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81184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0.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刈麦,白居易,学习目标,1.了解诗的主要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根据理解找出相关诗句。 4.感受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A、作者简介,B、题目解说,C、诵读欣赏,D、整体感知,学习导航,F、探究赏析,E、精读课文,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者简介,题目解说,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读

2、诗明示: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农夫,怎样的孩童,怎样的村姑,怎样的老妇?,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读诗明鉴: 1.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哪一个场面更倾注了诗人情感?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与本诗中哪一句表现方法相

3、同?,两幅画面,画面一:烈日割麦,画面二:抱子拾穗,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惜”字的用法正同。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程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

4、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以上为全诗的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幼小的孩子,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烧,烤,ln,h,dn,zh,xi,xin,zhu,精读课文,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以上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秉,本义是以手执禾,这里引申为“拿”。,bn,b,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以上为第三部分

5、,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做官的俸禄,年底,从事,做,zn,yn,竟然,贫妇抱子,不劳而获 触景生情 全诗精华,官员生活舒适,结构全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描写悲惨场景,议论,交代时间地点,全家出动,忙碌艰辛,农人心理活动,拾麦穗,赋税沉重,割麦农民的艰辛,拾麦者赋税的繁重,鲜 明 对 比,官吏的

6、舒适富足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刈:割 倍:更加。 覆:遮满。 田家:指农民。 荷:挑着。 壶浆:用壶盛的汤水。 丁壮:指青年人。 灼:烧,晒烤。 敝筐:破篮子。敝,破旧。 吏禄三百石:唐制,县尉从九品,官禄每月三十石。石,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重点词句,观刈麦的作者是 ,字 ,号 ,这是一首 诗。其语言特点是 。,文学常识填空,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叙事,浅显易懂、朴素感人,问答题 1这首诗可分为几层,其大意是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覆f 陇ln 箪dnB稚zh 携xi 饷shnC灼zhu 敝b 晏yn

7、,当堂达标,B,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哪两个字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_这两个字从_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_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蒸、灼,正面,侧面,3.“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用原文回答)4.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5.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民辛勤 割麦的句子是:。 6.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7.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苦的句子是:。 8.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

8、子是:。,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片段练写:,展开想象,描述一段割麦者或拾麦者劳动的场景(注意使用描写方法)。,赤 壁 (杜 牧),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文集。,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埋。,销蚀。,给。,帮助。,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

9、洗认前朝。,【铺垫】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议论,【议论】这两句是议论。杜牧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迈胸襟。诗人从反面设想入手,化实为虚,评析历史,突出中心,讽喻统治者。,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实是借题发挥。,2.怎样理解一、二两

10、句诗?,这两句诗叙史点题,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3.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虚写。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4.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者是叙事,后者是议论感慨,由叙事引发议论。,5.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

11、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怎样看待赤壁一诗中最后两句对周郎的评价?,“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议论赤壁大战中周瑜战胜曹操的事情。战胜曹操有各种历史原因,其中天时的作用不可忽略。诗人抓住这一点发表议论,认为周瑜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东风,他从反面着笔:假使东风不予周瑜方便,那么历史将会完全改写。,此处,诗人笔锋一转,将赤壁之战的胜负归结于侥幸和偶然,完全改变了周瑜在战争中的决定性地位与作用。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他常以武略自负,自认知兵。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的自负之情的自然流露。,赤 壁,

12、兴感:,借古讽今 警策世人,戟未销 任前朝,咏叹:,非风便 史将淆,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过零丁洋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元兵南侵,他率兵坚决予以抗击,后兵败被俘,拒不投降,终遭杀害。他的作品大都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忠贞气节。著有指南录正气歌等,有文山先生全集传世。,德祐元年(1275),文天祥于江西起兵勤王,转战东南,抗击元军,祥兴元年(1278年)十月兵败被俘。1279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

13、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他出示此诗以明志节。,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品析】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国家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此时,南宋大半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代指国家。,起伏,不安定。,【比喻、对偶、抒情】颔联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14、,生动形象,抒写国势和身世的悲哀,感情真挚沉痛,极具艺术感染力。,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在江西万安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兵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零丁洋:在珠江口外。文天祥被俘后,在押解途中路经零丁洋。,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品析】颈联语带双关,既写地名,又发哀叹。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出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忆过去。“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曾对国家艰难时局的忧惧感叹。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泊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

15、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直抒胸臆】前面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尾联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响应勤王,抗击元军。,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一层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5.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过零丁洋,首联:,视死如归 丹心永垂,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颔联:,国破家亡 感叹自身,颈联:,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尾联:,以死明志 激情慷慨,本诗通过追忆诗人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