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宇宙中的地球 第讲 地球的公转课件(必修)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865871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34.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宇宙中的地球 第讲 地球的公转课件(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宇宙中的地球 第讲 地球的公转课件(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宇宙中的地球 第讲 地球的公转课件(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宇宙中的地球 第讲 地球的公转课件(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宇宙中的地球 第讲 地球的公转课件(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宇宙中的地球 第讲 地球的公转课件(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宇宙中的地球 第讲 地球的公转课件(必修)(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讲 地球的公转,必修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内容索引,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轨道(加试),考点二 黄赤交角及图示(加试),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加试),课时训练,考点四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加试),考点五 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加试),图形突破 光照图中的基础图与变式图,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轨道(加试),知识梳理,7,1,答案,太阳,自西向东,答案,逆时针,顺时针,命题探究,1.2016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十八)是浙江海宁观赏钱塘潮的年度最佳时期。在右图中画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用圆圈表示地球,同时画出地轴)。,1,2,答案 如下图所示

2、。,答案,解析,解析 此题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确定9月18日地球所处的位置;第二步确定地轴倾斜方向。图中左侧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点离太阳较近,意味着左侧的点代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右侧的点代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再结合地球公转方向,推断出上方的点代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下方的点代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9月18日距秋分日较近,由此确定9月18日地球的位置。地轴方向的确定应结合冬至、夏至两日来判断。先在冬至日与夏至日的位置处画一地球,再连接两球心,接着画地轴,使连线在冬至日处指向南半球,在夏至日处指向北半球。,1,2,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答案,1

3、,2,(1)春节期间,地球公转至图中的位置最接近_附近,此时日地距离较近,地球的公转角速度较_,大约每天向东转动_。,解析 春节的时间大约是每年的1月至2月期间,此时的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即A点附近。近日点的公转速度较快,之后逐渐减慢,公转角速度为每天1左右。,A,快,1,(2)春节过后的一个月里,太阳直射点在_半球,逐渐向_移动;北极地区有_现象,这种现象的范围在逐渐_。,解析答案,1,2,解析 春节后的一个月内,还不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仍然在南半球,但正在向北移。因为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南,北,极夜,缩小,1,2,(3

4、)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_段。,解析 用时最短的应该是公转速度最快的区域,即近日点附近的丁甲段。,丁甲,解析答案,(4)北半球夏至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_。,解析答案,1,2,解析 北半球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位于7月初远日点附近的D地。,D,(5)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导致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比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要_。,解析 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差异,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比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要多。,多,方法点拨,返回,方法点拨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

5、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1,2,返回,考点二 黄赤交角及图示(加试),1.概念:地球的 (地球自转平面)与黄道面(地球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其构成如下图:,赤道面,北极星,知识梳理,答案,黄道面,黄赤 交角,2.数值 黄赤交角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视为定值,目前是23.5。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黄赤交角的影响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下图所示),从而形成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6月22日,答

6、案,3月21日,12月22日,9月23日,3月21日,春分,答案,赤道,向北,夏至,北回归线,向南,秋分,赤道,向南,冬至,南回归线,向北,4.周期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的周期为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黄赤交角变化及影响分析 黄赤交角决定着太阳直射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即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与回归线的度数互余)。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热量的变化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如下表所示:,深化整合,考向一 公转轨道特征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命题探究,1,2,3,(1)在图中A处和公转轨道上

7、分别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答案 标注略。,答案,(2)在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是_(节气),阳光直射在_(纬线)上,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23.5S(南回归线),0,冬至,(3)当地球位于B、D两处时,太阳直射在_,此时南京昼长为_小时。 (4)当地球位于C处后,南半球进入_(季节)。北极圈内出现_现象,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_(最大值或最小值),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_。,答案,1,2,3,赤道,12,冬季,极昼,最大值,昼长夜短,方法点拨,方法点拨 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四个节气的判断方法 此问题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1)太阳位于地球椭圆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如下图所示。此

8、时可直接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进行判断,A处地球距太阳近(离近日点较近),对应节气应为冬至,C处地球距太阳远(离远日点较近),对应节气应为夏至,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与节气的演变次序判断出其他位置对应的节气。,1,2,3,方法点拨,但此图中应注意地轴的倾斜方向,可简单地依据北极“外倾(即背离太阳)为冬至,内倾(即倾向太阳)为夏至”加以区分。,1,2,3,方法点拨,(2)太阳位于地球椭圆公转轨道的中心,如下图所示:此时则需要根据A、C两位置的太阳直射点进行判断,若图中未画出赤道,可先根据赤道与地轴始终垂直画出赤道。可以看出地球在A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以南,北半球为冬季,对应节气为冬至;C位置太阳直射赤

9、道以北,北半球为夏季,对应节气为夏至;然后再依据地球公转方向和节气演变次序判断其他位置对应的节气。,1,2,3,考向二 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2.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3,(1)图中和中,表示赤道面的是_,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_。,解析答案,解析 表示赤道面,表示黄道面,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23.5。,23.5,(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为_。,解析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移动幅度为47。,47,(3)2016年春节(2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_半球,正向_运动。,解析答案,1,2,3,解析 2016年春节(2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

10、球,正向北运动。,南,北,(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_(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_。,解析 当黄赤交角变为35时,南、北回归线分别变为35S和35N,南、北极圈分别变为55S和55N,由此知五带中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35N,热带、寒带(或北寒带和南寒带),考向三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3,(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

11、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1,2,3,解析答案,解析 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夏至日,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即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为雨季,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汛期,而亚平宁半岛南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汛(洪水),炎热干燥,(2)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C点期间,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向_移动。,解析 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也向南移动。,南,(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_(多或少几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

12、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_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_(全称)。,1,2,3,解析答案,解析 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即冬至日,北极圈为极夜,昼长为0,赤道昼长为12小时,所以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少12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半球为冬季,热带季风风向为东北风,北印度洋海区北部沿岸海水向西流动,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少12,逆时针,阿留申低压,返回,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加试),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 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 时的太阳 高度。 2.正

13、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知识梳理,地平线,12,答案,直射点,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折线所示。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折线所示。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折线所示。,北回归线,c,答案,南回归线,a,赤道,b,(2)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南半球,答案,南回归线,北半球,HC90 90(1023.5)56.5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 HA90 90(4010)60,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 观测点和太阳直射

14、点同在北(南)半球,取 ;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取 。 例: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加号,减号,答案,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1)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图形描述,深化整合,(3)特别说明 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图形描述,(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及分布特点 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5增大到47)

15、,赤道上为23.5,回归线上为47。 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7)。 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7减小到23.5),极圈上为47,极点上为23.5。,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