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护理查房1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61184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1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1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1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1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1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1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口病护理查房1ppt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主要内容,病史简介,疾病相关知识,护理,出院指导,病史简介,床号:6床,姓名:聂柯羽,性别:女,年龄:13个月,诊断:手足口病 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简介,既往史:喘息性支气管炎,现病史:患儿因“手足散在疱疹2天,咳嗽、发热、流鼻涕2天,喘息、精神欠佳1天”于2011年6月9日以“手足口病,喘息性支气管炎”入住我院,体检:T 38.5 P 150 R 36 BP 105/60神清,精神反应欠佳,稍显烦躁,手足口可见散在零星皮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罗音及喘鸣音,病史简介,病史简介,6.10 神清,精神一般,喘息较前好转,病史简介,概述,手足口病(Hand-foot-and-m

2、outh disease ,HFMD),由肠道病毒(以CoxA16、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感染后多起发热,同时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个别重症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每年均有散发感染,以5、6、7月为好发季节,肠病毒的特性,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

3、泌物、唾液中的病毒日常接触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生活用品传播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传播,手足口病-新发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此后欧美国家均有手足口病报道 1998年我国台湾省发生EV 71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 2008年3月安徽阜阳爆发手足口病 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但按乙类处理,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比例 (实验室EMAIL统计),严重病例: EV71 占 实验室确诊的严重病例的81.59,死亡病例: EV7

4、1 占 实验室确诊的死亡病例的96.43,EV71感染发病机制,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呼吸浅促、呼吸困难,血性泡沫痰,精神差嗜睡 易惊,口腔疱疹皮疹发热,临床表现,一般病例急性起病,发热 口腔黏膜:小疱疹多见,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手足部:斑丘疹多见,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临床表现,皮疹特点1、呈离心性分布,常孤立存在,很少融合; 早期为斑丘疹,成熟皮疹介于丘疹和疱疹

5、之间 ;看起来“四不像”:即不像蚊虫叮咬疹、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疱疹、不像水痘疹 2、“四不”:即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3.颜色接近皮肤或稍红,有时望诊有困难,但触诊很容易(是一种实性、有质感、稍突出的小皮疹),手、足、口,临床表现,重症病例 3岁小儿 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急性迟缓性麻痹等 神经系统 头痛、呕吐、嗜睡、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 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脑水肿、脑疝呼吸系统 呼吸浅促、困难,口唇发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循环系统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四肢发凉,肢端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临床表现,特殊病例虽无手足

6、口病典型临床表现,但有发热伴肌痉挛,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WBC 、NEU% 大多正常 重症病例: WBC 可明显升高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升高 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以补体试验结合最为敏感,起病后1020天可获得阳性结果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蛋白升高,辅助检查,物理学

7、检查胸片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 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治疗原则,临床治疗:分四阶段(一)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阶段 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 对症处理(二)神经系统受累阶段 控制颅内高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他对症处理,治疗原则,(三)心肺衰竭阶段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药物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

8、通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四)生命体征稳定期 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 支持疗法和促进脏器功能恢复; 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 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有关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肺部炎症有关舒适的改变 与手足皮疹及支气管炎症有关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与母乳喂养、消耗增加有关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防治及康复相关知识潜在并发症: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气体交换受损 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有关,目标:患儿气促、发绀症状逐渐缓解,呼吸通畅措施: 提高病房湿度(60%左右),定时雾化吸入 观察咳嗽、咳痰性质,指导并鼓励患儿家长帮助患儿有效咳嗽 经常更换体位、轻拍拍背,必要时吸痰 观察呼

9、吸、心率、面色、甲床、神志变化,必要时吸氧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化痰平喘药,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评价:患儿喘息情况逐渐改善,呼吸平稳,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肺部炎症有关,目标:住院期间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措施: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安静,适宜的温湿度,各种操作集中处理温水擦浴Bid,穿柔软宽松的衣裤,嘱患儿多卧床休息 多饮水,条件允许下,多喝新鲜果汁 遵医嘱给予药物抗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必要时使用药物降温评价:住院期间患儿体温降至正常且未再次发热,舒适的改变 与手足皮疹及支气管炎症有关,目标:病人住院期间不适程度减轻,得到较好休息措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护理操作轻柔 保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舒适柔软 及

10、时修剪患儿指(趾)甲,防止抓破皮疹加强巡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皮肤等变化 保持口腔卫生,以增加舒适感评价:患儿手足疱疹未破溃已逐渐消退,不适程度减轻,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与母乳喂养、消耗增加有关,目标:患儿住院期间能得到充足的营养措施: 指导合理喂养(三高一易),增加营养供给 合理添加辅食, 少食多餐 提供舒适的进食环境 告知患儿家长增加营养的重要性评价:患儿住院期间未出现营养不良的表现,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防治及康复相关知识,目标:患儿家长掌握与疾病防治有关的知识措施: 讲解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表现等相关知识,消除焦虑 告知饮食、活动、用药等相关注意事项 解释各项操作、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取得配

11、合 指导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护士或医生 出院时予出院指导评价:患儿家长出院时掌握疾病及饮食、用药等相关知识,潜在并发症: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目标:能及时发现患儿出现的并发症 措施: 遵医嘱给予快速降颅压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 准确记录出入量及尿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神志、手足口腔变化,及时查看各项辅助检查评价:住院期间未发生以上并发症,出院指导,宣传防疾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居室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晒衣被 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场所 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少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发现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症状,及时复诊,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