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863914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二,三,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代:崇拜与依赖环境,人地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 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类与环境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3.工业革命以来,思考讨论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矛盾并不突出,人地关系仍保持原始的平衡协调关系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农业文明时期,人地之间的对抗性增强,人地关系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一,二,三,一,二,三,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一个系统,一,二,三,思

2、考讨论 渤海实行“休渔”政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为什么? 提示:“休渔”有利于保护在繁殖高峰期的鱼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问题导引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下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人类在从环境中获

3、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2)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类如果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从产生的机理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并且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4、和环境污染。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四步法分析环境问题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试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明确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2)分析成因。 (3)分析后果与危害。 (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1】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5、,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开发资源,b、c表示资源用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d表示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2)题,选项内容中只有煤矿开采属于从环境中开发资源,煤矿开采可能造成地面沉降。 答案:(1)C (2)A,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问题导引,某年1月16日,某网站微博认证用户在该网站微博发起“光盘”行动,该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结合材料探究:(1)“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哪一方面? (2)若我们

6、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探究一,探究二,提示:(1)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2)如果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对可持续发展我们都作出了贡献,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其具体的内容、要求与案例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2】 2016年3月19日,“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

7、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北京、上海等100多个城市也加入到这一活动中。“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循环性原则 解析:“地球一小时”活动体现了各国、各地区人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答案:B,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第12题。1.在图甲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 酸雨危害 全球变暖 A. B. C. D.,1,2,3,4,5,6,1,2,3,4,5,6,2.产生于图乙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天命决定一切 自然主宰人类 人类主宰自然 征服

8、自然 A. B. C. D. 解析:图甲阶段为农业社会时期,由于大规模开垦土地,会导致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图乙所示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答案:1.A 2.B,1,2,3,4,5,6,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第34题。,3.关于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甲表示资源 B.乙表示人口 C.丙表示环境 D.丁表示经济系统,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甲表示环境,乙表示资源,丙表示人口,丁表示经

9、济系统。 答案:3.D,1,2,3,4,5,6,4.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过度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废弃物排放 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 B. C. D. 解析:第4题,P过程产生的问题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时产生的问题,可能是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也可能是在获取资源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4.C,5. (新课标理念题)下列图片中反映的主题主要体现违背公平性原则的是( )解析:公平性原则是指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体现公平。图A是一种侵占耕地的行为;图B、图D都是一种破坏植被的行为;图C体现的是人类活动影响

10、其他物种生存空间的行为。 答案:C,1,2,3,4,5,6,1,2,3,4,5,6,6.(2016山东济南高一检测)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甲漫画反映的全球环境状况是 。 (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方框中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 提高环境质量 人类与环境协调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矛盾 物质资料生产 协调,1,2,3,4,5,6,(4)据材料判断下列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从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解析:第(1)(2)题,通过观察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其主题围绕“环境承受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关联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第(4)题,可持续的环境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答案:(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 (2)人口增长过快 (3)A B C D E F (4)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