业性; 4.散文的市民化使散文成为市民的主要文学消费品,散文充当了市民的“文化快餐”角色; 5.多元审美时代为散文的自由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90年代散

12、文的主要类型,1.文人散文。以汪曾祺、张中行等为代表。 汪曾祺继承了传统散文的闲适、冲淡品格,独抒性灵,以现代生活关注古典情趣和心灵。文字雅洁,少雕饰,行云流水,把散文作为文人审美化的一种生存方式。 2.文化散文。以余秋雨为代表。,90年代散文的主要类型,3.学者散文。以季羡林、金克木等为代表。 4.人文散文。以张承志、韩少功、史铁生、张炜等为代表。 他们关心当下知识分子的境况和文化命运的思索,知识分子的沉沦与抵抗。 5.王小波的思想散文。,(19201997) 现、当代著名作家,江苏高邮人。,汪曾祺,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

13、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 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 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四方食事作者的足迹遍及全国,品味了四方的美食,表面上是写“吃”,实际上这里所写的“吃”,已经脱离了为生存而“吃”的功利层面,进入了纯粹审美的层面,即欣赏、品尝一切生活的美好的馈赠,借写“吃”表达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四方食事,所以,因怕膻而不食羊肉是令人遗憾的,

14、为了美味而敢于冒险吃有剧毒的鱼的人是可爱的,而春天的踏青挑莱的风俗则是令人神往的。,首先,借写“吃”表达一种忧患意识。“民以食为天”,无粮则乱,汪曾祺对此深有体会。比如,在故乡的食物中,我们发现,他所写的食物,像炒米、焦屑等,都是曾经在漫长的、充满苦难的历史进程中给贫苦的人民带来温暖、喜悦,救过老百姓的命,即陪伴着中国老百姓度过了许多饥荒,,其次,借写“吃”表达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汪曾祺师承沈从文,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更多地就是以一种唯美主义者的面目出现的,所以,在汪曾祺的大部分作品里,我们都可以着到他对某种诗意化的生活的追求与捍卫。,一、余秋雨生平简介,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上海戏

15、剧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著作有: 论文集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 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碎片山居笔记 霜冷长河行者无疆 千年等一回出走十五年等。 余秋雨是颇有争议的作家,他的文化苦旅一经发表,便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余秋雨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 (1992年)震动文坛。至今出版的散文集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秋雨散文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主要著作,文化苦旅 1992年台湾出版 1995年大陆出版。 山居笔记 1995年。 霜冷长河 1999年。 千年一叹 2000年。 行者无疆 2001年。 借我一生 2004年。 笛声何处 2004年。 寻觅中华 2008年。,一、文化苦旅创作简介,“苦”: 既有旅途艰辛之意,更表达了作者在反思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和中国文人时所感受到的“苦涩”和忧患。 文化苦旅选择的对象基本上是具有文化史意义的人文山水。,余秋雨的写作意图: 其一是以完全个体的体验和语言方式,来努力摆脱集体性普遍性的定论,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个人性的叙述; 第二是这种个体叙述又必须能够挣脱纯粹学术性的诱惑,不纠缠于学术性的辩白,以文学的感性形象,表达自身的情感和忧思,成为一种能够为大众所接受的“世间话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