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12570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6.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病毒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病毒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病毒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病毒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学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毒学,主讲:鈡宇飞,病毒学,第十章 病毒概述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之一) 第二节章 病毒的感染与病毒致病机制(之二) 第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之二),病毒各论 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 第二十四章 经肠道感染病毒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第二十六章 疱疹病毒 第二十七章 逆转录病毒 第二十八章 其他病毒与朊粒,第十章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之一),病毒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病毒的增值 第三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第四节 病毒的变异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测量单位为纳米(nm)对人致病的病毒多为球形 二、

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一)基本结构:核心核酸衣壳蛋白质 (二)辅助结构:包膜:包膜子粒或刺突,多种多样 球形 杆状 丝状 弹状 砖块状 蝌蚪状,病毒的形态,病毒的电镜图,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心脏病毒 Cardiovirus: Molecular surface of Mengovirus, radially depth cued, as solv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口蹄疫病毒 Aphthovirus: Molecular surface of 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radially depth cue

3、d, as solv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病毒 (viruses),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核心,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一、病毒的增值周期 二、病毒的异常增值与干扰现象 (一)病毒的异常增殖 1、顿挫感染 2、缺损病毒 (二)病毒的干扰现象,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病毒mRNA的转录、复制核酸、转译子代结构蛋白,组装,释放:,破胞释放,出芽释放,病毒的增殖,HIV感染淋巴细胞,第三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温度: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2、紫外线:病毒核酸对紫外线敏感 3、脂溶剂:有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 4、 氧化剂

4、:卤素、醇类对病毒敏感,H2O2、高锰酸钾、甲醛、过氧乙酸均可灭活病毒 5、抗生素: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变异(自学),包括: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抗原变异、温度敏感性变异等。变异机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 (自学),一、分类方法 (一)根据生物学性状分类DNA病毒、RNA病毒、DNA与RNA逆转录病毒 (二)临床分类法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皮肤黏膜感染病毒、肿瘤病毒 二、亚病毒 (一)类病毒 (二)朊粒,第十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之二),第一节 病毒感染方式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类型 第四节 抗病毒免疫,第一节 病

5、毒的感染方式,一、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的传播 1、通过粘膜表面传播: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 2、通过皮肤传播:昆虫叮咬、动物咬伤 3、医源性传播:注射器、输血、拔牙等口齿科处理等 二、垂直传播:病毒经生殖细胞、胎盘、产道由亲代传给子代。,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影响细胞的生命力 杀细胞感染 杀细胞感染 细胞融合 形成包涵体 细胞转化 细胞凋亡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害,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类型,一、隐性感染 二、显性感染与持续性感染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1)慢性感染 (2)潜伏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 (3)慢发感染或迟发感染:HIV感染

6、所致的AIDS,第四节 抗病毒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二、特异性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一)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二)NK细胞的作用,(一)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干扰素的概念 1、干扰素的种类: 、干扰素 型干扰素(、干扰素) 型干扰素(干扰素) 2、干扰素的诱生: 3、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 4、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抗病毒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广谱性、间接性,二、特异性免疫,(一)体液免疫 (二)细胞免疫,第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自学)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一、人工自动免疫 二、人工被动免疫 三、病毒感染的治疗 化学制剂

7、、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中草药,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 副黏病毒 第三节 其它呼吸道病毒,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一、,第二节 副黏病毒,一,一、,二、腮腺炎病毒,第三节 其它呼吸道病毒,一、腺病毒 P259 二、风疹病毒 P260 三、冠状病毒 P260,第二十四章 经肠道感染的病毒,第一节 肠道病毒第二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第一节 肠道病毒,一、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二、脊髓灰质炎病毒 三、其它肠道病毒,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病毒体呈球形,20面体对称结构,无包膜 单股正链RNA 在胞浆内增殖,引起细胞病变 耐乙醚。PH 35稳定,对干燥、热、紫外线敏感 主要经

8、粪口传播,二、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 (小儿麻痹症)病原 体脊髓灰质炎病毒有 三型:、, 三型间无交叉反应。,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过程,脊髓灰质炎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局部生长繁殖引起病毒血症侵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肢体弛缓性麻痹,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免疫力 :病后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牢固的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预防: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从2岁开始连续口服活疫苗,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加强一次。,三、其它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均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可引起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皮疹和其他临床疾病。,第二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一、轮

9、状病毒 P265 二、肠道腺病毒 P266 三、杯状病毒 Norwalk病毒 P266 四、星状病毒 P267,一、轮状病毒,人类轮状病毒有两层衣壳,呈放射状排列如车轮状。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起婴儿腹泻。,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概况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第六节 其它肝炎病毒,概况,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己、 庚型。其中 甲、戊型:经消化道感染,引起急性肝炎 乙、丙、己型:均经血液传播,除了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肝癌相关。 丁型: 缺陷病毒,在乙型肝炎病毒的辅助下方可复制。,第一

10、节 甲型肝炎病毒(HAV),无包膜,耐乙醚,100OC煮沸,5分钟被灭活 主要经粪口传播,传染型极强,病毒污染食物或水源可引起甲型肝炎的暴发流行 HAV感染后约3周,血清中可出现IgG抗体、可在体内维持多年,对再感染有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测:测抗HAVIgM 防治原则: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搞好食品卫生。注射丙种球蛋白;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HBV),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预防措施,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 基因结构 抗原结构 抵抗力,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 (2)小球形颗粒 (3)管状颗粒,抗原结构,外衣壳 HBsAg H

11、BsAb,内衣壳 HBcAg HBcAbHBeAg HBeAb,DNA,1、 血清中测出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检出HBsAb是乙型肝炎恢复的标志 2、高效价抗HBcIgM提示HBV在体内复制增殖。 3、HBeAg是病毒在体内复制及血清传染性强的一个标志,抵抗力,强、能耐受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的作用,100OC煮沸10分钟,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均可灭活HBV。,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经血传播 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致病机制 机体抗HBV的免疫机制 免疫性,致病性机制,临床表现 致病机制: 肝细胞膜抗原的变化 肝细胞受损 免疫复合物沉

12、积 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结节性多发性血管炎等 病毒基因与肝细胞基因的整合 肝癌、持续性HBsAg携带者 病毒变异及其对免疫功能的抑制 持续感染,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或慢性活动性)或重症肝炎。 肝硬化 肝癌,HBV与原发性肝癌,(1)乙型肝炎的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2)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血清中HBV感染指标的比率高于正常人群 (3)肝癌患者的肝细胞核内有整合的HBVDNA (4)土拨鼠肝炎病毒诱发动物肝癌,癌细胞内可检出整合的嗜肝病毒DNA,机体抗HBV的免疫机制,体液免疫 HBsAg抗体 细胞免疫 双重作用: 破坏肝细胞使病

13、毒游离 造成肝细胞损伤病毒侵入数量不多急性肝炎病毒数量多细胞免疫强重症肝炎免疫力低下慢性肝炎免疫耐受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三、微生物学检查,HBV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两对半) HBsAg抗HBs HBeAg抗HBe 抗HBc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四、预防措施,控制传播: P275 特异性预防:接种乙肝疫苗 被动免疫:紧急预防 高效价抗HBs制备的人免疫球蛋白( HBIg),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HBsAg HBeAg 抗HBc,抗HBe,抗HBs,临床意义, 感染HBV,结合肝功能检查判断有无临床肝炎 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强) 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

14、(传染性强,大三阳) 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强,小三阳) 既往感染或窗口期 乙肝恢复期 乙肝恢复期 接种过乙肝乙肝疫苗 或感染过乙肝已恢复,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自学),HCV为带包膜的RNA病毒,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传染源是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抗HCV阳性者表示感染,不能做供血者。,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自学),HDV为球形RNA病毒。病毒不能独立复制,必须随嗜肝DNA病毒共同增殖。HDV和HB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如能抑制HBV,则HDV也不能复制。,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自学),HEV为RNA病毒,是经消化道感染的病毒,主要因水源污染HEV,可致戊肝爆发流行,联测抗HEVIgM阳性,可确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