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__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北师大版)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846319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__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1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__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1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__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1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__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1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__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__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__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北师大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西汉以前,新疆地区不知道开凿水井,后来学会了凿井技术,出现了独特的既能用于灌溉又能解决生活用水的坎儿井,这种坎儿井最早可能出现在()A.张骞通西域后B.班超经营西域后C.西域都护设置后D.王昭君出塞后【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中国的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俗,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人物是()A.孝文帝B.孙权C.曹操D.诸葛亮【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有穿汉服;说汉话;采用汉姓;

2、与汉人通婚。,3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A.唐朝北方无边患B.长城已彻底失去防御作用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长城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屏障,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4“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万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万头驯良的牦牛欢迎您!”这首藏族民歌中的“您”指的是()A.王昭君B.文成公主C.李清照D.黄道婆【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藏族民歌”,结合选项判断选择

3、B。,5如果你去台湾旅游,建议你一定要去台南市看看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楼,这里设有哪位民族英雄的专祠()A.郑成功B.郑和C.林则徐D.戚继光【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台湾”和“民族英雄”两个关键词。明朝中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6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下列哪些措施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设立西域都护设立宣政院A.B.C.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记忆能力。解答本题时可使用排除法,西汉时设立西域都护,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本题考查的是西藏问题,故排除,只能选择C。

4、,7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B尊重历史与现实C“一国两制”构想D香港的顺利回归【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1982年,邓小同志针对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根据这一“天才构想”,香港于1997年7月1日顺利回归祖国。,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09年5月2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双方都表示要继续推动落实“两岸和发展共同前景”,不断促进两岸关系和发展;都认为要维护反对“”、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

5、并不断增强和深化互信;都强调要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尽快商谈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以利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都赞同要积极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举办以文教交流为主题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始探讨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都主张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材料二,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针是什么?(2)为推动两岸和发展,材料一中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当前海峡两岸的形势,简要谈谈发展两岸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3)从材料二的两幅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请你提出一些好的建议。(5)综上分析你认为

6、台湾问题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试简述你的理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通过对材料一的阅读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所问的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也就是前提条件,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第二问属于考查基础知识。第(2)题的第一问可以通过阅读材料一,从材料中总结概括;第二问结合现实去理解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意义。第(3)题,是在观察材料二两幅图片的基础上,理解台湾同胞到大陆旅游,亲人相聚的感受,从两岸的关系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来回答即可。第(4)题,属于灵活性的题目,关注时事,谈自己的建议即可。第(5)题,第一问用总结性的语言来回答,趋势必然是中国实现统一大业。理由可

7、以从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年来海峡两岸的发展情况等来叙述。,答案:(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统一、一国两制。(2)主张:政治上互信;经济上合作;促进文化教育的交流;涉外上共同维护民族利益。现实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增强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有利于遏制“”势力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3)两岸同根同源,海峡两岸本一家;海峡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4)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强高层领导人之间的对话;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的经济差距;加强两岸人员往来。,(5)必然趋势:中国必将实现统一大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8、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的交流与沟通日益密切,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任何阻碍、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为,必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坚决反对。,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忆昔材料五“夫以铜为镜

9、,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论任贤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2)材料二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唐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政策?,(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官职?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4)材料四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由材料四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5)“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过去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我们做今天的事,通过历史学,你认为你最大的收获是

10、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是在阅读理解材料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其实质问题。第(2)题的第一问是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材料二的意思;第二问在回答前一问的基础上体会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第(3)题,从材料三落款的人物身份判断出是吐蕃族;第二问中的另一个史实指的是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第三问联系到清朝时对西藏采取的措施;第四问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建立了西藏自治区。第(4)题抓住材料中的“开元”二字,判断出是唐玄宗,从第二句中“稻米”“粟米”判断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品。第(5)题,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围绕政府对民族问题的政策、民族的发展来回答即可。,答案:(1)唐

11、太宗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2)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3)吐蕃。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驻藏大臣。西藏自治区。(4)唐玄宗。水稻,粟。(5)通过学我知道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才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统治者要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等。(言之有理即可),10自唐朝到清朝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形式多种多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各举一例史实):,【解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唐元清三代实行的民族政策的识记能力,依据第二栏所给出的民族融合的形式,回归教材,联系所学填写即可。,答案:,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