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4839274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99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动)(1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贺俊民广西中医学院骨研所 南宁 530001,在临床工作中,有些人罹患的疾病,应用药物等方法予以治疗,其疗效微微,而应用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则对这部份病人,疗效颇佳,这是何道理?究其原因,乃是这种类型的疾病,不是由于细菌、病毒及其毒素所导致的,而是由于椎骨的解剖位移(中医则认为是错位、错缝)造成的功能性失调所致,如颈椎性心律失常、颈椎性血压异常(高血压、低血压)、颈椎性视力障碍等等均属于这一范畴。,为何应用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能解决这些病人的痛苦呢?乃是应用此种方法,能纠正椎骨的解剖位移(错位或错缝),其原来正常的生理功能又恢复了,从而解除了病人的痛苦,所以疗效颇佳,又不应用

2、任何药物,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与耐药性。我们自1976年开展对脊柱相关疾病诊治及其研究,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整复手法。,一、脊柱相关疾病的定义脊柱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椎骨发生解剖位移(错位或错缝)后,其相应的部位(或脏器)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候群,即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则称之。二、脊柱的应用解剖:(略)。,三、病因病理(一)外因:1.损伤:(1)急性:(直接、间接)扭、闪、撞击、滑跌等等。(2)慢性(积累性损伤):与职业、不良生活习惯有关。2.邻近组织的炎症波及。3.风寒湿邪的侵入: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入,可致太阳经经输不利,营卫失和,从而出现僵、直、活动不灵等。寒为阴邪,侵入人体,必伤阳

3、气,致气脉不通,不通则痛,表现为颈项或腰腿疼痛或向下串痛。寒胜收引,血凝气滞,筋失所养,则可导致肌肉 痉挛。,湿气重着,其性粘腻,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疼项强,皆属湿”、“湿淫所胜项似拔、腰似折,脾不可以回(坐)。”总之,汗出当风,卧地受凉,久居湿地,冒雨涉水,则风、寒、湿邪侵入,经脉固寒而致收引,肌肉筋膜舒缩失常,气血郁滞致溢出脉道,局部瘀肿,致痛物质堆积,加之肌肉保护性痉挛,故出现疼、酸、胀、僵、活动不灵等症状。,(二)内因1.年龄:人随着年岁不断增大,人体的组织随年龄增长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是退行性改变,简称退变。人的组织退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在椎间盘变性及骨质增生等方面;椎间盘

4、变性在人类25岁就开始了,椎间盘中发生退变最先的是纤维环,其次是髓核、软骨板,人的椎间盘发生退变是均衡发生的,如果某个椎间盘受到损伤,就是轻微损伤,则该椎间盘的表现较为突出,即此椎间盘的椎间隙变窄,但仍维持前稍宽于后,清晰度亦较好,相对应缘的骨质密稍增高伴稍增宽改变;骨质增生主要发生在有解剖位移的椎骨,它是一个代偿的机制,由于椎骨发生解剖位移,原来的横向平衡中的内平衡就会发生失调,椎间关节的关节囊松弛,则此椎间小关节的,稳定性差,椎间小关节的磨损加重,导致局部出血并血肿形成,再有钙沉积,经机化后而形成。为了维持新的平衡,骨质增生形成后,得不到及时合理的纠正,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但不一定致病,

5、主要在于它生长的位置,如不长在椎间孔或椎体的后缘或椎弓的前缘,则此骨质增生不会刺激到相应的神经根或脊髓,就不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候群;由于退变的存在而致椎间隙变窄,椎间软组织松弛,在一定诱因条件下,易发生解剖位移(错位),从而对相应的神经、血管、脊髓和交感神经(或神经节)造成刺激(压迫、牵拉或无菌性炎症等)而致出现临床症状(疾病的发生)。,2.体质:体质是人类健康的物质基础,与疾病的关系密切,中医的体质学说告之,肥胖体质(痰湿)易患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患等,因为肥胖,则血中胆固醇增多,造成脂肪、糖、能量代谢及血液流变等方面发生异常,从而相应疾病出现,如又不及时而合理的治疗,疾病会进一步发展、

6、恶化!对于疾病来讲,有“病”与“未病”两种状态,在此二者之间还有第三种存在,即病理性体质,具有某种病理性体质的人,虽暂时未发病,但已经潜在了疾病的发生物质基础,发病的危险性大于没有病理性体质的人,故病理性体质是事物由量变转为质变的一个中间关键环节,如自己加以重视,医生又能早期诊断出来,给予相应的及时合理治疗,就能防止相应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否则,将会造成疾病的发生。,3.内分泌失调: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使脊柱的退行性变进展加快,椎骨易于失稳,导致解剖位移而诱发脊柱相关疾病。4.先天畸形:隐裂、椎骨融合(椎体、椎板等)、颈肋、颅底凹陷症等,由于稳固性差,增加了上、下部的椎间小关节的负担,易于发生劳

7、损,再加上其代偿功能较差,对一些小的外力或诱因即可诱发,且症状往往比一般人严重。,(三)病理1.解剖位移:是指正常的解剖位置发生了改变(移动或位置变化)。由于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受挤压,相应的关节囊其及周围韧带松弛,椎间孔纵径缩短,若再遭受外力作用而致伤或椎间组织劳损,则易导致解剖位移(错位、错缝),使神经、血管等受刺激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2.椎骨失稳:由于椎间隙变窄,关节突关节(后关节)承受压力增大,关节囊及椎周的韧带松弛,椎骨的稳定性差,如遇上无防备的外力或不协调的动作,导致关节错位或错缝,即关节不完全的脱位,关节面的正常关系发生改变,不仅相应的部位出现临床症状,还可直接对

8、相应的神经、血管或通过神经反射间接影响,肢体或内脏器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椎骨失稳多不是单个的,是多节段、多方位的联合动作,可以沿横轴、纵轴、矢状轴旋转或平移,这种解剖位移发生后,会使椎管内容积减少,使神经根管、椎动脉受刺激,小关节排列紊乱,产生对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的异常张力增加,引起一系列的功能发生失调。,3.椎周软组织的改变黄韧带:受损伤后,特别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又由于长期受牵拉(低头工作,高枕睡眠)或椎骨失稳后又加之活动度过大、久,常使韧带负担过重,从而发生肥厚,如再向椎管内折叠,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前、后纵韧带受损伤,可发生出血、血肿、水肿形成,在机化的过程

9、中,钙沉着下来,进一步形成钙化,甚至于骨化,就可产生临床症状。项韧带在颈部增宽增厚,当颈椎失稳后,同样造成局部出血,血肿、水肿形成,或因损伤后在修复的过程中有钙沉着而形成钙化或骨化,此种钙化多见于C46棘突后侧项韧带中。,椎旁相关肌肉的改变:椎周的肌肉因急性或慢性损伤,可导致肌肉附着在骨的附着处的肌腱发生撕裂,造成局部出血、血肿形成或血管渗诱性增高而出现痛、胀等临床症状。椎间盘的内压改变:当椎间盘受损伤后,椎间盘内压力也发生改变,压力从破裂处逸出,从而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髓核从破裂处逸出,则椎间隙变窄,相应的椎间关节失稳,磨损增大,并刺激相应的神经根或脊髓而出现临床症状。,4.神经改变:神经根

10、可受突出的髓核、变狭窄的椎间孔或前述的骨质增生的刺激而出现临床症状,如仅刺激后根,可出现麻木或酸胀不适,如仅刺激前根,主出现运动障碍,在临床上出现肌无力、肌萎缩、远端疼痛、麻木等;若在前后根汇合处受刺激,则有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在椎间孔处尚可累及到神经根袖,使此局部的结缔组织增生,造成牵拉或粘连,从而加重临床症状。,5.体液的改变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血浆浓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元等均比正常增高,实质是全身或局部的血液流速变性合并紊乱,血液呈异常的浓、稠、粘、凝状态,因而血循环发生障碍。微循环:局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流缓慢。亦为局部血循环障碍。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由于椎动脉受刺激(

11、压迫或牵拉)或扭曲、痉挛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致眩晕或晕厥。血管紧张素改变:由于上述因素,致缺氧、缺血,肾所产生的肾素转化为血管紧张素,经肺循环时,转换成血管紧张素,此对血管产生刺激而使之痉挛,导致外周血压升高。,6.炎性介质:组织细胞受损伤(害)后或有炎症时,可释放多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致痛起重要的作用,此种物质称炎性介质。K+和H+:组织受损或有炎症时,该损伤的组织细胞释放出K+、H+,K+浓度达到1015mmol/L时,即有致痛作用。局部循环障碍;常用H+浓度来测量,当PH值下降(PH5.3以下)而致痛;K+ 、H+也是肿瘤、类风湿、椎间盘纤维破裂等的主要致痛素。组织胺:肥大细

12、胞,嗜硷性细胞,血小板等受到机械、放射、化学损伤,可释放出组织胺(浓度达10-5g/ml时,可致痛),其浓度增高而致痛,浓度低则有痒感(10-710-5g/ml时)。,5羟色氨(5HT):该存在于血小板、肥大细胞、肠道嗜银细胞内,当受到炎症刺激时,血管通透性增高,血小板破裂而释放出5HT,其致痛浓度为10-7g/ml,是外因致痛物质,在中枢则起抑制作用。激肽素:炎症刺激后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浆凝活因子,从而激活激肽系统,引起血管通透性升高而使组织水肿加重,并引起疼痛(急性痛风、慢性风湿、炎风湿关节液内,均有激肽活性增高,可破坏软骨而引起之),是活化的激肽致活酶作用于球蛋白后而形成致痛作用

13、。P物质(substancep,sp):是一种肽类的活性物质,属神经肽,为痛觉递质,特别是痛觉初级传入纤维的末梢内含量较高,作用于痛感觉神经元,特别是对脊髓的第一级痛感觉神经元。,四、临床表现(一)疼痛与麻木 疼痛(pain)是正常机体的一种感觉和防御信号,更是损伤和疾病的主观反映,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是由于组织损害(伤)而造成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的体验,当机体受到某种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部的组织细胞会破裂并释放出胞内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激活伤害感受器,而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则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并迅速将冲动传入神经中枢而产生痛觉,即疼痛出现;,故辞海定义为“因疾病或创伤而感觉苦

14、楚。”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定为“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可分为快痛(传递快捷,定位准确、性质清晰,其感觉如同针刺一样,来快而迅速,故而又称为刺痛。)、慢痛(形成缓慢,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很准,其感觉有烧灼感,所以称灼痛。)、复合感觉痛(伴有其他感觉,如酸、胀、绞等,其感觉难以言表,定位很差,伴情绪反应)。,损伤可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损伤一般疼痛较重,但疼痛的性质,不尽相同,皮肤合并损伤时,伴有烧灼样痛或伴有痒感,定位明确,皮下组织浅筋膜损伤与皮肤痛为同样的性质;脂肪组织及深筋膜损伤,可产生钝痛,出现捻发感或团块样,涉及到肌肉则出现肌肉痛;

15、肌肉受损伤,常为深在的弥散性钝痛,且因伴有保护性肌痉挛而出现痛性肌痉块;肌腱疼痛为钝性,可出现远端的牵涉痛;滑囊损伤合并炎症时,可出现局部疼痛或牵涉痛,若涉及其上的肌腱,则有肌腱的钝痛;,关节囊疼痛的性质是弥散性,定位不良,常涉及到其周围的肌腱等组织,肌腱损伤而出现疼痛;神经根受压迫时,出现异样感、麻木、功能障碍,当有炎性反应和浸润时,则有电击样感或疼痛或放射性痛;有时会伴有植物神经反应,如出汗、恶心、血压下降等;神经根炎性浸润疼痛时,直腿抬高试验多抬不高(40以内);神经根受压迫时,可引起远端传导阻滞,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若有炎性浸润时,可引起放射性疼痛或灼痛,部分外周神经损伤时,可伴有血管

16、运动及出汗的变化。,慢性损伤,不仅出现疼痛,且常有渗出、粘连、瘢痕、钙化等病理变化,在触扪时,常可扪到病理性反应物:脂肪层的病理反应物多为椭圆形、团块样,且活动度大;深筋膜层病理反应物多为条索状、线状、杆柱状,其活动度相对较小;肌腱及腱鞘病理反应物多为团块状、条索状,同时伴有所涉及的肌肉出现反应性痉挛性团块;滑液囊的病理性反应物多为团块状;肌肉组织的病理性反应物较多样化,部分肌束痉挛,出现痛性索条,当大量肌肉被涉及时,出现疼痛性团块,且常涉及到远端起止点及附属之组织;,关节囊周围的结构,如副韧带、支持带等损伤被挤压时,可刺激关节囊而引起疼痛,其病理性反应物为索条状、团块状;神经纤维管、骨性纤维管是神经穿行之处,受损伤后出现病理性反应物,多为条索样痛性硬块;硬脊膜、神经根因位置较深在,难于触摸到,但因炎症刺激而疼痛时,常有所支配的背肌、椎旁肌的痉挛而出现条索状或团块,触压时引起神经支配区的放射性疼痛,神经根牵拉试验可激发或使疼痛加重;,腰部的损伤及肌肉痉挛,可引起脊柱侧弯和生理弯曲度的改变,椎间盘的损伤也可引起上述的变化,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软组织损伤,作被动地加深向患侧侧弯时,因缓解软组织的牵拉则疼痛可减轻,但若对后者行旋转复位手法,减轻了对椎间盘的挤压及解除关节囊滑膜层的嵌顿,疼痛明显地减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