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岩破坏规律与水体下采煤技术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43191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覆岩破坏规律与水体下采煤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覆岩破坏规律与水体下采煤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覆岩破坏规律与水体下采煤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覆岩破坏规律与水体下采煤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覆岩破坏规律与水体下采煤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覆岩破坏规律与水体下采煤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覆岩破坏规律与水体下采煤技术(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覆岩破坏规律 与水体下开采技术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文学宽 2008年10月13日,一、覆岩破坏规律研究的目的 采掘工作面支护参数及井巷煤柱的合理留设; 近水体煤层开采的可行性评价及开采上限的合理确定; 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可能性和安全性评价; 高瓦斯、易自燃近距离煤层开采防灭火措施的制定; “双突”矿井瓦斯预抽范围及解放层的选取; 采矿权重叠矿井安全评价。,二、覆岩破坏的研究简史覆岩破坏的研究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前苏联、德国、比利时、中国等国学者均进行了研究。近年来,由于研究方法、计算机的广泛和实测手段的应用,使覆岩破坏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由于覆岩的复杂性、现场实测条件的限制,至今未

2、形成系统的理论。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理论或假说: 拱形垮落理论: 悬梁(或悬板)垮落理论: 垮落岩块碎胀充填理论: 垮落岩块铰接理论: 予成裂隙假说:,三、覆岩破坏与采动影响 采动影响引起覆岩移动变形和破坏 采动影响是指回采引起的围岩活动现象及造成的种种损害,包括: 采动后岩层(岩体)和地表的应力变化; 采动后岩层(岩体)和地表整体性移动; 采动后岩层(岩体)和地表垮落开裂性破坏。,采场采动影响的分布特征 在采用长壁全部垮落采煤法的情况下,采空区顶、底板岩层及所采煤层本身中的采动影响,按其性质及程度可分为三个区带,即:应力微变化区;微小变形与移动区;开裂垮落性破坏区。 以上这三个区带的范围大小主

3、要受采厚、倾角、岩性、地层结构等影响。 下面以中等硬度岩(煤)层为例,说明采场采动影响的分布特征:,采场采动影响的分布特征,注:m采厚,覆岩切冒型破坏 破坏形态: 既不象有规律的“三带” 型破坏,又不象非均衡破坏那样逐渐向上抽冒,而是突然一次性的由煤层顶板直达地表。垮落下来的岩块与未垮落岩体之间的裂隙形如刀切。 破坏特点: 垮落岩体呈反漏斗形状; 单次垮落的面积大; 垮落范围小于开采范围; 地表下沉均匀,周边裂隙宽度达0.5m,深不见底。,产生条件:覆岩整体性强,坚硬难冒,如大同矿区单向抗压强度80-200MPa。 开采煤层厚度大,开采深度小,如大同煤厚5-6m,采深100m以内。,覆岩拱冒型

4、破坏 破坏形态: 覆岩在局部地方或大面积发生垮落,但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形成悬顶、垮落的范围呈拱形。 破坏特点: 近煤层的顶板岩层受到破坏、远离煤层的顶板岩层不受到破坏; 采空区周围垮落高度小,中央垮落高度大,类似拱形; 垮落有时瞬时发生,有时是逐次发生; 产生条件: 开采范围小或巷道掘进时; 长壁开采初次放顶时; 垮落条带法开采; 急倾斜煤层回采区段的倾斜及走向长度较小。,覆岩“三带”型破坏: 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的长壁工作面煤层采出后,从煤层直接顶板开始,由下向上依次垮落、开裂、离层、弯曲经过若干时间终止移动。从特殊开采需要出发、对移动期间和移动稳定后的上覆岩层,按其破坏程度的不同,大致可

5、分为垮落带、裂隙带、弯曲带。,覆岩垮落带破坏长壁工作面回柱放顶或移架后,与煤层毗邻的直接顶失去支撑力,垮落、破碎形成岩块堆,其特点: 不规则性。垮落带下部为不规则垮落。垮落带内岩块不能传递水平力,控顶范围内垮落带的岩层重量由支柱或支架支撑。 膨胀性。岩石的碎胀性使垮落带岩石的体积增大,使垮落带与未垮落顶板岩层下方的自由空间逐渐变小,使垮落不再继续。 高度控制因数。垮落带与煤层采厚、上覆岩层岩性、碎胀系数、煤层倾角和直接顶厚度。,覆岩裂隙带破坏垮落带之上的和整体移动带之间的岩层产生断裂或裂缝。其特点: 岩层破坏有规则:无论是垂直岩层面或平行岩层面的裂缝均使岩层保持原有的层状; 破坏程度分带明显:

6、裂隙带在垂直剖面上分为:严重断裂、一般开裂和微小开裂。 破坏高度与开采空间与时间关系:破坏高度随开采空间扩大而向上发展,达到最大高度之后,不再发展,并随时间推移,岩层趋于稳定。上部裂隙逐渐闭合,其高度随之降低; 重复采动减弱破坏程度:厚煤层第一分层以后的分层开采时,裂隙带高度上升的幅度和初次采动减小。,覆岩弯曲带破坏 裂隙带上界至地表的岩层称为弯曲带,曾称弯曲下沉带或整体移动带。其特点: 垂直弯曲、水平受压、隔水性增强。岩层在自上而下沿层面法向弯曲,在水平处于双向受压,当岩性较软时,隔水性能增强。 岩层完整不存在破坏。岩层移动连续有规律,保持整体性和层状结构,不存在或极少存在离层裂隙。 上方地

7、表形成下沉盆地。盆地边缘往往要出现长裂隙,其深度3-5m,一般小于10m。裂隙宽度向下渐窄,至一定深度后闭合消失。,覆岩“三带”型破坏的最终形态覆岩“三带”型破坏形态不仅决定覆岩的破坏范围,而且决定破坏的最大高度。以前认为采场与掘进巷道的覆岩破坏形态类似,均为中间高、四周低的拱形形态。 通过现场实测:长壁全陷开采缓倾斜煤层,当工作面初次放顶后,不再出现垮落拱,其形态与煤层倾角有关。按倾角划分为3种形态: 近水平、缓倾斜煤层:0-35; 中倾斜煤层:36-54; 急倾斜煤层:55-90。,近水平、缓倾斜煤层覆岩破坏最终形态(0 35),除特别坚硬岩层其裂隙带两端边界一般会超出开采边界,呈马鞍形。

8、其特点:采空区四周边界略高。中间较低,两端较高,最高位于采空区斜上方。采空区中央破坏高度一致。采空区面积相当大,且采厚大体相等时,中央破坏高度基本一致。垮落角、裂隙角大于移动角。采空区四周边界垮落带、裂隙带范围与开采边开采边界上水平面形成的垮落角和裂隙角比基岩移动角大。,马鞍形产生原因: 煤层倾角小。 开采边界区和采区中央区的变形值不同。 工作端部和中部下沉量和下沉速度不一样。,中倾斜煤层覆岩破坏范围最终形态(36 54),产生原因: 当煤层倾角为36-54时,采后垮落岩块落到采空区底板后,向采空区下部滚动,使采空区下部被垮落岩块填满,从而不再继续垮落。而采空区上部,由于垮落岩块的流失,等于增

9、加了开采空间,故破坏高度大。,垮落带、裂隙带破坏范围在倾斜方向上呈上大狭小的抛物线拱形形态。但在走向方向上仍为马鞍形形态。,急倾斜煤层覆岩破坏范围最终形态(55 90)垮落带呈耳形或上大下小的不对称拱形,裂隙带形状与垮落带类似。其特点: 破坏性影响更加偏向于采空区上边界; 破坏范围有顶板、底板及所采煤层本身; 随煤层倾角的加大,垮落带、裂隙带范围逐渐转变为椭圆拱形形态。 产生原因:开采倾角较大的急倾斜煤层时,由于垮落带岩块滚动下滑加剧,迅速充填采空区下部空间,限制了下部的垮落带和裂隙带向上发展。采空区上部、边界煤柱片帮、破碎、抽冒,使垮落带和裂隙带急剧向上发展。,覆岩破坏范围最大高度 一、影响

10、覆岩范围最大高度的主要因素 岩性软硬程度:覆岩直接顶和基本顶都比较坚硬的条件下,下沉量小,使垮落过程充分发展,“两带”高度大。而软弱岩层顶板松软破碎,随采随落,采空区易充满,覆岩下沉量大,“两带”变化小。为了便于进行覆岩破坏最大高度的计算,按覆岩单向抗压强度划分为四类。,采高及厚煤层分层次数 一次采全高或厚煤层分层初次开采时“两带”高度与采高呈近似直线关系,水平至倾斜厚煤层分层开采或近距离煤层群重复开采条件下“两带”高度随分层次数的增加呈分式函数的关系增长,其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采空区面积采空区尺寸的扩大会导致两带高度的增加,但在工作面放顶线后方垮落岩石堆已经接顶的地方,垮落带最大高度就达到

11、了最大值(顶板极坚硬的除外)(共距离为:中硬岩石自煤壁到岩石堆接顶处515米);导水裂缝带高度则在经过回采工作面第一次放顶和老顶周期来压以及地表出现最大下沉速度时出现。以后再扩大采空面积则不再增加了。此时采空区走向长度:中硬2060米。,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是控制覆岩破坏性影响最大高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顶板管理方法,它决定着覆岩破坏性影响的基本特征和最大高度。常见有全部陷落法、全部充填、条带法。不同的顶板管理方法形成不同的覆岩破坏高度。全部陷落法是采用最普遍的,使覆岩破坏最严重的一种顶板管理方法。采用全陷法管理顶板,除了采厚极小(0.50.7m以下)时,顶板会缓慢下沉和

12、顶板极为坚硬时不发生破坏以外,一般都发生垮落性和开裂性破坏,并且有“三带”的性质。,时间过程时间过程在两个方面起作用: 导水裂缝带发展到最大高度以前: 导水裂缝带的高度随着时间而增长。 中硬覆岩在回柱放顶后12个月时间内达到最大值。坚硬覆岩,比中硬要长一些,软弱覆岩,比中硬要短一些。导水裂缝带发展到最大高度(或最大值)以后 导水裂缝带的发展过程出现稳定和导水裂缝带高度有所降低,坚硬覆岩:随时间,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基本没有变化。(最多96240个月)均未发生变化(指导水裂缝带高度) 软弱覆岩:随时间的增加,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有所下降,导水裂缝带的稳定时间,最少0.37个月,一般69个月,最多12

13、17个月。下降速度为:0.4m/月。,近水平、缓倾斜煤层覆岩破坏最大高度计算为实际应用方便及统一起见,均以开采上限(或回风巷顶)至两带形态曲线的最高点作为两带的高度。 1.水平,缓倾斜及中倾斜煤层垮落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的计算 (1)垮落带高度; 根据岩石的强度,其垮落带计算公式如下:,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导水裂缝带高度,式中: 煤层累计采厚,m;单层采厚不超过3m,累计采厚不超过15m。,近距离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 上、下两层煤的最小垂距大于下层煤的垮落带高度。 分别进行计算,取其中标高最高者作为两层煤的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 上、下两层煤的最小垂距小于下层煤的垮落带高度。 上层煤采用本层

14、煤的开采厚度计算,下层煤则应用上、下层煤的综合开采厚度计算。取其中标高最高者为两层煤的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三个部分的透水性能不同,但都不能透砂、透泥。,上、下煤层综合开采厚度,式中:M1上煤层开采厚度;M2下煤层开采厚度;h12上、下层煤距离;y2下煤层冒高与采厚之比。如果上、下层煤之间的距离很小时,则综合开采厚度为累计厚度:,厚煤层综放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法国引进的厚煤层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厚的技术在国内已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据测定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的高度与“三下”采煤规程中通过厚煤层分层开采,且单煤层采厚不超过3m的计算公式得出的结果相比较,前者要大(见下表)。根据国内

15、为数不多的观测资料得出: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与采厚虽然也近似分式函数关系,但其关系曲线上升速度高于分层开采。说明随着采厚的增加,综放开采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增加更快。,导水裂缝带高度与开采方法关系曲线 1-薄煤层或中厚及厚煤层顶分层开采; 2-中厚及厚煤层分层开采;3-中厚及厚煤层综放开采,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实测值与规程规定公式计算值比较,综放开采两带高度计算山东兴隆庄煤矿通过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实测拟合出,综放开采“两带”破坏高度。 垮落带高度的计算式为: 100MHk - + 3.15 5.45M5.82 导水裂缝带的计算式为:100MHk- + 3.15 0.84

16、M4.57,急倾斜煤层覆岩破坏最大高度计算,水体下采煤技术 与典型案例分析,一、影响水体下安全开采的因素 水体类型及与开采煤层的相对位置 地表水体:如江河湖海、水库坑塘;地下的孔隙水体、基岩裂隙水体、灰岩岩溶水体 防水煤岩柱含、隔水性及结构 含、隔水层的划分:土层中粘土(粒径小于0.005mm)大于30%,防水性良好;岩层中泥岩、页岩、砂质页岩防水性好;岩层中软岩隔水性好,泥质胶结的砂岩隔水性。软硬岩层交互沉积,且软岩距煤层较近的结构较好。 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及波及范围 对于地表水体,松散层底部和基岩中的强、中含水层水体或要求保护的水源。不允许导水裂缝带波及;对于松散层底部的弱含水层水体,允许波及。对于厚松散层底部为极弱含水层或可以疏干的含水层,允许波及,同时允许垮落带波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