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论文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4861158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徽州文化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徽州文化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徽州文化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徽州文化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徽州文化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徽州文化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徽州文化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徽 商 文 化 期 末 论 文 学院:会计学院班级:财务管理(1)班 姓名:方砚冰学号:20109400472简谈对徽商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经过数千年的蒸育和胚变,自宋代以来开 始初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以其丰厚积淀和巨大张力,孕育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 上光彩夺目的徽商;而在明清时期事业达到鼎盛的徽商,又以自己的强大经济 基础和突出的聪明才智,实现了徽州文化的全面杰出与辉煌。徽州的闻名,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商业发展,人文历史、自然风貌等等,都 无处不在的体现着古徽州的诱人魅力。我是歙县人,从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对他自然也有这不同的感触。尤其 是我的家乡是徽州府衙所在,更感到一种

2、无比的自豪。 (一)徽商 还是先来谈谈最引人关注的徽商发展吧。 徽商,是古徽州一府六县(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黟县)自宋 以来先后走出大山,在本土和海内甚至海上所到之地经商做生意的所有“徽州 朝奉”的统称。历史的徽商,时间涵盖宋以来直至民国;地域包括一府六县以 及周边民众之为商者,也还包括在徽州本土之外的徽人经商者。“徽商”是一 个百业齐备、组成庞大、多个层次、主要以血缘、亲缘、地缘、人缘为纽带维百业齐备、组成庞大、多个层次、主要以血缘、亲缘、地缘、人缘为纽带维 系系的地域商帮,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相对于晋商、粤商、龙游商等等而言的一 个特定人物群体。徽商经营范围普遍, “其货无所不居”

3、 ,且经营方式多样。国内关于徽商的 研究的兴起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并于八十年代后迅速升温,开始成为一门 显学,至今已颇具规模。而由于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 着同一性,因此,对徽商兴衰原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明清时期中 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对现今安徽商人的崛起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具体说 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 在漫长演进的中国封建社会,徽商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段的产生、崛起、 兴盛和逐渐从顶峰消退,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 样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必然出现,这样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的演进,既和古徽州 地域特定的自然

4、人文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又和中华文化大背景、和长三角历史 地理条件紧密相关。古徽州山多田少人众,许多人必须“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经营四方以就口食”。这一义无反顾的“丢”,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条一条 生存新路的开辟,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一步很了不起的迈进生存新路的开辟,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一步很了不起的迈进。“徽民寄命于 商” (1),是一种生存选择,是一种顺时应变。而徽人之先世又大多为中原移民, 顽强的生命力是构成徽人开拓性的重要基因。徽人不仅在儒学原典中发掘到不 少“士商异术而同道”的理论依据 (2),而且在明清实学思潮特别是王学思想中汲取了不少新鲜的思想营养, “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

5、为贤” (3)“商贾何鄙之有” (4)的呐喊给徽人为商者“治生为先”信心的坚定以有力的精神鼓舞。 最重要的是,徽人一走出大山,展现在面前的首先是江浙等地广阔的中国长三 角大市场。南宋以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临安(杭州)都城的 繁荣,使长江三角逐渐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一地 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徽商凭便利的新安江水运手段输往杭城等地的徽州土产竹、3木、茶、石料、药材、纸张等有较大需求量。在长三角大市场里,徽商进而借 得明清朝廷政策之便,抢占先机经营盐业,获得了商业的空前发展。典当等行 业也在江浙两淮遍地开花。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徽商,“贾而好儒”、“贾名儒 行”,将

6、儒、官、商进行了灵动的协调,交替为用,以儒饰贾,以仕护商,以 商促仕,终于在长三角这一得天独厚的大市场上首先创出了一片天下,迅速崛 起,赢得了“无徽不成镇”的声望和成就。 (5) 徽商在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更可贵的还在他们并没有落入徽商在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更可贵的还在他们并没有落入“唯材唯钱唯材唯钱 为高为高”的的“商商” 之老套,对之老套,对“商商”有自己的独到认识有自己的独到认识。他们坚持为商先做人,坚持为商先做人, 善于利用传统的善于利用传统的“民本民本”思想强调思想强调“民生民生”,利用儒学伦理表达为贾之道,改,利用儒学伦理表达为贾之道,改 铸和倡扬儒家义利观以提升为商理性,利用铸和倡扬

7、儒家义利观以提升为商理性,利用“仁仁”的理念倡扬的理念倡扬“睦淵任恤睦淵任恤”之之 风,利用风,利用“经世经世”思想强调日行践覆,以贴紧日常的践行否定空疏理学之流弊。思想强调日行践覆,以贴紧日常的践行否定空疏理学之流弊。 徽商的贾而好儒,突出了文化在徽商的贾而好儒,突出了文化在“商商”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为商中的人文理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为商中的人文理 性追求性追求。如果剔除其“好儒”中的封建性成分,徽商的热心公益、崇文重教、热心公益、崇文重教、 爱国奉献,塑造了一代儒商的形象爱国奉献,塑造了一代儒商的形象,不仅在当时连士大夫阶层也不得不刮目相 看,而且其“儒商”的特质就是在今天也仍有其现实的

8、警示和启迪意义。 然而,政权的压榨下,徽商开始了衰败的道路。盐商的受挫标志着徽商的 衰落开始了。其次,战争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连年战争,徽州因战乱损失惨 重,直接造成了徽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此外, “咸同兵燹”使得长江一 线交通受阻,中断了徽商所经营的吴楚贸易,也使得徽商在苏浙地区的商业活 动陷入停滞。这一切都使得徽商元气大伤,最终一蹶不振。 自此,徽商不再独大全国,经济地位也逐渐被浙商等取代。(二)徽州教育 徽州的教育是紧接着不得不说的重要方面。 徽州地靠江南,东汉末年以后,由于北方战乱频仍,中原一带的名家士族 纷纷渡江南迁,许多人在徽州建立了避难安居之所。他们一方面带来了发达的 中原

9、农业生产和手工业技术,从而整合、改造了原徽州本土的丛林经济;另一 方面带来了发达的中原文化,以教化乡里,礼教社会, “起学校、习礼容” ,习 俗由此渐变。 “尚武之风显于梁陈,右文之习振于唐宋” 。南宋以后,一个重文 重教的社会习俗已在徽州形成。重视教育成为徽州千百年来的传统。 由于重视教育,故徽州教育结构之合理、教学机构之多,举世瞩目。私塾是中 国古代一种最为基础的启蒙教育形式,其在徽州遍及各乡各村,涉及家家户户; 社学是一种官办的乡村教育,明洪武八年(1357 年)正月诏书天下立社学,当 年徽州六邑就立有社学 462 所,康熙时已达 562 所;县学和府学是官办培养科 举人才的场所,在徽州

10、,它备受人们重视;书院或称书屋、精舍等是一种官民 兼办的高级教学及科研机构,其在徽州之多、之盛,强于他邑,据统计,宋元 明清,徽州共有书院 260 多所,影响最大的是歙县紫阳书院。除此之外,徽州 民间还有不少的乡约、文会等,多具有教学、教化之功能。 在教学内容上,徽州的教育除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外,许多还包 括了有着徽州地方特色、极具实用和职业教育的内容。如徽州是明代珠算大师 程大位的故乡,而徽州人又有经商的习俗和传统,故珠算教育在徽州既具条件 又深受人们欢迎;再如新安医学源远流长,影响极大,许多先生在教学时,往 往有针对性地教授一些医药知识等。 徽州的教育家及教育理论也层出不穷,影

11、响极大。朱熹就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4其一生孜孜不倦地从事授业解惑,两次回徽省墓,皆事讲学,从学者众,论定 高足 12 人,创建自己的教育理论,主讲白鹿洞书院时,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 ,对后世影响极大。婺源人江永毕生淡泊名宦,致力于讲学,戴震就是其高足 之一。而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歙县人陶行知则是近代徽 州教育的杰出代表。 教育发达,人才也就辈出。如徽州的科举,中举人者,数不胜数;中进士者, 宋、明、清三代,本籍就有 1242 人,加上寄籍者则更多;中状元者,仅清一代, 本籍加寄籍有 18 人,占全国总数的 149,仅次于苏州府,名列全国第二。 历史上,徽州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

12、翰林” , “兄弟九进士、四尚书者、一榜 十九进士者” , “一科同郡两元者”等之说,这些都是徽州教育发达的真实写照。 1999 年底,黄山市举办了一次“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评选” ,名列前十位的 分别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大思想家朱熹、文化巨子胡适、大哲学家戴震、中 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大画家黄宾虹、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 “张小泉剪刀”的发明者张 小泉等,他们都是由发达的徽州教育培育出的杰出人才,不仅在徽州影响很大, 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都有重大影响。 教育发达,是徽州社会的一大特点,至今遗风犹存。(三)茶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林水秀,土

13、质肥沃,茶树遍布。茶区云雾弥漫、空 气清新、茶质优良,属于高山茶类。 “祁红” “屯绿”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黄山毛峰” 、 “太平猴魁” 、等都是茶中珍品。从而,徽州人的茶文化自古流传, 博大精深。茶道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 文士茶以儒雅风流为特征,富士茶讲究高堂花厅、茶具华贵、茶形精美、气度 豪华。农家茶注重内美不重外形,道家茶寄情返朴归真。每种茶道都有几道乃 至数十道讲究的表演程序。 徽州茶文化积淀丰厚,历朝历代的茶诗、茶画、茶著举不胜举,茶人茶商 更是成绩斐然、有口皆碑,吴裕泰、张一元等老字号至今仍存。在当今中国,一 个地区拥有如此丰富的茶资源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凤毛翎角。(四)徽州女人

14、 徽州,皖之南。自古人多地少,所谓七山一水一分地,半分道路和家园 如此恶劣的环境,徽州人一生下来就铭记祖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 四岁,往外一丢;做得生意,娘的心头肉;客死他乡,做鬼也凄惨徽州人 要想活路就得走出大山十三四岁念了几年书的徽州男人只得背井离乡,顺首 水路,沿着山道,走出大山四处求生活,期间吃的苦受的累又有何人能知 晓活络点的学做生意,学手艺成功了,赚钱了,飞黄腾达,衣锦还乡修 宗祠,建住宅,光宗耀祖,一家人以你为荣失败的,流落街头,客死他乡, 无人问津从那时起徽州商人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成功以至于影响到中国明清两 代商界五六百年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盛极一时徽州商人走出去了,成

15、功了留在山里的是徽州女人男人出门经商,女人独自守家抚育儿女,赡养老人田间劳作,屋内忙 活,到处是徽州女人的身影。5徽州女人最怕的不是劳累而黑暗的夜晚,黑暗的让人窒息。漫漫长夜最难 熬,孤枕难眠,寂寞难耐同是恩爱夫妻,别人家双飞双宿,自己确落个“一 世夫妻三年半” 。凭他金银万两,却换不来同眠共枕。无奈中,抛洒出一把铜钱, 吹灭油灯,俯在地上,一个一个的摸索起。复而又抛,如是三番。直到东方发 白,雄鸡啼鸣,也未曾等到枕边人儿归。女人的容颜就在这简单的游戏中逝去, 等来的确是一把两面磨光的铜钱。但是又有谁人能料?结果都是美好的几时,男人荣归,骨肉团圆,夫妻 合欢。或是噩耗传来,等来的却是男人的牌位

16、,哭天喊地。未亡人守节育子, 子孙后代飞黄腾达。终于感动了皇帝,颁个奖吧,一座冰冷的石头牌坊。记载 了这个女人一生的故事。 徽州也成为了历史上中国贞烈女子最多的地区。(五)徽菜 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歙县,绩溪的徽帮厨师将它发扬光大。 徽菜的风格与其它菜系不同,它立足本地优势,以烹饪山珍野味而著称。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高背阴,溪水清澈,山珍野味十分丰富,盛产石鸡、甲 鱼、桃花鳜、果子狸、娃娃鱼、麂子、竹笋、香菇、木耳、蕨菜等。因而徽菜 品种繁多,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问政山笋,臭鳜鱼、凤炖牡丹、清蒸石 鸡、黄山炖鸽、毛豆腐、一品锅都是徽菜中的佼佼者。 徽菜选料精细,制作严谨,一切立足于原料的新鲜活嫩,即便是像“臭鳜 鱼”这类特殊风味菜,其用料也必须是新鲜鳜鱼,经过一定的加工腌制后烹调 成菜,决不滥竽充数。 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于世。徽菜在烹调方 法上擅长烧、炖、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