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新技术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20172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6.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新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安全生产新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安全生产新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安全生产新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安全生产新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新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新技术(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安全生产新技术与新工艺,注册安全评价师、 章 萍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标准化考评员,主 要 内 容,一、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二、安全检修的特殊作业要求,三、阻隔防爆技术要求,一、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光气及光气化工艺; 电解工艺(氯碱); 氯化工艺; 硝化工艺; 合成氨工艺; 裂解(裂化)工艺; 氟化工艺; 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 氧化工艺; 过氧化工艺; 胺基化工艺; 磺化工艺; 聚合工艺; 烷基化工艺;,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 (15个):,生产过程高温、高压; 生产过程使用危险化学品; 主要设备是压力容器; 生产过程复杂,反应剧烈,速度快,放热量较大; 在储运、使

2、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后,易造成大面积污染、中毒事故 ; 反应介质具有燃爆危险。,操作控制操作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卫生。 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指按照法律和标准建立起来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预防作业场所中化学品危害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控制主要包括:危害识别、安全标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贮存、安全传送、安全处理与使用、废物处理、接触监测、医学监督和培训教育。,操 作 控 制,替 代用无毒、低毒替代高毒、剧毒,用可燃物替代易燃物,隔 离拉开作业人员与危险源之间的距离,通 风降低

3、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个体防护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卫 生 保持作业场所清洁 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变更工艺 选用可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1 替代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一点并不是总能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例如,甲苯替代喷漆和除漆中用的苯,用脂肪族烃替代胶水或粘合剂中的苯等。 2 变更工艺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先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

4、或降低化学品危害。如以往从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3 隔离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隔离操作是另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最简单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开的操作室内。4 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保证工

5、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5 个体防护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作业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6 卫生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加经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通过皮肤涌入体内。,管理控

6、制,危害识别,培训教育,医学监督,接触监测,废物处理,安全处理与使用,安全传送,安全贮存,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1、风险的控制步骤,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a.在设计阶段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例如是否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并实现过程自动化等,否则就可能存在危险。b.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的发生。例如是否设置安全阀、防爆阀(膜);是否有有效的泄压面积和可靠的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漏电保护装置等。,c.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减弱)。例如是否设置

7、防火堤、涂防火涂料;是否是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防火间距、通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等;是否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是否采取了减震、消声和降温措施等。d.当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如是否实行遥控、设隔离操作室、安全防护罩、防护屏、配备劳动保护用品等。,e.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工程控制)。如锅炉极低水位时停炉联锁和冲剪压设备光电联锁保护等。f.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管理措施)。如厂内铁路或道路交叉路口、危险品库、易燃易爆物质区等。,1

8、、用机器代替人(105 103)2、冗余系统两人操作人机并行3、耐失误设计利用不同形状尺寸联锁,2、防止人失误的措施,4、警告视觉听觉气味和触觉5、人,机,环境匹配显示器的人机学设计操纵器的人机学设计作业环境的人机学要求 6、职业适合性测试7、职业适合性与人员选择8、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2、防止人失误的措施,方式:采用耐火设计或防爆设计,控制着火源或引爆源,采用防火分隔和防爆泄压,防火防爆装置,减少火灾爆炸的规模。具体措施表现:1、防火墙,防火门2、防火间距3、阻火装置4、泄压装置(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5、指示装置(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3、防火防爆主要措施,6、预防形成爆炸混合物设备

9、密闭厂房通风惰性气体保护以不然溶剂代替可燃溶剂危险物质储存管理7、控制着火源明火管理防止摩擦和撞击电气设备防爆设计电气设备管理防止静电防止雷电8、各种消防设备设施,3、防火防爆主要措施,1、接零和接地保护 2、漏电保护 3、绝缘 4、安全电压 5、屏护和安全距离 6、联锁保护,4、电气安全措施,1、储存危险化学品不能有地下室2、建筑考虑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3、照明系统4、疏散通道5、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避雷6、通风7、温度和湿度控制8、储存量不超限9、禁忌危险物质分类存放10、必要的消防设施,5、仓储安全措施,1、设计时选用正确合适的设备型号和材质 2、保证现场施工安装尤其是焊接质量3、管线法兰使

10、用合适的垫片,安装正确4、管线阀门保持正常的位置5、动设备选用合适的密封件6、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检测7、动静设备润滑8、现场可燃气体和毒气检测仪9、岗位巡检,6、防止泄漏安全措施,1.印度博帕尔事故事故经过:1984年12月2日,事故企业当用氮气将MIC从储罐E610(储存了大约40吨MIC)向反应罐压送物料时发现管道堵塞,部门负责人命令工人对管道进行清洗。按操作规程要求,应在管道与储罐连接处加盲板,但实际作业时并没有按要求加盲板,由于阀门内漏,致使清洗水进入储罐 E610。清洗水进入储罐E610后,与MIC发生反应,生成甲胺 (CH3NH2,无色气体,易燃、易爆、有强烈刺激性)和二氧

11、化碳(CO2),并放出热量。这类反应在20时进行得很缓慢,但为了降低成本,原本用于冷却MIC的氟利昂制冷系统在当年6月已被关闭,制冷系统中的氟利昂转而用于其它工厂。,反应产生的热量在储罐E610中逐渐积累,加之储罐E610中存在的杂质氯仿和光气提供的氯离子起催化作用,加速了水与MIC之间的反应。当天晚上11时,一名维修工巡检时,发现储罐E610上的温度表指示的温度已达38(当时的室温只有17),而储罐E610上的温度报警器没有发出报警信号!(MIC根据其纯度的不同,沸点应在39-44之间,此时储罐E610中的MIC已近沸腾)。MIC储罐上装有紧急排放阀,压力增高时它可以自动打开。但是,那天恰巧

12、紧急排放阀失灵了。维修工想打开手动阀泄压泄压,结果没成功。,储罐温度继续上升;使MIC蒸发和反应加剧,储罐E610中的压力越来越高。情急之下,维修工急忙向农药厂有关负责人报告。农药厂负责人迅速指派了2个人用水管用对储罐E610进行喷淋,希望借此对储罐E610进行冷却。但储罐E610内的压力继续上升12月3日午夜零时56分,储罐E610的安全阀起跳,有毒气体大量进入排放吸收塔。排放吸收塔原本可通过碱溶液对有毒气体进行中和,破坏毒性。但当时排放吸收塔正在检修。事发后调查发现,即使事发时排放吸收塔能正常运转,但设计的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处理这样极端事故的需要。,未中和的有毒气体从排放吸收塔排出,进入

13、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火炬。但是,当时火炬因一处管道腐蚀需维修更换而停用。一股股浓烈的毒气云团从安全阀处喷射出来,形成一个蘑菇状气团,并迅速向四周扩散开来,开始笼罩厂区。当晚上夜班的120名工人,在毒气的驱赶下纷纷逃命。大约1个小时后,厂区报警的铃声响了。博帕尔市政府当局立即从巴哈拉特重型电器有限公司调来了大批技术人员。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技术人员成功地封住了储罐 E610,但储罐中的40吨异氰酸甲酯已泄漏殆尽。外泄的有毒气体正扑向熟睡的居民。比空气重2倍的有毒气体,像晨雾一样依附在地面上,它随着每小时4英里的西北风,无声无息地进入当地破烂不堪居民区,吞噬着贫苦居民们的生命。,印度“1984.12

14、.03”博帕尔事故,印度“1984.12.03”博帕尔事故,人口密集区,人口密集区,人口密集区,事故发生时风向,事故教训(企业方面):,(1)对MIC危险特性缺乏足够认识。(2)违章操作,没有按操作规程加盲板。(3)设备管理不到位。制冷系统和排放吸收塔设备不完好,火炬管道腐蚀正在维修,紧急排放阀和手动排放阀失灵,储罐温度报警失灵。(4)工厂设计存在先天不足。博帕尔农药厂涉及剧毒的MIC,却只有一般性的安全措施,未装备先进的自动报警装置。用来消减MIC气雾的水幕设计高度只有50英尺,而这次MIC 毒气喷射高度达到100英尺,难以起到效果。,事故教训(企业方面):,(5)员工安全培训不够。工人清洗

15、管道时未能严格遵行安全操作规程要求,致使清洗水进入MIC储罐E610。面对储罐E610内温度高达38时,工人缺乏有效的应变能力,在手动泄压阀失效后,未能立即采取其它紧急处置措施。(6)应急管理薄弱,缺乏跟当地政府应急联动。(7)未能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事故后调查发现,博帕尔农药厂此次事故之前已发生光气、氯气、MIC等泄漏事故,但没有对这些事故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原因,更没有认真吸取这些事故教训。,事故教训(政府监管方面):,(1)当地政府没有进行安全规划,工厂与居民区混杂。当地人因受博帕尔农药厂周围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吸引,纷纷来此安家落户,最后竟与工厂一街之隔形成了两个贫民聚居的小镇,在这次事故

16、中,由于两个小镇位于工厂的下风口,导致两个小镇的居民死伤最多,受害最重。(2)政府对辖区内生产和储存数量巨大的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装置设施监管不力。事发时,博帕尔农药厂储罐E610储存了40吨MIC,储罐E611储存15吨。当地政府对此没有采取应有的监管措施。(3)应急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应急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当地政府没有认识到博帕尔农药厂潜在的风险,没有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致使事发时出现交通工具严重不足、缺少解毒剂、医疗救护不当等问题。,印度博帕尔事故给我们的启示,(1)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绝对不能以降低安全标准为代价。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7月5日视察山西省时强调指出:“必须正确处理保增长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任何时候安全生产都是第一位的,在安全生产中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根据当地的土地使用总体规划,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合理布局化工工业园区(集中区),并对化工工业园区进行区域风险评价和安全规划,提高区域整体安全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