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846016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辩 证 唯 物 主 义,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走进生活 合作探究,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实践及 其特点,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 界的物质性活动,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知识总结,社会历史性,走进生活 合作探究,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的主体(愚公人) 实践的手段(畚箕等工具、设备) 实践的对象(太行、王屋二山自然界),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走进实践 探究特点,愚公精神 : 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幸福生

2、活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实践主体的主动创造性,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走进实践 探究特点,愚公移山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移山的工具也需要他人提供移山的形式、规模、水平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走进实践 探究特点,“大脚印”的灵感应该算比较“歪门邪道”的,蔡国强90年在国外拿着中国护照,过海关过不去的时候,就幻想一个外星人可以跨过去。 最早的的方案中,以焰火打出205个大脚印沿北京城中轴线一步步迈向“鸟巢”。负责焰火的团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沿中轴线打出205个焰火大脚印会使得整个焰火画面过密,影响视觉效果,同时,燃放和安全的压力也会增加。于是,这个数字一减再减,并逐渐

3、倾向于“29”这个数字。脚印间距离延伸为500米,同时把每一个脚印在空中停留时间用自动定位装置精确延长到10秒,隔2秒打第二步,而且脚印的造型会在燃放的瞬间通过一种特殊亮珠材料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巨人在行进过程中执着与稳健,被释放准确到位。经过两年的磨合试验,这个被喻为巨人足迹的焰火,终于穿越时空,美轮美奂的呈现在灿烂的夜空。,走进幕后 领悟启迪,走进幕后,说说我们获得的哲学感悟,撕黑板保护膜,实践,认识产生,过海关过不去,认识的来源 :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来 源,领悟启迪,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试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第二、实践提供

4、更完备的认识工具。(自动定位装置、特殊亮珠材料),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能力),领悟启迪,用权威人士观点检验,用多数人的观点检验,用客观 事物自身检验,用实践来检验 (实践的结果),实 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领悟启迪,领悟启迪,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实践及 其特点,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 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知识总结,启示,积极参加实践 培养创新精神敢于质疑 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