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杨冬简化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38078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杨冬简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岳阳楼记杨冬简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岳阳楼记杨冬简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岳阳楼记杨冬简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岳阳楼记杨冬简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杨冬简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杨冬简化版(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 滕王阁 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荒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居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楼,岳 阳 楼 的 景 色 欣 赏,图景欣赏, 岳 阳 楼 记 遗 址,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

2、、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 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 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炼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

3、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愤慨。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作为散文大师和滕子京好友的范仲淹,竟不顾友人所嘱,也不顾这类记物体散文的体裁特点,不仅对岳阳楼的盛景不加记述,反而将其写成了一篇类似登楼赋的借物咏怀言志的抒情散文,并且还能使友人满意,并使历来的研读者对其文题不符的矛盾之处

4、一无所察,原因何在,奥秘何在呢?,文化名人,为楼添彩,自唐朝以来,岳阳楼就成为誉满天下的名胜古迹了。岳阳又为通往西南的必经要冲。唐、宋时代,朝廷贬官,大多远谪西南。这样,久负盛名的岳阳,又有楼观胜景,便成了历代失意的官吏与诗人游会登临之所了。正如文中所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些文人才士,到此一游,触景生情,能不援笔振辞、泼墨为文吗?故尔,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秀诗文,当然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单是在唐代,自张说谪守岳州建楼与宾朋酬唱以后,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等大家名流,就都曾到此,留下过题咏的名篇。,“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它叙事写景抒情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

5、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大体分两类:(1)寓情理于事景物中;(2)由事景物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都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就属于后一类。,主要内容:交代写作原因,1、庆历四年春百废具兴: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2、增其旧制于其上:概括重修时的盛况3、属予作文以记之:记叙了写作缘由,学习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 叙述重修岳阳楼和作记的缘由。,赞美滕子京,“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言虽简括,却极有分量,是对滕子京的赞颂。联系开头两处交待时间的话,可知滕子京的政绩是在短短一年多里做出的,就更显得了不起。在作者着力表彰滕子京的后面,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

6、情和对当政者的不满。这个意思作者并未明言,而要读者去领会,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语)提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藤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得阔大胸襟,与一般迁客不同。,分析第二段,一:全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备详尽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极尽,字词解释,这幅图展示的画面是,洞庭湖全景,岳阳楼之大观,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面对此景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提问

7、:第二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 “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立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而后者只是客观的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那么好。,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 用 “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 势,转入什么?,明确: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2)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

8、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前人之述备矣,给范仲淹出了难题。,范仲淹受友之拜托,为岳阳楼作记,前有佳作熠熠,要想不为败笔,范仲淹还要有相当的勇气呢!李白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他登到黄鹤楼上,美景唤起了他的诗兴,使他又要吟出诗来。然而,他抬头望了崔颖的登黄鹤楼,便慨然唱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只好叹气而去。像

9、李白这样的文学巨匠,对崔颖尚且退避三舍,而今范仲淹在“前人之述备矣”的景况下,来写岳阳楼记,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他居然写出来了,而且文章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造诣,都能在千百篇写岳阳楼的诗文中,首屈一指。他怎么有这样的神来之笔呢?原来,他不蹈前人窠臼,不拾他人牙慧,而是别开生面,另辟新境。,谁在登楼?观看景物产生的心情一样吗?,迁客骚人:被贬官的人和失意的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后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怎能不有所不同呢?产生的心情不同!,看到不同的景物,就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心情:,看到阴天的景物:产生悲情。 看到晴天的景物:产生喜情。,2、写景(概括),(1)“衔远山横无

10、际涯”:从岳阳楼远眺洞庭湖的远景空间,(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景象千变万化时间,前人 之述 备矣,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引出下文关于 景物“异”的描写,为议论做铺垫,主要内容:概述岳阳楼的风光,引出迁客骚人观赏景物时的不同心情(描写、记叙)。,分析: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总起,分析第三段,斯这 则就 去国去,离开;国,国都。 者的,指(览物之)情 矣了,字词解释,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看到这幅画面想到的,天昏地暗 浪黑风高 恐怖凄惨,暗,悲,登楼览物而悲,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看作者怎样写阴天的景物?,霪雨 阴风 浊浪 日星 山岳 商旅 樯楫 薄暮 虎啸猿啼,作者

11、选择的景物 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分析:,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 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形”、“不行”、“倾”、“催”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朗读第3段,提问:这副画面渲染了一 种什么样的气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明确: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 而悲。,主要内容:,描绘了一幅阴冷的画面悲凉的情境:

12、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潜行,也使商旅不行;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迁客骚人感极而悲呢?此段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了人心的凄楚。,抒情(悲情),写景(阴天景),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分析第四段,字词解释,至若至于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锦鳞美丽的鱼儿(借代) 而或有时候 一空完全消散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愉快,作者是如何写晴天的景物的?,锦鳞,指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浮光跃金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浮”和“跃”两个动词分别作名词“光”和“金”的定语

13、,构成两个偏正词组。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造成了一种动态美。 静影沉壁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不过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壁。跟上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两个抒情句的翻译:,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忧虑谗言,惧怕讥讽,满眼凄凉,感伤到极点而悲痛的心情了。” “就会产生一种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誉和屈辱一齐忘记,端着酒杯面对和风,充满了喜悦的心情了。”,朗读第4段,提问:这副画面渲染了 一种什么样的 气氛,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心情?,明确: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 物而喜。,主要内容,描绘了一幅阳光

14、明媚的画面喜洋洋的情境:在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背景下,更有鸥鸟翱翔,鱼儿欢游,连花草都充满活力。此段由湖光春色写到了喜洋洋的心情,,抒情 (喜悦之情),写景(晴天景),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凭窗眺望洞庭湖,渔舟唱晚,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分析第五段,嗟夫唉 尝曾经 或或许,也许 何哉为什么呢 是这样(看来),字词解释,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明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明确: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

15、乐而乐”。,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明确:“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 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 朝廷上做官。,提问:“微斯人”的 “斯人”指什么人?,明确: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 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主要内容,设问: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比),中心论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抒发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怎样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 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 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 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利艰难,都不能

16、 动摇心中的信念,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 后。,思考问题,分析:,作者借虚拟的“古仁人”,即自己心目中具有高尚品德的政治家与上文的迁客骚人对照,表明了对两种悲喜观的不同态度。作者肯定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上是否定、批评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作者对迁客骚人的批评,也是对好友滕子京的善意而含蓄的规劝。作者又以古仁人的名义从正面引出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见解,表明自己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作者在文章末尾用这样的话自勉,其中当然包含对好友的期望。 末一句的写作时间是作者有意注明,为的是要同开头呼应,提醒读者注意写作背景,滕子京在治理岳州和自己被贬的时间,这一句并非闲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