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古代史部分总结课件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820416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古代史部分总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古代史部分总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古代史部分总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古代史部分总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古代史部分总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古代史部分总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古代史部分总结课件(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史专题总结,专题一 古代史部分,串模块 构建通史时空逻辑,联热点 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攻大题 决胜全国卷增分制高点,构建通史时空逻辑,串模块,时段特征 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政治制度上带有部族和血缘关系的特征,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时段一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1,要点知识定位,1.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先秦时期最主要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

2、。前者是奴隶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后者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前者是由后者决定的。在井田制下,土地归周王所有,所以以此为前提,周王才能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推行分封制。所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宗法制也瓦解了。,2,跨模块结合点,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 (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3)思想: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4)教育:西周到春秋,教育一直被贵族垄断。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3,针对训练,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

4、案,解析,1,2,3,解析 墓葬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材料信息看,秦国除君主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说明分封制的等级差别在秦国基本被废除,出现了国君独大和集权统治,C项说法正确。,1,2,3,2.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划分为公子、卿大夫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这一趋势表明了 A.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 B.春秋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 C.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 D.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解析 材

5、料“骤减上升至74%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体现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1,2,3,解析 题干译为“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就会不听从号令,不听从号令就不能守卫国土,不能与敌作战。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他们的财产就减少,百姓的财产少,就会轻易迁徙,轻易迁徙,那么国家有了灾难,他们就会存心避而远之,没有安居乐业之心”,可知材料观点的立足点是基于统治利益,选择A项符合题意。,3.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家产简单),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

6、居心。”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立足于 A.统治利益 B.商业生产能力 C.社会制度 D.争霸需求,答案,解析,1,2,3,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时段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1,要点知识定位,1.秦汉时期的

7、政治与经济、思想之间的关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国家统一是这一时期政治上的典型特征。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交流,特别是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加速了各地经济的发展。 秦汉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也要求统治者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秦朝时期实行“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到摧残;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获得了独尊地位。儒学地位的变化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深受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影响。,2,跨模块结合点,2.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时期。国家分裂,北方战乱频繁,使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南方地区环境相对安定,江

8、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 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佛教、道教得到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南北方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南北方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田园诗和北方的民歌。,4.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教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3,针对训练,答案,解析,4,5,6,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分与家族的伦理关系,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5.钱穆说:“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

9、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封建思想之复活”是指汉朝 A.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B.实行分封制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 “封建”在中国古代是“封邦建国”的简称,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封建”的典型,汉朝初期部分推行了封国制度,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4,5,6,解析 材料“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表明选官制度不受门第影响,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为门第等级,士族世袭政治特权,该变化表明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6.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10、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而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 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 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答案,解析,4,5,6,时段特征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元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农业、

11、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时段三 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1,要点知识定位,1.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 (1)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使官吏选拔权集于皇帝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2,跨模块结合点,(2)经济制度 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两税法使唐朝

12、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3)军事制度 府兵制,由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对其进行调整和健全,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 募兵制,唐玄宗建立,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2.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解析 唐代社会对外开放,兼容并蓄,其法律制定没有夷夏之观的天朝上国心态,故A、C两项错误。 唐代国力强盛,国家主权的威胁,并不是很严重和迫切,故D项错误。 唐律的规定因俗而治,体现了开放和包容,故B项正确。,7.唐律疏

13、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A.夷夏大防的观念 B.因俗而治的政策 C.天朝上国的心态 D.维护国家的主权,3,针对训练,答案,解析,7,8,9,8.宋初,由于官方对茶叶经营权的垄断,用来“市蕃夷之马”的茶叶已无法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直接滋生了商贾对茶叶运之边地转卖的走私活动,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由此可知,这类走私活动 A.损害了宋朝的财政收入 B.加重了少数民族的负担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D.不利于宋朝的军事安全,解析 茶叶原来是

14、用来“市蕃夷之马”的,茶叶的走私活动影响了“市蕃夷之马”,而茶叶交换而来的马匹是用作军备的,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7,8,9,9.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 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 D.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答案,解析,7,8,9,解析 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观念是封建经济与政治决定的,伴随儒学确立为统治思想,封建等级观念是不断加强的,故A项错误; 其民分士、农、工、商四等,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

15、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并不意味着“士”人地位下降,故B项错误; 宋元时代演讲故事所用的话本,并不能说明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故C项错误;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并推动文化的世俗化,故D项正确。,7,8,9,时段特征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传统科技依然走在世界前列;文化世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时段四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

16、的辉煌与迟滞,1,要点知识定位,1.明清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是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 (3)文化上:理学进一步强化,思想界因循守旧,死气沉沉。,2,跨模块结合点,2.明清时期的旧传统与近代化的曙光,解析 材料反映出明代玉制器皿的使用从上层社会专属到普通人家的变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 材料中的现象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无直接对应关系,故A项错误; 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10.(2017课标全国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3,针对训练,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