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任务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4862866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程与教学论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程与教学论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程与教学论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程与教学论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任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与教学论 02 任务答案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作品题 一、作品题(共一、作品题(共 1 1 道试题,共道试题,共 100100 分。)分。)1.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考核题目:联系某一具体的课程目标编制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内容有哪些?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中央电大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应包括:1自己接触到某一课程目标编制的实例。(30 分)2个人对此实例的认识,提出讨论的要点。(30 分)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总结3说明讨论的情况(10 分)4自己吸收到的观点(10 分)5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

2、的认识(20 分)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 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 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 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

3、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 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 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

4、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 权威。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 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

5、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 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 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本人对于上述课程目标的认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主 要维度或基本要素有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 践、对与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程目标就是以这三大维度或三 大要素为脉络来进行表述的。总目标对小学生经由科学课程的学习而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 上的预期发

6、展水平作了高度概括,分目标则对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而在科学素养主 要维度上的具体发展内容作了明确界定。总目标和分目标一起,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 大致轮廓。正如标准所指出的,虽然总目标分解为三个分目标, “但绝不意味着在教学 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好的教学活动,往往同时能兼顾或达到多个分目标。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知识的获取;二是科学技能的掌握; 三是有关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标准的分目标正是对应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表述的。调查研究表明,我们的教师对于传授科学知识最为驾轻就熟;对培养儿童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似乎也并不陌生;但在引导、帮助儿童掌

7、握科学技能尤其是掌握科学探究技能 方面却感到困难重重,力不从心。所以, 标准在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列出了科学探究。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中的“探究” ,应同时指探究活动 和探究技能;“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中的前一个“探究”侧 重探究技能、而后一个“探究”则指探究活动。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 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以及“但也需明确,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 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中的“探究”都是指探究活动。讨论的要点:课程如此重视“科学探究” ,是否可以不顾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培养

8、呢?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 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 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 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 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

9、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 生。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及自己阅读有关书籍理论得知:我国新课程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的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形成从形象、 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例如科学课标将此课程总目标分解成: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分目 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把各分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可以而且常 常需要在某一堂课、某一个教学环节上对某一个分目标比较侧重,但在另一堂课、另一个 教学环节上又会体现另一个分目标,所以从总体上来说,三个分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 透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们的教师容易偏重科学知识这一个分目标而忽略了 科学探究分目标和情感

10、态度价值观分目标。希望引起注意,避免出现这种倾向。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 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其教学方法就不能简单地照搬知识传授的做法,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科学素 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与书本知识不同,不属于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 知识,或称为经验知识或默会知识。这类目标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操练学 会,而是必须习得的。这里的习得是指学生需要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 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果。这是直接经验习得的过程。教师只有充

11、分认识到 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 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与情 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这是科学学习与传统自然学科知识学 习最大的不同。03 任务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作品题 一、作品题(共一、作品题(共 1 1 道试题,共道试题,共 100100 分。)分。)1. 考核形式: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一份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报告。(字数在 1500 字以上)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工作报告,将其上传到中央电大网上考试平台,主要内容应包

12、括:1自己较熟悉并有兴趣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的知识领域。(15 分)2个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注明一些重要资料的来源。(15 分)3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形成自己的课程开发方案,提出讨论的要点。(30 分)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修改意见4说明讨论的情况(10 分)5自己吸收到的观点(10 分)6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20 分)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报告一、 开发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 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的新契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在规定新课程的结

13、构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了如下 阐述: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 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 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作为综合实践 的一个领域,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地方和学校 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开发的课程领域,所以国家只着眼于对此课程宏观的指导,而不做强行 的、具体的规定。因此,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 适合当地需要的内容。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各学校可自主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中信 息技术

14、课程领域也是如此。我校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托,结合校内软、硬件的实际 情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探索信息技术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 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 开发理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 能力;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 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

15、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致力于学生对知识 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一贯的经验,而非零散破碎的事实,以防止学 生的知识体系窄化、僵化和脱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体现“六性一原则” , “六性”即: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开放性、灵活性、可操作性。 “一原则”即: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校为本的原则。 课程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大胆创新,充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力争做到促进学生主动发 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给学生的自主发展营造氛围,为给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 奠基。本课

16、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课程的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程注重了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社 会性。关注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使教材的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通 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学活动,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设计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安排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考虑到要体现 群体间、人际间的交往活动,使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课程的设计还考虑到了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身创造潜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强调教材的实用性。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 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强调实用性。介绍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和一些 实用软件,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