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二编语法研究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19629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351 大小:9.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二编语法研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1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二编语法研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1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二编语法研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1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二编语法研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1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二编语法研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二编语法研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二编语法研究ppt课件(3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现代语法学研究,主要参考文献,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商务印书馆,2006。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1997。 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商务印书馆,2008。 王 钰: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第一节 传统语法研究,早期语法研究拘于传统经学,有着很强的功利目的,同时仅见于零碎记载。王力(1980)汉语史稿:“语法在中国的语言研究中是一门新兴的学问,但是我们不能说中国古代学者完全没有语法的概念。” 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的语法结构就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周朝末年的公羊传、谷梁传对春秋的解说中,就有语法研究的萌芽。

2、例: 公羊传:宣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夷仪。传曰: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公羊传何休解诂:宣公六年,赵盾知之。解诂云:由人曰知之,自己知曰觉焉。(昭公三十一年:“叔术觉焉。”) 公羊传:桓公三年有年。传云:有年何以书?以喜书也。大有年何以书?亦以喜书也。此其言有年何?仅有年也。 谷梁传:宣公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赢,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传云:而,缓辞也,足乎日之辞也。 公羊传何休解访:“隐公元年:且如桓立。,且如,假设之辞。”,公羊传何休解话:宣公十五年;司马子反日:诺。诺者,受语辞。 公羊传何休解沽,:宣公六年:则无人门焉者。焉者,于也。 马氏文通之前,我国古代语法研究

3、的成果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A.对实词、虚词的研宪;B.对各个词类的研究;C.句论 (详见龚千炎汉语语法史(修订版),(一)虚词研究 虚词在中国语法中作用很大,十八世纪时,我国语文学者明确把字分为虚字和实字,后为欧洲语言学家所采用。实际上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虚词、实词的概念。 尔雅:全书共分19篇,前3篇(释诂、释训、释言)基本上是虚词,后16篇全是实词。 说文解字:“词”或“语”不表示什么实际意义的词,如“者”为别事词;“字“有实际意义的词。 毛亨诗诂训传:,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薄,辞也。(芣苢)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且,辞也。(山有扶苏)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辞也。(汉广) 西晋

4、杜预左传注: 又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思,犹辞也。(僖公二十三年注) 尔有母遗,翳我独无。翳,语助也。(隐公元年注) 於越入吴。於,发声也。(定公五年注),(二)词类研究,古人虽然没有分动词、形容词、名词之类,但已经懂得这些词的区别了。元代刘会监创立了“动字、”静字”两个名目,切韵指南:凡字之动字者,在绪经史当以朱笔圈之,静者不当圈也。 清代阮元经室集:尚书虞书:“思曰赞赞襄哉。”赞赞为叠字,凡叠字皆形容之字。以赞赞形容襄字,犹“浩浩滔天”,以浩浩形容滔字,“荡荡怀山襄陵”,以荡荡形容怀字、襄字也。 古人把指示代词叫“指辞”、“指实之词”、“指事之辞”、“指物之辞”、“指名之辞”等,如夫、其

5、、此、是、斯、之、者、夫等。,清代学者袁仁林虚字说:其字指物之辞,用凡有三:一则承上正指,一是向下直指,一是口头虚招。 (三)句论,古人很早就知道词序在汉语语法中的是重要性。春秋僖公十六年 “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鷁(yi51)退飞过来都。”公羊传解释说:“曷为先言霣(同陨)而后言石?贯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鷁?六鷁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鷁。徐而察之,则退飞。” 古人还认识到句子的倒装。唐孔颖达毛诗正义“诗汝墳说: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正义曰: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四)中国语法学产生迟缓的原因胡

6、适国语文法概论:中国的文法本来很容易,故人不觉得文法学的必要。聪明的人自能“神而明之”,拙劣的人也只消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笨办法,也不想有文法学的捷径。第二,中国的教育本限于少数的人,故无人注意多数的不便利,故没有研究文法学的需要;第三,中国语言文字孤立几千年,不曾有和它种高等文字相比较的机会。,何容中国文法论:“我们记录语言的文字,也是使文法学不能发生的一个原因”;“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语言里有些表义方法,如顺序结合重叠等,我们的前代学人并不能把它当作方法来研究,却把它当作词本身所能表的意思来说明”。 邵敬敏: 第一,汉语本身缺乏形态变化的特点,决定了汉语语法比较难于被发现。 第二

7、,长期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压制,束缚了语法学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千余年,在文化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压政策,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清王朝大兴“文字狱”,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始终受到压抑,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尤其是腐败的清政府闭关自守,妄自尊大,与世界各国交往甚少,甚至把国外传来的科学技术视为“异端邪说”。因此,一方面汉语块乏同其它语言作全面比较的条件,另一方面又缺乏比较先进的历史比较法等语法理论、方法的启发。从印欧语语法研究历史来看,正是由于梵语语法的传入才使之产生了飞跃,形成了历史比较语法学。而汉语则长期没有获得这样的外界条件。 第三,传统语文学有限的狭隘的实用目的限制,妨碍了汉语语法学的正常发展

8、。,代表文献: 西班牙传教士瓦罗:华语官话语法(1703) 马若瑟:汉语札记(17281831) 英国传教士马士曼:中国言法(1814) 马礼逊:汉语语法(1815) 儒莲:汉文指南(1866) 英国传教士艾约瑟:上海方言语法(1868) 美国传教士高第丕、中国人张儒珍:文学书官话 德国人甲柏连孜:中国文法学(或汉文经纬)(1881),第二节 早期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上述著作以各自的母语语法为蓝本,给汉语词类进行初步的分类。 例如,美国人高第丕和中国人张儒珍合著文学官话把字分做十五类,初具了汉语字类系统的规模: (1)名头(即名词) (2)替名(即人称代词) (3)指名(即指示代词) (4)形

9、容言(即形容词) (5)数目言(即数词) (6)分品言(即量词) (7)加重言(即程度副词),(8)靠托言(即动词) (9)帮助言(即助动词) (10)随从言(即副词) (11)析服言(即否定副词) (12)接连言(即连词) (13)示处言(即方位词) (14)间语言(即疑间代词和疑间语气词) (15)语助言(即语气词和感叹词),瓦罗华语官话语法: 第一章:若干戒律 第二章:汉语的声调 第三章:名词和代词的变格单数 复数 主格 先生 主格 先生们 属格先生的 属格先生们的 与格与先生 与格与先生们 宾格先生 宾格先生们 呼格呀先生 呼格呀先生们 离格同先生 离格同先生们,第四章:名词和形容词,

10、比较级和最高级 第五章:抽象名词、指小词、多次性、行业名词,以及性 第六章:代词 第七章:叹词、连词、否定词、疑问词,以及表示条件的词 第八章:动词及其变位 第九章:被动词和被动结构 第十章:介词和副词 第十一章:构句方式 第十二章:数词和量词 第十三章:各种小词,第十四章:官话礼貌用语 第十五章:如何称呼官员及其亲属,以及其他人;如何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称呼自己 第十四章:交谈中的礼貌用语,以及拜访、邀请时的礼节 参考文献: 弗朗西斯科瓦罗著,姚小平、马又清译:华语官话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Gior Cassacchia,Mariarosaria Gianninoto :汉语流

11、传欧洲史,学林出版社,2011。,第三节.汉语语法学草创期,一.马建忠:马氏文通 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该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汉语语法学的创立。 (一).作者简介 马建忠(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人,著有适可斋记言记行、东行录等书。马氏曾留学法国,学习外交、法律、矿学等,是我国最早到欧洲学习社会科学的留学生,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助李鸿章办洋务,办过外交,做过翻译,经营过航运、纺织等实,业。他既精通中国典籍,又精通英语、法语、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等西方语言。 清史稿记载:“马氏少好学,通经史,愤外患日深,乃专究西学,派赴西洋各国使馆学习洋务”。马氏曾多次担任重要的外交谈判工作,后因

12、“为世垢忌,摈斥家居,“发愤创为文通一书”。,(马建忠和马氏文通),(二)背景及著述目的 1.背景 (1)政治背景:列强环功、民族危亡 (2)教育背景 文通:“余观泰西,童子入学,循序而进,未及志学之年,而观书为文无不明习;而后视其性之所近,肆力于数度、格致、法律、性理诸学而专精焉,故其国无不学之人,而人各学有用之学。” (3)学术背景 文通:“今字形字声之最易变者,则载籍极博,转使学者无所适从矣,而会集众字以成文,其道终不变者,则古无传焉。” 2.目的:语言救国,(三).版本 初版:共10卷,分两次出版,前6卷在“光绪二十四年孟冬”出版,后4卷在“光绪二十五年季冬”出版,即公历1898190

13、0年出齐,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 其它版本: (1)1902年绍兴府学堂教科书本 (2)1904年上海印书馆本 (3)1929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文库合订本” (4)1933年商务印书馆及其刊误(由马氏文通和杨树达的校注,(6)1983年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丛书”马氏文通新1版 (7)198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吕叔湘、王海棻编校读本,(四).内容简介 文通全书10卷: 卷一“正名”,共有23个“界说”,分别给有关字类、句子成分、位次、句、读、顿等2个名词术语下定义; 卷二至卷九论字类,其中卷二至卷六论实字,卷七至卷九论虚字,讨论各类字在句读中的功能和作用,实字重在充当何种句子成分,虚字重

14、在讨论如何配合实字造句,名、代字的“次”及字类假借等问题也在这八卷中; 卷十论句读,对上述内容加以综合总结、补充,进一步讨论各句子成分及顿、读和句子分类状况。 注:具体内容参见原书目录,(五)学术思想 1.语法体系 (1)语法单位:字、顿、读、句 1)字 a.字类划分标准: 意义标准:“字各有义,而一字有不止一义者,古人所谓望文生义者此也。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故字类者,亦类其羲焉耳。”“字无定义,故无定类。而欲知其类,当先知上下之文义何如耳。” 功能标准:字有一字一义者,亦有一字数义者。凡字之有数义者,未能拘于一类,必相其句中所处之位,乃可类焉。 b.字类通假,c.字类: 名字 动字 静字 代

15、字 状字 介字 连字 叹字,马氏字类研究有如下特点:(1)注意到汉语无形态变化的特点,特别列出汉语所特有的助字和介字,“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中国文字无变也,乃以介字济其穷”。(2)马氏的“状字”并非一般理解的副同。马氏说:“状字本无定也,往往假借他类字为状字者,然先置先一于其所状”,实际上即“状语”。 而马氏的“状语”则为:“凡状字或名字,集至两字或三四字,以记时记处者,往往自成一顿,无所名也,名之状语”,可见状语只不过是非单音节的状字而已,实际上应划入句法范畴来讨论。,2)顿:顿者,集数字而成者也。凡句读中,字面少长,而辞气应稍住者。曰顿。顿者,所以便诵读,于句读之义无涉也。 3)读:凡有起、语两词而辞意未全者曰读。 4)句:凡有起、语两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凡字相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2)句法成分:词 起词 语词 表词 止词 状词 加词 司词,(3)语义关系:次 主次 宾次 正次 偏次 前次 同次,(4)语气和句类 文通:“助字所传之语气有二:曰信,曰疑。”据此文通把句子分为“传疑之句”和“传信之句”。 “传信之句”:“谕之使然与禁其不然者”的“属望之辞气”;“禁令之辞气”,这类句子称为“谕禁之句”。 “传疑之句”:设问拟议咏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