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变量观念变革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28164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导变量观念变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先导变量观念变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先导变量观念变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先导变量观念变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先导变量观念变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导变量观念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导变量观念变革(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础教育改革的先导变量 观念变革,2,基础教育改革的逻辑范畴有三个:观念变革先导变量体制变革导入变量内容变革载体变量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知识树角度看,基础教育观念变革属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根系,从基础教育的本质中汲取营养。,3,本章内容提要,基础教育观念概说 基础教育价值观的矛盾分析 基础教育观念的总体走向,4,第一节 基础教育观念概说,1.观念的内涵 2.教育观念的诠释 3.基础教育观念的范畴,5,1.1什么是观念,1.1.1观念的含义 观念是同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密切联系的哲学术语。是在意识中反映、掌握外部现实和在意识中创造对象的形式,同物质的东西相对立。 “观念”一词来自希腊文,

2、原意是“看得见的”形象,在哲学史上这个术语有不同的含义。,6,1.1.2哲学家关于观念的诠释,柏拉图认为它(译作“理念”)是永恒不变的真实的存在,是感性事物的完善的样本或模型,感性事物则是对它的不完善的摹写或模仿。 新柏拉图主义者如普罗提诺、基督教神学家如奥古斯丁,都认为理念是现象世界的完善的模型,但说它存在于宇宙精神中或存在于上帝的精神中。 1618世纪的许多哲学家在心灵的表象或概念的意义上使用观念这个术语。,7,R.笛卡尔把观念分为天赋的、外来的和虚构的3类。 J.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认为心灵原是一张白纸,心灵的观念来自感觉和反省。 G.W.莱布尼茨主张观念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在

3、能力,而天赋在我们心中。,8,主观唯心主义者G.巴克莱认为心中的观念是构成现实事物的本原,事物就是“观念的集合”。 在G.W.F.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是客观存在的永恒的精神实体,是整个世界的基础和本质。 在心理学中,广义的观念是一切心理反映形式的总称。狭义的观念和表象同义,包括由早先知觉而来的感性形象的再现和由原初形象组合而成的新的观念整体。,9,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正确解决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出发,认为观念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资本论第 1卷,第24页,人民出版社,1975

4、)。,10,1.2何谓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裴娣娜.对教育观念变革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01(2).),11,1.2.1我国教育观念变革历程,我国教育史上曾发生过两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第一次大变革,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中期,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西方大量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流入中国。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西方哲学的自然观、认识论、发展观和逻辑学,是国外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移植改造,是中国多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例如:杜威的

5、教育思想等。,12,第二次大变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冷战结束后,世界朝多极化发展。新时期,各国更加认同教育在国家振兴中的重要意义。新的议题需要新的观念与之适应。这一时期,国际上出现了终生教育理论、全民教育理论,相应的终身教育观念、全面教育观念等。 除吸收国际教育经验,中国本土的主体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也逐渐兴起。,13,1.3基础教育观念变革的范畴,基础教育的本质观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基础教育的实践观基础教育的评价观,14,1.3.1基础教育的本质观,基础教育本质观包括 什么是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应为学生打下什么样的基础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基础教育的性质是什么,15,基础教育的内涵

6、 基础教育是指人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中小学校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16,基础教育应为学生提供“五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态度 基本精神 基本方法,17,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民族文化与科学文化的教育化、普及化和人格化。(陈敬朴)基础教育的性质推演于基础教育的本质,具体体现为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是实施国家文化的规范教育,是国家法定的公民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18,1.3.2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基础教育的价值观是对“基础教育为什么的”的认识,主要包括: 人才观 教学观 教师观 师生观 其关涉教育主体生命的价值判断。,19,1.3.3

7、基础教育的实践观,基础教育的实践观是对基础教育如何实施的认识,主要包括: 办学观 教学观 课程观 德育观 管理观,20,1.3.4基础教育的评价观,基础教育的评价观是对如何评价基础教育的认识,主要包括: 基础教育效能观 基础教育效率观(量观),21,1.3.5基础教育观念系统图解,22,综上所述,基础教育本质观解决的是基础教育的概念范畴,厘清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内容; 基础教育价值观是基础教育观念系统中的核心成分,它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基础教育的实践观和评价观为基础教育的落实和评估提供了观念支撑。,23,第二节 基础教育价值观的矛盾分析,1.基础教育价值观细说 2.学校教育价值观分析

8、3.基础教育价值观的矛盾分析,24,2.1基础教育价值观细说,三层面看基础教育价值观 宏观层面: 其是社会运行机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作用)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产物; 中观层面: 其是一定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思潮的产物; 微观层面: 其是社会微型组织,如学校、家庭、社区在自育、互育、共育实践过程中的产物。,25,新中国各个时期的教育价值观是不相一致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观。曾经历过教育完全为政治经济服务到追求自育自身的价值,也践行了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和蔑视知识分子的文革,这些事件背后的教育价值观是该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26,教育价值观作为人们关于教育实践和教育价值关系的根本看法

9、,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对于整个教育活动起着深刻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影响着教育的规划、结构、布局和体制。教育价值观是一个整体。微观层次是内在的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宏观层次涉及教育的社会环境,是外在的方面,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27,教育价值问题所涉甚广、事关重大,而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人文主义与进步主义、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自然价值与人类价值、秩序诉求与自由诉求、主体原则与客体原则、阶级性质与公共性质、冲突取向与和谐取向的不同,都是其中一些基本的重要方面,值得深入研究和把握。,28,人才观和成才观,基础教育价值观是基础教育观念系统中

10、的其中一部分,其自身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以人才观和成才观为基础的观念群。 人才观回答了“什么是人才”。 成才观解决了“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29,人才观 回答“什么是人才?是以人为起点使其发展成为才,还是以才为起点,把人塑造成为才”。前者是发展型人才观,后者称为塑造型人才观。,30,中国人才观浏览,古代:文官制度的人才观,注重“德性优先”。 孔子明德慎罚,为政以德,仁者爱人,举贤才,明人伦。 宋朝文官制度达到极致。总体上说来,中国古代的人才观重文轻武,重理论轻实践,重人文轻自然科学。,31,近现代:鸦片战争至今,洋务人才观(经世致用人才观) 维新人才观(体智德三强人才,维新变法政治人才

11、) 三民主义人才观(“五育”、全面和谐发展人才观) 新民主主义人才观(民族、科学、大众的革命者人才观 ) 新中国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多面手”观 ) “三个面向”的人才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人才观),32,可见,中国人才观的变化是随着中国国情的变化而变化的。人才观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教育观念,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现实。,33,成材观 成材观解决的是“才的标准和怎样成材”的问题。 联合国的成材标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34,历史上三种成材观,唯心主义成材观 遗传决定论成材观 科学的成材观,35,唯心主义成材观,人材的产生是某种神秘精神力

12、量作用的结果。即中国古代的“天意说”,即所谓诗经玄鸟中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西方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的品质和才能是从“理念世界”得来,或生来就有。 柏拉图认为,“我们在出世前就已经获得了关于这一切的知识”,“我们的灵魂在什么时候获得这些东西的,当然不是在投生为人之后口罗”,“那些所谓学习的人后来只不过在回忆”“出世前已经获得知识”。,36,唯心主义成材观的评价,唯心主义不仅认为人材的产生是上天安排的结果,人材的知识与才能是先天就已经具有了的,人材的命运和作用的发挥也是由上天事先就安排好了的。一个人能否成材应顺其天意。这种成材观完全抹煞了人材成长过程的客观性,完全抹煞了社会对人材成长的能动教育

13、作用和个体后天的主观能动作用,必将扼杀人材的产生与发展,因而这是一种错误的成材观。,37,遗传决定论成材观,现代遗传决定论者认为,一个人才智的高低、能力的大小、性格的好坏,都是由遗传决定的。 中国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斯坦莱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桑代克认为,个性的一切特征,包括人的意识和智力,就同他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都是由先天的遗传赋予的。”,38,遗传决定论成材观的评价,遗传仅仅是人成为人材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不是取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遗传决定论过分地夸大了先天遗传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把遗传因素单纯化,绝对化,否定后天教化和个人社会实践的作用,因而这

14、种观点是片而的,错误的,它不可避免地陷人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泥坑。,39,科学的成材观,科学的成材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双因素成材观。即人的成材是先天的生理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与社会实践因素双重因素决定的。基于先天优生优育基础之上的科学教育是人成材的必由之路。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份才”。,40,科学成材观的评价,这种成材观,科学地揭示了人成材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以及主客观基本因素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用这一成材观指导人们的成材实践,必将促进一个人成材量的积累,并最终实现由非人材到人材,甚至到杰出人材的质的飞跃。,41,2.

15、2我国学校教育价值观分析,什么学校教育价值观? 学校教育价值观是学校对教育价值的看法,即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态度、判断、评价等的总称。,42,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崇高社会理想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是求真务实、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价值观,是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大多数成员谋利益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要求,为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提供了依据和标准。,43,人才观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基础教育价值观中的“人才观”

16、是核心,映射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就具体体现为学生观、教师观和办学观。 学生观是办学观、教师观的基础,是学校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研究问题的逻辑点。 这三种观念最高可抽象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44,45,成材观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成材观主要是解决“材的标准和怎样成材”的问题。在学校过程中具体化为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可分为教育(德育与教学)的方法和实施教育方法。 管理教育方法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管什么指具体的管理目标,怎么管属于管理策略问题; 实施教育的方法可分为教法和学法两个层次,教法解决“教什么?怎么教?”问题,学法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统统制约着管理目标的制定和管理策略的开展。,46,47,基础教育观念的纵向体系,基础教育价值观念表现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就具体化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不同办学者学生观、教师观和办学观的具体产物。 学校培养目标可具体化为学校管理目标、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