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和各种矢量控制方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45051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和各种矢量控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第三章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和各种矢量控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三章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和各种矢量控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三章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和各种矢量控制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三章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和各种矢量控制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和各种矢量控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和各种矢量控制方法(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交流电机矢量控制- 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和 各种矢量控制方法,王军 教授西华大学 电气信息学院,三、转差频率控制系统,1. 工作原理:异步电机稳态运行时电磁转矩为,2. 转差频率控制系统构成,转差频率控制系统构成,在转差频率控制中,采用转子转速闭环控制,电机给定角速度*信号与来自电机转速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其误差信号经过PI调节器并限幅以后得到给定转差角频率。限幅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转差角频率,使电机可以用逆变器容许电流下的最大转矩进行加减速运转,所以不需要设定加减速时间,就能以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加减速。系统的其他部分与V/F控制方式相同。,转差频率控制系统,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2、异步电机稳态运行时电磁转矩为,转差频率控制系统构成,在转差频率控制中,采用转子转速闭环控制,电机给定角速度*信号与来自电机转速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其误差信号经过PI调节器并限幅以后得到给定转差角频率。限幅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转差角频率,使电机可以用逆变器容许电流下的最大转矩进行加减速运转,所以不需要设定加减速时间,就能以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加减速。系统的其他部分与V/F控制方式相同。,转差频率控制系统构成,转差频率控制系统,转差频率控制系统,转差频率控制系统,转差频率控制系统的特点: 优点: 采用转速闭环; 在动态过程中,转速调节器饱和,系统快速性好. 缺点: 1. 控制规律是从电机稳态电路和

3、稳态转矩公式出发. 2. 不能保持磁通恒定.,异步电机数学模型,四、几种典型异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一般对三相异步电机做如下理想化假定:,(1)电机定转子三相绕组完全对称;(2)定转子表面光滑,无齿槽效应,定转子每相气隙磁动势在空间呈正弦分布;(3)磁饱和、涡流及铁心损耗忽略不计。,对异步电机而言urd = urq = 0,(一)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原理,d-q坐标系放在同步旋转磁场上,把静止坐标系中的各交流量转化为旋转坐标系中的直流量,并使d轴与转子磁场方向重合,此时转子磁通q轴分量为零(rq = 0 )。此时,派克方程可表示为,整理后可得,式 (4-9) 式 (4-11)为转子磁通定向矢量控

4、制方程式。,其中, 漏磁系数 =1-Lm2/(LSLr) ;r=Lr / Rr 为转子时间常数。,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原理,矢量控制技术最初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实现磁通和转矩的解耦控制的,目前大多数矢量控制系统仍采用此方法。这种带有转子磁通反馈的矢量控制系统,也称为直接转子磁通定向矢量控制,其优点是系统达到了完全的解耦控制,缺点是磁链闭环控制系统中转子磁通的检测精度受转子时间常数的影响较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性能。,(二)转差频率矢量控制原理,转差频率矢量控制(即间接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采用磁链开环控制方式,由于不需要检测转子磁链,因而检测方式简单,容易实现。,如果在控制过程中,只要

5、能使电机定子转子或气隙磁场中有一个始终保持不变,电机的转矩就和稳态工作时一样,主要由转差频率决定。,1. 给定希望的 后通过式子 可以算出d轴电流,因此也称定子电流的d轴分量为励磁分量,定子电流的q轴分量为转矩分量 2. 由派克方程,当 恒定时,电磁转矩和电流的q轴分量或转差成正比,没有最大值限制,通过控制定子电流的q轴分量即可控制电磁转矩。,基本控制方法:,控制原理算法为:,Is和s 的计算,特点: 转差频率矢量控制方法应该比较适合低速运行的系统。当然,在实际中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许多接近零速运行的系统中。 缺点: 对转子时间常数比较敏感.,通常,转子磁通的检测精度受电机参数影响较大;气隙磁通

6、虽可利用磁通传感线圈或霍尔元件直接测量,精度较高,但一般情况下,不希望附加这些检测元件,而是希望通过机端检测的电压、电流量计算出所需磁通,同时降低转子参数对检测精度的影响。由此基于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法应运而生。,(三) 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这种控制方法是将参考坐标的d轴放在定子磁场方向上,此时,定子磁通的q轴分量为零,也就是,这样只要将上面的条件代入到前面的电机模型中,就可得到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程。,从上面的式子(4-29)可以看出,如果保持定子磁通 恒定,转矩直接和q轴的电流成正比,因此,瞬时的转矩控制是可以实现的。此外,定子磁场定向控制使定子方程大大简化,从而有利于定子磁通

7、观测器的实现。然而在利用式(4-27)和式(4-28)进行磁通控制时,不论采用直接磁通闭环控制,还是采用间接磁通闭环控制,均需消除 耦合项的影响。因此,同气隙磁场定向一样,往往需要设计一个解耦器,使 与解耦,特点:,在一般调速范围内,利用定子方程作磁通观测器,易实现. 而且不包括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转子参数. 在低速时,由于定子电阻压降占端电压的大部分,致使反电动势测量误差较大,定子磁通观测不准,影响性能.,(四)定子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优点是系统达到了完全的解耦控制,但缺点是系统的控制需采用旋转矢量变换,结构比较复杂。如果使参考坐标系的d轴和定子电压的方向重合则可以得到在过度

8、过程中也保持磁通恒定的动态控制规律,既电压定向矢量控制。,(4-30-1),电压方程:,(4-30-2),(4-30-3),(4-30-4),要求: 当转矩和电机负载变化时, 磁通始终保持恒定. 即,对上式微分:,由(4-30-1)和(4-30-2),得,由(4-30-3)和(4-30-4),得,最后可得,式中,为给定的定子磁通有效值; Is为定子相电流有效值.,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优点是系统达到了完全的解耦控制,但缺点是系统的控制需采用旋转矢量变换,结构比较复杂。如果使参考坐标系的d轴和定子电压的方向重合则可以得到在过度过程中也保持磁通恒定的动态控制规律,既电压定向矢量控制。,定子磁通观测器的实现是颇为关键的,在实际实现时,由于定子电压电流均为可测量,通过它们可较直接的构成磁通观测器。另外,转矩的观测准确性也依赖于定子磁通观测的精度。,(五)气隙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气隙磁通在d-q轴下可表示为,当d轴定向于气隙磁场,即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