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第4讲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07988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2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导论第4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哲学导论第4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哲学导论第4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哲学导论第4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哲学导论第4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导论第4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导论第4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知识、真理与科学,参阅大问题 :第五章(“真理的追寻”)讨论思路:一、引言二、认识的分类与知识的标准三、 “真理”之谜四、科学:知识和真理的典范,第四讲 知识、真理与科学,1,为何需要认识论(epistemology) 知识论(theory of knowledge)?理解人性,探索世界复习第一讲。 “使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是他们从事复杂高深思考的能力。只有人类才具有制造飞机或微波炉,创作哈姆雷特或写交响乐,提出相对论或发现DNA所要求的认知能力。我们有着关于世界的极为丰富的知识,其中绝大部分所涉及的事情是其他动物甚至连想都无法想象的。这些知识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而且帮助我们

2、在飞向月球或治疗癌症方面取得重要成就。我们为什么能够从事如此复杂高深的思考,获得如此丰硕的知识?这就是认识论即知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Pollock and Cruz当代知识论第1页)思考:(1)为什么知识、真理和科学是值得追求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2)何谓认识论 知识论?它与第三讲讨论的形而上学本体论问题有何关系? (参见大问题第17页和第457页)复习:第一讲关于“真理”与“意见”的区分,或“知识”与“意见”的区分(参比巴门尼德) 。,引言:,第四讲 知识、真理与科学,2,二、认识的分类与知识的标准1. 认识/ 知识的分类有多种分类方式,这里只介绍两种:按认识的对象区分: (1)关

3、于事实的认识命题知识(propositional knowledge); (2)关于实践的认识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 (3)关于特殊事例或个别情况的直接认识亲知知识(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 【参比罗素和波兰尼】按认识的根据区分: (1)经验知识(empirical knowledge); (2)先验知识(transcendental knowledge)。在这个问题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立场是对立的。将认识知识区分为命题知识、实践知识和亲知知识只是理论分析的需要,实际上三者常常互相牵连。从历史看,认识论知识论主要关心命题知识,因为

4、多数哲学家认为这种知识典型地表达了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认知关系,而且它能为理解实践知识和亲知知识提供一个分析的参照模式。何谓“命题”(proposition)?简言之,一个命题就是由一个具有真假的陈述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它可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可被断定、否定、争论、坚持、假定、蕴涵、预设等。( “命题”与“真理”)当我们说一个认知者S知道一个命题P时,就表明S具有关于P的知识。据此,对认识知识本性的探索便可由分析 “S知道P”(S knows that P)的满足条件入手。,第四讲 知识、真理与科学,3,S知道P当且仅当: (1) 认知者S相信他所说的命题P (信念条件); (2) P是真的(真值条

5、件); (3) S相信P为真能得到辩明(justify) (辩明条件)。“当且仅当”(if and only if)表达的是充分必要条件:分而必要,合而充分。简言之,知识就是已被辩明为真的信念(参见大问题第179页)。条件(1)揭示了认识主体S与认识对象P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相信” 。信念是一种独特的命题态度(propositional attitude):相信P意味着倾向于赞成、接受P。条件(2)显示了“知识”与“真理”的密切关系: P为真是S对P具有知识的必要条件。该条件要求知识具有真理性,以排除无知或错误的“意见”(复习第一讲)。条件(3)表达的正好是S相信P为真这件事能根据充分理由而得

6、到辩明。提示:自1960年代以来,这些知识条件在持续不断的争论中得到了深入讨论,而且有人 (如Alvin Plantinga)提出了不同的知识分析模式(此略,参后 “深化阅读”)。,2. 知识的标准分析模式,第四讲 知识、真理与科学,4,知识的预设(presupposition)就是“位于我们所有知识和信念基础处的哲学原理”,“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相信、认识或思考任何东西”(大问题第182页)。换言之,知识的预设就是那些被当作所有知识主张和论证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式的哲学原理(参见大问题第462页)。这个概念表明了认识论 知识论与形而上学 本体论的关系:所有知识主张都预设了一定的形而上学原理。大

7、问题举了两例:(1)“世界存在着”;(2) 凡事皆有原因 结果(大问题第182页以“有果必有因”为例,不妥)。,3. 知识的预设,第四讲 知识、真理与科学,5,1. 命题真理的典型分类莱布尼茨分类:“推理的真理”与 “事实的真理”。与此类似,有“休谟叉”(Humes fork):“理性真理”(先验真理如2+2=4) 与“事实” (经验真理如 “印度有老虎”) (参见大问题第189页)。据此,便可明白前面所说经验知识与先验知识区分的根据了,而且也容易理解大问题第175179页关于“真理的两种类型”的论述了。简记:真理 知识()理性的、先验的、必然的;()事实的、经验的、偶然的。,三. “真理”之

8、谜 前面说命题P为真是知识得以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真值条件)。那么,一个命题是根据什么而为真的呢?这就是真理概念的核心问题。,第四讲 知识、真理与科学,6,典型观点: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真理的本性可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予以表达: “说某种是的东西不是,或者说某种不是的东西是,这是错误的;而说某种是的东西是,或者说某种不是的东西不是,这是正确地。”(见大问题第198页所引)正如中国古语所说: “实事求是”。然而,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却出现了分歧。初看起来,似乎符合论是最自然的理解,2. 真理的本性根据什么判断命题的真假?,第四讲 知识、真理与科学,7,“一条陈述或一个命题为真,当且仅当它与事实相符

9、合”(大问题第198页)。简记:真理即符合事实。什么是一个陈述(或命题)与事实相符合呢?最严格的回答是由维特根斯坦(L. Wittgenstein)在逻辑哲学论(1921)中给出的: (a) 基本命题与事实具有同构关系,即一个命题中的名称对应着一个事实中的对象,而且该命题的结构对应着该事实中的结构;(b) 复合命题由基本命题通过逻辑连接词结合而成。按此,可说基本命题与事实直接相符合,复合命题(借助于基本命题)与事实间接相符合。 参比A. Tarski : “P” is true if and only if P .困难1:有些命题似乎难以按表达经验事实的方式来理解。在此可列四类命题为例: ()

10、 数学命题、逻辑命题、分析命题;() 虚拟条件句;() “应该”型的规范性语句(道德语言的特点);()前面所说的那些表达知识预设的哲学原理的命题。困难2:对于怎么判断“符合”,真理符合论者没有给出清晰的描述。有两种真理观试图克服这些困难,“它们都把重心从事实转向了接受某种信念的理由。其中一种理论被称为真理的融贯论,另一种被称为真理的实用论。”(大问题第200页),(1)真理符合论(the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第四讲 知识、真理与科学,8,“这种理论认为,当且仅当某种陈述命题或信念的系统相一致时,它才是正确的真的。”(大问题第463页)简记:真理即整体

11、融贯。真理融贯论注重知识的“辩明条件”, 而且坚持整体论观念 (参见大问题第200201页)。什么是“融贯”呢?通常的理解是逻辑一致性:一个知识体系中各命题之间不出现逻辑矛盾。最新的理解是解释的系统相容性:不仅一个知识体系中各命题之间不出现逻辑矛盾,而且这个知识体系能够一致地解释广泛的经验现象。显然,融贯论能够克服符合论的困难1。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困难:困难一:逻辑的一致性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要求,它强调的是语言或思想内部的无矛盾性,而不能反映“语言-世界”关系或“思想-世界”关系,因而难以刻画“真理”概念的本性。可以设想这样的情形:有两个知识体系彼此矛盾,但它们各自内部则满足逻辑一致性的要求。试

12、问:按融贯论,你能判断何者为真、何者为假吗?困难二:解释的系统相容性似乎有助于克服上述困难。然而,如果“解释”必须涉及陈述或命题与世界中经验事实的关系,那么融贯论就很难与符合论区别开来了(只要对符合论作整体论式的理解,便可明白此点)。,(2)真理融贯论(the coherence theory of truth),第四讲 知识、真理与科学,9,“实用论为融贯论补充了一条附加的实践条件, 即接受一条陈述或一种信念为真的理由之一, 就是它是否能让我们更好地行动, 是否能为未来提供丰富有效的出路。用这个理论最著名的拥护者美国实用主义者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话来说, 就是它是否管用

13、。” (大问题第202页)简记:真理即效用。注意: “效用”等须满足公共性要求,而不能局限于私人性。正如杜威(John Dewey)所说, “其实,所谓真理即效用,就是把思想或学说认为可行的拿来贡献于经验改造的那种效用。道路的用处不以便利山贼劫掠的程度来测定。它的用处决定于它是否实际尽了道路的功能,是否做了运输和交通的便利而有效的手段。”(哲学的改造第85页)困难:按真理实用论,“真理”与 “存在”无关。例如,罗素指出,“难保不发生这种事情,虽然事实上A不存在,而A存在却是真的。我一向总感到有圣诞老人这一假说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起满意的作用, 所以尽管圣诞老人并不存在而圣诞老人存在却是真的。”(

14、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第376页) 困难:按真理实用论,“真理”与 “认识”也无关。例如,在特定情境下,一个医生出于善意而对一个危重病人说假话,但这确实非常有效用。但按真理实用论,此时假话就是真理! 困难:“有用”总有一个问题:对谁有用?尽管杜威强调效用的公共性,但公共性未必就是客观性。如果 “公共性”只针对某个集团,那么 “效用”就会显示出相对性,而且难以避免受制于该集团的权力和私利。如果把全人类作为 公共性的基点,则难以清晰地说明什么是 “效用”的普遍性标准。,(3)真理实用论(the pragmatic theory of truth),第四讲 知识、真理与科学,10,在科学哲学(phi

15、losophy of science)中, “科学”一词通常有两个意思: 一是作为研究活动的总体, 二是作为研究结果的集合。在此把两者结合起来,将科学研究程序归约为如下步骤:1. 确定问题 : (1) 批评“科学始于观察”的观点,确立“科学始于问题”的论点。(2)科学问题: 经验问题和概念问题都受制于特定的概念框架(背景知识)。它们可能与背景知识相一致, 也可能与背景知识相冲突, 但尚未得到解释和澄清。2. 提出假说。基本要求: (1) 具有可检验性(testability); (2)具有解释力(explanatory power)。3. 检验假说: 根据假说推出新命题, 以与实验 -观察结果

16、相对照。 基本要求: (1)推理可靠; (2) 内容新颖; (3) 实验/观察严格。4. 构建理论: 将新假说与相关背景知识整合为一个逻辑融贯的体系。基本要求: (1)逻辑的一致性: 各概念和命题间不出现逻辑矛盾; (2) 逻辑的简单性: 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越少越好; (3) 解释的广泛性: 对激发假说的原初问题和假说所预测的新现象均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4) 问题的增殖力:能够产生一系列与该理论相容的新问题,使得该理论成为指导提出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概念框架。5. 应用理论: 科学的实际应用既可看作对科学理论的进一步检验,也是科学具有实践价值的体现,更应考虑其后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此,科学的求知取向与社会的价值约束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思考:第一讲所说概念分析、逻辑论证、反思平衡的哲学方法在上述科学研究程序中是如何得到运用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