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支气管哮喘指南解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32966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支气管哮喘指南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4支气管哮喘指南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4支气管哮喘指南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4支气管哮喘指南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4支气管哮喘指南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支气管哮喘指南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支气管哮喘指南解读(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哮喘的定义 (GINA2011),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GINA pocket guide updated 2010. www.ginasthma.org,气道慢性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 和可逆性气流受限的关系,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生),气道高反应性,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作),症状,可逆性气流受限,环

2、境因素 使易感的个体发生 哮喘,或诱发症状, 或使症状加重/持续,宿主因素 使个体易于或免于 发生哮喘的因素,GINA pocket guide updated 2010. www.ginasthma.org,气道慢性炎症与哮喘发病,粘液分泌过多,嗜酸性 粒细胞,肥大细胞 组胺,过敏原,CD4T淋巴细胞,血管扩张 新血管形成,血浆渗出 水肿形成,中性粒 细胞,粘 液 栓,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平滑肌收缩 肥大 / 增生,胆碱能反射,上皮细胞,上皮纤维化,感觉神经激活,神经激活,上皮脱落,释放炎性介质,如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NO,释放炎性介质,如IL-4,IL-5,IL-13,GINA po

3、cket guide updated 2010. www.ginasthma.org,气道慢性炎症的不同阶段,早期炎症 接触过敏原后肥大细胞即刻释放事先合成的炎性介质(如组胺),立即引起支气管收缩 晚期炎症 发生与接触过敏原后数小时,并持续一段时间 其它炎性细胞浸润,释放新近合成的炎性介质 气道重塑 持续性慢性炎症导致结构改变,引起相对不可逆的气道狭窄,GINA pocket guide updated 2010. www.ginasthma.org,GINA哮喘治疗目标的提出和确立,2002版,提出治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但不能明确药物治疗能否实现这一目标,2004年发表,GOAL研究

4、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法,以指南定义的哮喘控制为终点,证实近80%患者通过舒利迭治疗可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2006版,肯定治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并明确大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推荐为实现这一治疗目标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推广并执行GINA,2010版提出了当前控制与未来风险,GINA2006-2010:哮喘控制定义 由6项指标 到A+B模式的演变,GINA2006 哮喘控制定义,无(或2次/周)白天症状 无日常活动(包括运动)受限 无夜间症状或因哮喘憋醒 无(或2次/周)需接受缓解药物治疗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无哮喘急性加重,GINA2010 哮喘控制定义,当前哮喘控制未来风

5、险,GINA 2006. www.ginasthma.org GINA 2010.www.ginasthma.org.,评估哮喘控制:无论是2006年的6项指标还是2010年的当前控制+未来风险,均为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哮喘能被控制,且应以哮喘控制为治疗目标,哮喘需要综合的管理,GINA pocket guide updated 2010. www.ginasthma.org,以“哮喘控制”为核心对哮喘进行管理,治疗并达到 哮喘控制,评估 哮喘控制 水平,监测并维持 哮喘控制,评估哮喘控制,临床中存在的问题 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 复合指标 vs 单个指标?,不同指标对治疗的反应性具有较大差异,

6、AHR:气道高反应性;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ICS: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PEF: 呼气峰流速,AHR是一个炎症指标,AHR,缓解药物的使用,清晨PEF下降,FEV1下降,开始治疗(月),%降低,2,4,6,18,夜间症状,Woolcock Clin Exp Allergy Rev 2001; GINA 2009,20,60,缓解药物的使用,0,合格的,不合格的,40,80,PEF,症状,夜间憋醒,GINA/NIH 复合指标,随机, 未达到良好控制的患者, 所有层,100,患者 (%),Clark et al. Eur Respir J, 2002,单个指标易高估哮喘控制水平,控制水平

7、,时间 (月),复合指标对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完全控制,良好控制,控制不佳,急性加重,治疗,很多没有急性加重的患者 仍有哮喘控制不佳的情况,因此,应该关注其他指标的控制 情况, 即 GINA 提出的哮喘控制复合定义,暴露于过敏原第一周,暴露于过敏原第二周,研究天数,几乎没有症状,0,5,10,15,20,25,30,-5,-3,-1,2,4,6,8,10,12,14,16,18,每日症状总评分,安慰剂,ICS,暴露于过敏原第一周,暴露于过敏原第二周,研究天数,每日症状总评分,几乎没有症状,de Kluijver et al. AJRCCM 2002,即使患者没有症状恶化,安慰剂,但

8、“沉默的炎症”仍在进展,气道高反应性,4,2,1,0.5,0.25,0.125,-6,5,12,19,研究天数,PC20 几何均数mg/ml,第一周末,第二周末,炎症轻,炎症重,de Kluijver et al. AJRCCM 2002,小 结,使用复合指标才能真实体现哮喘控制水平 不同指标对治疗的反应性不同 使用单个指标会高估哮喘控制水平 没有急性加重的患者哮喘控制水平也可能不佳,GINA pocket guide updated 2010. www.ginasthma.org,以“哮喘控制”为核心对哮喘进行管理,治疗并达到 哮喘控制,评估 哮喘控制 水平,监测并维持 哮喘控制,哮喘气道炎

9、症、重塑随病情而加重,基底膜增厚,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理想的哮喘控制,不仅是对哮喘临床表现的控制,同时也是对哮喘炎症和病理生理特征的控制。证据显示,通过控制药物治疗降低炎症水平,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控制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GINA 2011,达到并维持哮喘治疗目标需要 充分的抗炎治疗,Adopted from GINA 2010. update. www.ginasthma.org,选择合适的药物 ICS+LABA,选择正确的治疗策略,问题:如何驱动哮喘治疗以达到哮喘控制?,医生,哮喘控制,从高血压、糖尿病治疗带来的启示,高血压 积极降压治疗预防血压升高及波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糖尿病

10、综合降糖治疗预防血糖升高及波动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支气管哮喘 充分抗炎治疗预防症状及急性加重达到哮喘控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的风险,评估,治疗并监测哮喘 治疗哮喘: 推荐阶梯式治疗方案,评估,治疗并监测哮喘 治疗哮喘: 推荐阶梯式治疗方案(续),治疗级别,1,2,3,4,5,初始治疗:对于大多数未经治疗的哮喘患者,从第2级开始治疗;如症状明显,属哮喘未控制,从第3级开始治疗,舒利迭哮喘控制治疗策略 (ACD, Asthma Control Dosing),舒利迭ACD策略,指规则,持续使用适当剂量的舒利迭治疗,以达到并维持GINA指南定义的哮喘控制 使用固定剂量舒利迭维持治疗,并使用万托林缓

11、解症状治疗 采用升降级的阶梯治疗方案 如未达到哮喘控制,则升级到更高剂量舒利迭治疗 只有在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至少3个月后,才考虑在维持哮喘控制的情况下降级治疗,GOAL (Gaining Optimal Asthma ControL) 获得哮喘的最佳控制 一个里程碑的试验,GOAL研究:舒利迭ACD治疗目标 与GINA治疗目标一致且更严格,GOAL中的完全控制高于良好控制,良好控制与GINA哮喘控制高度重合 GOAL研究在长达8周的期间内评估,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

12、ention. Updated 2008. Bateman et al, AJRCCM 2004; 170: 836,8周中的7周 维持哮喘控制,GOAL研究以哮喘控制为目标,舒利迭ACD治疗方案:对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进行阶梯式治疗,以充分抗炎,达到哮喘控制,E.D. Bateman. AJRCCM 2004;170:836,舒利迭 50/100g 或 FP 100g,舒利迭 50/250g 或 FP 250g,舒利迭 50/500g 或 FP 500g,舒利迭 50/500g + 口服泼尼松龙,第1步,第2步,第3步,周 -4 0 4 12 24 36 52 56,周 -4 0 4 12 24

13、 36 52 56,舒利迭 50/250g 或 FP 250g,舒利迭 50/500g 或 FP 500g,舒利迭 50/500g + 口服泼尼松龙,第1步,第2步,第1层(既往未使用激素)或第2层(既往使用低剂量ICS)的患者,第3层(既往使用中等剂量ICS)的患者,舒利迭ACD策略充分抗炎: 治疗1年使约80患者达到指南定义的哮喘控制,未控制,完全控制 (40%),良好控制 (40%),控制改善 (20%),治疗后,治疗前,患者(n = 3416) 层1 未使用激素 层 2 使用低剂量激素 层 3 使用中等剂量激素,E.D. Bateman. AJRCCM 2004;170:836,GIN

14、A pocket guide updated 2010. www.ginasthma.org,以“哮喘控制”为核心对哮喘进行管理,治疗并达到 哮喘控制,评估 哮喘控制 水平,监测并维持 哮喘控制,监测哮喘控制,临床中存在的问题 能否由患者自行调整治疗? 症状控制后的维持治疗 是否需要? 维持多久? 监测周期&随访时间?,A:患者对呼吸困难的感知能力差,对113例哮喘患者进行评估(每3个月1次,共1年) 在0、5、10、20、30厘米水柱的负荷下,呼吸1分钟 与100例对照组比较(正常=平均值 +/- 1 SD),采用改良Borg量表定义呼吸困难 POD(Poor Perception of Dyspnea) 低 29 (26%) 老年女性,重症哮喘 正常 67 (59%) 高 17 (15%) 过度使用受体激动剂,32,Magadle R, et al. Chest. 2002;121:329-333.,0,20,40,60,80,100,重度,中度,轻度,完全控制,真实的哮喘控制水平(过去4周症状严重程度),患者认为的哮喘控制水平,Rabe et al Eur Respir J 2000,% 患者,即使症状明显的患者, 也认为自己的哮喘得到了 完全或良好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