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4860753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际经济学习题国际经济学习题第二章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习题习题 (一一) 选择题选择题 本国生产 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 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 位劳动投入分别为 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 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a)D 、A (b) C 、B (c) A 、D (d) B ,、C (二二) 简答题简答题 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的区别是什么? 3.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4.假定在短期内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不能在产业间流动

2、,因此每个国家一定是在封闭条件下 的生产点生产,在这种情形下允许进行国际贸易仍然有利可图吗?为什么?你的答案与交 换利益和专业化生产利益有怎样的联系? 5.请评价下面的说法:“李嘉图模型假设每个国家固定的劳动禀赋在封闭条件下或者在自 有条件下都是充分就业的。该模型还假设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不会改变。因此,世界 经济通过贸易不会生产出比自给自足更多的产品。 ” (三三) 计算题计算题 1. 假定 A 国和 B 国的劳动禀赋均为 400。A 国生产 1 个单位的 X 商品需要 5 个单位的劳 动,而生产 1 个单位的 Y 商品需要 4 个单位的劳动。B 国生产 1 个单位的 X 商品需要 4 个

3、 单位的劳动,而生产 1 个单位的 Y 商品需要 8 个单位的劳动 (1)画出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绝对优势?为什么?绝对优势理论表明了怎样的贸易方向? 为什么? (3)根据绝对优势,如果允许自由贸易,专业化生产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为什么?每种商 品各自生产多少? (4)不使用绝对优势定理而用相对优势定理回答(2)和(3)的问题。 2假设 A 国和 B 国的劳动禀赋为:La=2000, Lb=2000; 两个国家生产 X 和 Y 两种产品 的单位劳动使用量分别为:Alx=10; Aly=20; Blx=20;Bly=10(1)画出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2)

4、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 A 和 B 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 益吗?为什么或者为什么不?(3)现在假设 A 国只使用原来每种商品所使用劳动的一半来生产商品 X 和 Y 的方法, 即 Alx=5;Aly=10.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 国家 A 与国家 B 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为什么?(4)假设 A 国的研究者发现一种只使用原来劳动的一半来生产商品 X 的方法,即 Alx=5, Aly=20.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 A 和 国家 B 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为什么?(5)现在假设

5、 A 国的研究者发现一种只会使用原来劳动的 1/4 来生产商品 Y 的方法,所 以现在 Alx=10; Aly=5.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 么?国家 A 与国家 B 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为什么?2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一)选择题选择题(c) (二二)简答题简答题 1.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 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 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 在绝对差异。绝对优势概念的提出,为之后的国际贸易

6、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在李嘉图模型中,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这两个概念可以任意替换使用,在更广泛的范围 内,比较优势不等同于比较成本,前者是根据商品相对价格的比较确定的,而后者是指生 产成本的相对差异。在李嘉图模型里,商品的相对价格差是由于相对成本差引起的,故比 较成本等同于比较优势。 3.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差,而这种价格差是由国 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在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 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绝对优势论强调引发国际贸易的是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 异。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参与国从贸易中获利。 比较

7、优势理论仍然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技术水平差异带来的商品价格的相对差 异,但是在这里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根据比较 优势所决定的国际贸易仍然会对各贸易参与国带来福利的改进。一国即使在某种商品上不 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只要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也可以生产并出口该产品, 从而使贸易发生,并且在贸易中获益,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 4.当短期内劳动力不能在产业间流动时,由于开放所带来的产品价格的变动无法迅速地反 映到生产环节,但是消费者可以在新的价格下做出选择,因此对整个国家而言,仍然是有 利可图的。在这种情况下,只实现了交换利益,而没有实现专业化

8、生产利益。 5.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由于它忽略了分工能够促进产出增加 的效应。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1.(1)略。(2)A 国在 Y 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B 国在 X 上具有绝对优势.贸易方向为 A 国出口 Y, 进口 X,B 国出口 X,进口 Y。(3)会产生完全专业化生产.X 生产量为 100,Y 的产量为 100。 (4)与(2) (3)的答案相同 2.(1)略。(2)A 国在 X 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 国在 Y 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贸易会使双方都受 益。(3)A 国在 X 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B 国在 Y 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贸易仍然会使双方 都受益。(

9、4)答案同(3)(5)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在两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同,因此要视两国需求情况来 决定封闭和开放下的贸易条件。如果两国需求相同,开放后福利不改变,如果两国需求不 同,开放后有利于福利的改进。第三章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3习题习题 1.假定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偏好和技术都完全相同。中国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源 丰富。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1)画出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为什么它们的形状会是这样。 (2)在封闭条件下,两者的比较优势分别是何种商品?解释原因。 (3)在开放条件下,当中国香港和日本进行贸易时,根据 H O 定理,会有什么情况

10、发生? (4)分别就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在图中标出两者的生产点,消费点,进口量和出口量 以及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和开放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2.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两者在下列情况下会从贸易中获得利益吗?解释并举例。 (1)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但偏好不相同; (2)相同的偏好,但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同; (3)相同的偏好和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3.一个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X=10LK。指出三种可以使企业生产出 200 单位产出的投 入品组合方式。在每种情况下,企业的资本劳动比是多少?如果工资率是每单位 10 美元,资本的租金率为每单位 20 美元,那么企业三中投入组合的成本各是多少? 4.是什么决定了

11、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你可以想象到两个国家的各部门都表现出相 同的资本劳动比的情形吗?请给出解释。 5.为什么两个国家封闭时的相对价格限定了国际贸易条件的范围?请给出解释。 6.凹的和凸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别反映怎样的成本递增/递减情况? 7.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图示解释下列情况对某个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国 家经济的影响: (1)被隔离在新技术之外; (2)本国居民无法与外国进行商品交换; (3)企业无法进行专业化生产。 8.一些人认为,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美国的生活水平将要降至世界上最不发 达国家的水平。试评论这一观点。 9.考虑 A、B 两国的要素禀赋如下:国 家要素禀赋A 国B 国劳

12、动力(百万工人) 资本存量(千台机器)45 1520 10(1)哪个国家相对资本丰裕? (2)哪个国家相对劳动力丰裕? (3)假设商品 S 相对商品 T 属资本密集型,哪个国家在生产商品 S 上具有比较优势? 为什么? 10.澳大利亚土地辽阔,印度劳动力丰富。小麦相对于纺织品属于土地密集型商品。 利用图示说明贸易前后这两个国家的均衡。随着这两个国家贸易的上升,哪种要素获 益,哪种要素遭受损失?为什么? 11.假设 A 国劳动力丰富。它能够生产两种商品 X 和 Y,X 相对于 Y 是资本密集型 产品。画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并确定贸易前 X 和 Y 相对价格。现在假设一种新的技 术使得资本能够更有

13、效率地生产商品 X,分析 A 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能出现的变化,4同时分析 A 国商品 X 相对价格的变化。这将会如何影响 A 国的贸易模式?为什么? 12.论述 H O 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及其联系。 13.近年来,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许多国家对我国纺织品进口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请利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其原因,并对这一做法作出简单评价。 14.假设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X 和 Y,其生产函数如下式所示:X=min (K1/3, L1) Y=min (K2/5, L2) 资源禀赋为:K=400,L=100 消费者偏好的效用函数为 U=X0.4Y0.6,据此计算: (1)封闭

14、条件下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2)开放条件下,假设国际价格比为 1/1,求两种商品的进出口数量; (3) 比较开放前后该国国民福利的大小。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参见教材 P59-62 的分析和阐述。 2.(1)会,由于相对价格差异存在; (2)会,这与教材中的阐述完全一致; (3)不会,在相同的偏好和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条件下不会发生贸易。 3. 仅举一种情况,L=2,K=10,这时资本-劳动比为 5:1,成本为 220 4. 在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资源禀赋决定了商品的资本-劳动比,如果两个国家的资源禀赋 相同,就可能出现相同的资本-劳动比。 5. 只有国际比价在两国封闭比价之间,两国才能

15、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参加国际贸易才有利 可图。 6. 向外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成本递减;反之表示递增。 、 7. 可以参考教材图 1-14 的分析。 (教材 P31) 8.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前提是商品价格均等化,由于贸易成本和技术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实现 商品价格均等化,因此美国的生活水平不可能降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9. (1)B 国; (2)A 国; (3)B 国。 10. 对于澳大利亚,土地获益;对于印度,劳动力获益。 11. 显然 X 商品的产量上升,Y 的产量会下降,从而使得 A 国可能在 X 产品上具有比较优 势。 12. 重点指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H-O 定理是基础,属于要

16、素禀赋理论的静态表述,斯 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是对 H-O 定理的深化,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计较静态表述,罗伯津斯 基定理则强调要素禀赋的长期改变,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动态表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 互区逐渐深入的分析,是有机的逻辑的统一。 13. (1)指出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利用 H-O 定理说明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必然性,说 明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是违背比较优势规律的。 (2)利用斯托珀-萨米尔森定理说明这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那就是 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可能会导致该国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商品价格下降,进一步影响一些集团 的实际收入,从而会影响政府制定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 (3)利用贸易的福利分析,指出贸易是双赢的结果,问题并不在于贸易,而在于贸易利益 的合理分配;政府应该采取合理的贸易政策来平衡贸易利益;从而说明这些国家的做法是 错误的。 14.(1)首先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知识,我们很容易两种产品满足下式:X=K1/3=L1 Y=K2/5= L2 由此可得:K1=3X,L1=X,K2=5Y,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