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45788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8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第八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八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八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八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引子一 拉美国家的收入分配问题,2004年拉美国家平均基尼系数高达0.522,巴西的基尼系数甚至接近0.6。 1994年至2002年,巴西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2.2,就业困难、贫富差距加大,贫困人口有增无减,导致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恶化。2002年,巴西有92万16岁以下青少年弃学做童工,2000多万农民没有土地,全国2/3贫困者生活在城市贫民窟里,城市暴力犯罪和走私贩毒活动猖獗,城市居民普遍缺乏安全感。 2002年,巴西上演一部纪实性影片上帝之城,以里约热内卢贫民窟青少年贩毒、暴力为题材,非常深刻地反映了巴西社会底层如何用绝望的方式来应对现实。在上帝之城中,贫民窟里的小孩七八岁就拿着冲锋枪加入

2、贩毒团伙,并且公然与警察部队对阵。这部由业余演员完成的影片,上映后创下了巴西年来最卖座纪录。 续集是人类之城(2008年),2,基尼系数的比较,World Income Inequality Database:http:/www.wider.unu.edu/research/Database/en_GB/database/,3,里约热内卢,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据巴西统计局的统计,2008年里约的人口总数为1150万,但是住在贫民窟里的人口已接近200万人,在里约,76%的地区里都散落着大大小小的贫民窟,从山下向上望去,半空中,到处是撕拉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在贫民窟里,十来户人家共用一

3、根水管,而且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出水,几百人要共用一个厕所,白天的时候妇女和儿童不工作,不上学,在贫民窟游荡,在贫民窟里可以方便的买到枪支、毒品等违禁品。 今年8月,警方公布的数字显示,里约的犯罪情况是平均每天14.2起凶杀案,39人死亡,这些数字让巴西政府和外国游客感到担忧。里约在全世界最富裕城市排名中位列第30,但是里约的贫富分化很严重,10%的富人汇集了68%的财富,里约的人均收入为每年11500美元,但是一般生活在贫民窟里的人,年均收入只有1500美元。 来源: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不平等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战略,5,一、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不平等,

4、收入分配的类型 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则 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方法,6,1.1 收入分配的类型,短期分配与长期分配* 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7,1.1.1 短期分配与长期分配,按不同的时间跨度区分 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应取长期分配,最好是累积的终身分配 举例:A社会:$2000/月与$3000/月,但人们只能选一种收入水平终身不变 B社会: $1000/月与$4000/月,但人们可以在两种工作之间变换,低收入者有很多机会改变自己的处境 短期A更平等,但长期B更平等,8,1.1.2 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功能分配: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土地租金,劳动工资,资本利润 规模分配:个人或家庭得到的分

5、配。规模分配取决于拥有生产要素的种类、数量和价格 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的图示*,9,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的图示,功能分配,规模分配,10,1.2 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则,匿名原则:不关心具体某个人的收入;收入的互换对不平等程度的判别没有影响 人口原则:人口总数与不平等程度无关;人口规模扩大或缩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不变 相对收入原则:一个国家所有人收入同时增加相同的倍数,或以不同的货币计量,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没有变化;重要的是收入的相对份额 累退原则(达尔顿原则): A的收入不多于B,A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B,累退式收入分配;累退的收入转移使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如果一个收入分配是由另一个分配经过一

6、系列的累退式转移得到的,前者一定比后者更不平等,11,1.3 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方法,收入范围系数 库兹涅茨比率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12,1.3.1 收入范围系数,收入范围系数反映的是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的相对差距 缺点是没有考虑介于中间的人的分配状况,无法体现达尔顿原则。如有第二穷的人向第二富的人所进行的一个较小的转移支付将使得该指标没有变化,13,1.3.2 库兹涅茨比率,库兹涅茨在他关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收入分配的开创性研究中引入了这个概念。 这个比例全社会最富的x%人口的收入与最穷的y%人口的收入的比率 与收入范围系数一样,也是一个比较粗略的指标,14,1.3.3 洛伦兹曲线和基

7、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的国别比较*,15,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直观地显示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曲线上每一点说明一定比例的收入最低的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 洛伦兹曲线的两端一定在45线上,因为最贫困的0%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必定为0%,100%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必定为100%。,16,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在0-0.2之间表示高度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在0.4-0.5之间表示差距偏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基尼系数为1,表示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所夹面积与等边直角三角形面积的比值。越不平等,基尼

8、系数越大,现实中的基尼系数在0.25-0.6之间,警戒线是0.4。,完全平等,完全不平等,17,主要发展中大国的基尼系数,18,其它一些国家的2000年的基尼系数,资料来源:World Income Inequality Database。http:/www.wider.nun.edu,19,二、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库兹涅茨倒U假说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20,2.1 库兹涅茨倒U假说,什么是库兹涅茨倒U假说 库兹涅茨的推导 库兹涅茨的解释 纵向时间序列的检验 横截面数据的检验 总结,21,2.1.1 什么是库兹涅茨倒U假说,库兹涅茨在1955年的美国经济评论提出了著名的收入分配差距“倒

9、U假说”,描述了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统计关系 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在经济增长初期恶化,在经济增长达到中等水平到达顶峰,然后随经济进一步增长而下降,变动轨迹呈倒U型 倒U假说推动了很多与发展过程相关的创新,如隧道效应*,22,Kuznets Inverted U-shape,23,隧道效应,开车通过双车道的隧道,遇到交通堵塞时,两条车道都无法移动,假如另一条车道上的汽车开始移动,你可能会想堵塞快结束了,你所在车道的车很快也会移动。但是,如果另一车道的汽车一直移动,而你所在的车道仍然不动,你可能会很沮丧,甚至可能想办法强行进入另一车道。如果很多人这样做,情况可能会更糟。 经济发展初期,周围人

10、的福利得到改善,你可能相信,自己的福利也将会改善,即使你的收入相对下降,仍然感觉很好。 Hirschman和Rothschild(1973)把由于其他人经济地位改善而导致的个人效用增加(以及对更高的不平等程度的容忍)称为隧道效应 如果别人的福利改善了很长时间,而你的福利并没改善,你就会沮丧和愤怒。如果人们认为他人福利的改善跟自己的福利改善之间的联系很弱,人们将无法忍受不平等的增加 说明:如果一国的社会结构的隧道效应很微弱,那么,“先增长后分配”的战略就不太可能获得成功。 资料来源:德布拉吉瑞,发展经济学,2002年,第184-186页。,24,2.1.2 库兹涅茨的推导,来自有限的统计数据 经

11、济发展早期是普鲁士的数据。从1854年到1875年最富裕的5%的人口的收入份额从21%上升到25%,而较贫穷的90%的人口的收入份额从75%下降到65% 经济发展后期是美、英、德(萨克森地区)的数据。这些国家的富裕阶层的收入份额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而贫困阶层的收入份额不同程度地有所上升 他对比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他用最富有的20%与最贫穷的60%的人口的收入比率来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印度1.96,斯里兰卡1.67,波多黎各2.33,美国1.29,英国1.25。结论是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程度高于发达国家,25,2.1.3 库兹涅茨的解释,不平等加剧因素:储蓄(增长的源泉,掌握在少数

12、富有者手中)、工业化与城市化(农村与城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大于农村) 不平等抑制因素:法律和政策力量(不平等情绪增加,施加压力,实施累进税制、遗产税、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人口变动(高收入阶层的人口增长率存在下降趋势 )、产业结构变动(旧行业衰落,新兴行业涌现,持有这些新兴产业资产的人,其收入增长速度快于那些旧产业资产持有者的收入增长速度。 ) 经济发展前期主要是加剧因素起作用,而后期主要是抑制因素起作用 因此在长期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动趋势呈倒U形,26,2.1.4 纵向时间序列的检验,受数据限制,难度较大 林德特和威廉姆森(1985)对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一百多年来的收入

13、状况进行了研究。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显著提高。其他国家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只能考察此后的发展阶段,结论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一直在稳步降低。 7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时序资料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低水平或发展的早期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是随着经济增长而提高的 有学者通过对阿根廷、巴西、孟加拉、印度、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墨西哥、巴基斯坦、波多黎哥、新加坡、斯里兰卡、菲律宾12个国家50和60年代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呈不规则变化。在经济增长的初期,收入分配并没有发生变化,其中哥斯达黎加、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兰卡4国的收入

14、分配不平等反而一直是下降的。 而韩国在19641970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40的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份额与GNP基本上同步增长。韩国实现了快速增长又公平。 Fei、Ranis和Kuo(郭婉容)(1979)对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实证工作发现,台湾在经济发展起飞阶段的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不仅保持了高速经济增长,人均GNP从500美元(1964年)上升到1000多美元(1974年),而且GINI系数也由1950年代的0.53下降到1970年代的0.33。,27,2.1.5 横截面数据的检验,弥补时间序列数据不足的缺陷 基本假设:假设所有国家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历程,只是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15、因此可以用不同国家同一时期的统计资料来代替一个国家的长期统计资料,测算回归方程,找出收入差距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阿德尔曼、泡克特、阿鲁瓦利亚等的研究证实了倒的结论 60年代末70年代初,阿德尔曼和莫里斯使用43个国家的统计资料;1973年,泡克特将样本扩充到53个国家;1976年,阿鲁瓦利亚分析了60个国家的数据,他们的研究表明: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较为平等;在发展中国家内部,最贫穷的国家收入分配较为平等;最不平等的是较富裕的发展中国家 对上述研究结果的质疑*,28,对上述研究结果的质疑,数据的来源、选择和估算方法是否可靠? 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是否有足够的可比性? 各国国

16、情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能否用同一个方程来表述所有国家收入差距与收入水平之间函数关系?如果不能,用横截面数据得出的回归方程就没有经济意义 上述研究的各国中,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国家都是拉美国家。倒U处在中间一段,主要来自拉丁美洲的数据,国家多,数据较全。但拉丁美洲分配历史上就一直不平等。,29,30,1970年到1992年期间36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与收入差距,林毅夫: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效率的关系,31,2.1.6 总结,总之,一系列实证分析和理论论证证明,在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可能是呈倒U型变化轨迹,但也可能不具有这种特征。总之,从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已有成果看,库兹涅茨的理论仍然是一个有待实证检验和理论论证的假说。 倒U假说至今还是一个假说,原因在于收入分配状况受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不是仅仅与收入水平相联系。而且,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通过多种渠道相互作用,各种渠道的作用方向是不固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