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解读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807244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7.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解读(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解读,吴宗之,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011年10月28日,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明确“十二五”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领域、主攻方向以及保障措施做出具体要求,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坚持安全发展理念,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巩固“三项行动”、“三项建设”成果,夯实筑牢安全生产基层基础防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到2020年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提供强有力的指导,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具体实施 是“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监管和社会管理职责的重要指导文件

2、,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是“十二五”时期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生产行为的重要依据,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框架,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深入开展“三项行动” 全面加强“三项建设”,全国安全生产状况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二)“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1.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依然很大,死亡人数仍在8万人左右,重特大事故尚未有效遏制,一、现状与形势,(二)“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2.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居高不下,安全保障面

3、临严峻考验 轨道交通、隧道、超高层建筑、城市地下管网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凸显,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一、现状与形势,产业布局与结构不尽合理,行业集约能力与水平较低,(二)“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3.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及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升,一、现状与形势,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支撑能力不足,救援力量仍较薄弱,应对重特大事故灾难的大型及特种装备较为缺乏,重大事故致灾机理和安全生产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突破,(二)“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4.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权益面临繁重任务,一、现状与形势,

4、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望不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体面劳动”观念不断增强,对加强安全监管、改善作业环境、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安全素质不够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和自我安全防护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框架,(一)指导思想,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化“三项行动”、“三项建设” 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全面推进

5、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继续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减少职业危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二)基本原则,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三)总体目标,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全国安全生产保持持续稳定好转态势,为到2020年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奠定坚实基础,(四)目标指标,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1.“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构成,(三)规划目标,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2.约束性指标(15项),(三)规划目标,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2.约束性指标(15项),(三)规划目标,二

6、、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3.预期性指标(20项,较“十一五”增加18项),安全发展类10项,(三)规划目标,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3.预期性指标(20项,较“十一五”增加18项),能力建设类10项,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框架,三、主要任务,完善6个体系,提高6个能力,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1. 涵盖安全生产各重点行业领域,18.旅游,19.水利,20.公共安全,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2. 总体要求:,瓦斯、水害事故是重点:2006-2010年煤矿重特大事故149起,其

7、中:瓦斯及水害事故100起。,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3. 煤矿: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3. 煤矿: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完善煤矿地质勘探报告审查制度,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提高小煤矿机械化程度,严格控制煤与瓦斯新改扩建矿井建设,建设完善“六大”避险系统,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4. 道路交通:消减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营运车辆是重点:2006-2010年发生重特大事故151起,其中营运车辆事故106起。,完善道路运输从业人

8、员资格培训和管理制度整治超载、超限、超速和酒后、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客货运输车辆安全配置标准建立完善车辆生产管理信用体系加强车辆产品准入、生产一致性管理和监督改善道路交通通行条件加强事故多发路段和公路危险路段综合治理推进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系统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4. 道路交通: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战略规划,制定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政策推进重点地区和挂牌督办矿区资源整合重组到2015年全国非煤矿山总量比2010年下降10%以上,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5.非煤矿山

9、:深化安全整治,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规模分类表,小矿,48%,小型,45%,中型,4%,大型,3%,开展专项整治,重点防范冒顶片帮、坍塌、物体打击等事故 三等以上尾矿库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建设完善“六大”安全避险系统,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5. 非煤矿山:深化安全整治,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6. 危险化学品: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城市遭“化工炸弹”围城,地下管网交叉建设,底数不清 、状况不明,2010年南京7.28丙烯管线挖穿泄漏爆燃事故,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

10、平和事故防范能力,6. 危险化学品: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 开展城市化工产业布局调查实施城区内安全防护距离不达标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储存企业搬迁推动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园入区”,实行化工园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估制度建全区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联控机制,三、主要任务,(二)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提高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能力,安全监管网络不健全 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执法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装备不足 依靠行政管制、人盯死守的传统监管监察方式和手段,已不适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新形势新要求,三、主要任务,(二)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提高监察执法和群防

11、群治能力,三、主要任务,(二)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提高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能力,理顺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关系健全煤矿安全工作体系落实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乡镇等基层监管机构建设,三、主要任务,(二)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提高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能力,完善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资格、考核等制度 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 建立安全监管监察实训体系,三、主要任务,(二)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提高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能力,推进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工作条件标准化建设 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及执勤配套设施建设纳入高速公路建设体系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机构基础

12、设施及装备建设,三、主要任务,(二)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提高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能力,实施“金安”二期工程 建立民航安全信息综合分析系统 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 推进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渔船自动识别与安全监控系统建设,三、主要任务,(二)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提高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能力,完善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机制 实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援助与服务示范工程 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 健全工伤保险费率确定机制,三、主要任务,(二)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提高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能力,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拓宽和畅通安全生

13、产社会监督渠道 实行安全生产信息公开 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 完善有效举报奖励制度,三、主要任务,(三)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科技整体水平不高,对安全生产的引领支撑作用未得充分发挥,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关键问题尚未取得突破 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支撑安全科技研发的检测检验能力、试验能力、技术支撑平台能力建设相对滞后 安全科技对提升监管监察能力的支持较弱,三、主要任务,(三)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三、主要任务,(三)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安全生产科技政策和投入机制 建立企业为主体、

14、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实施重大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科技攻关 力争在重大事故致灾机理和关键技术研究取得原创性突破,推动安全 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保障作用,三、主要任务,(三)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职业安全健康专业人才和专家队伍建设 实施卓越安全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建立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使用管理配套政策 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推动安全 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保障作用,三、主要任务,(三)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国家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技术支撑机构 推进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技术支撑机构工作条件标

15、准化建设 搭建科技研发、安全评价、检测检验、职业危害监测、安全培训、安标认证与咨询服务技术支撑平台,推动安全 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保障作用,三、主要任务,(三)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估、鉴定、筛选和推广机制 建立多层次的安全科技基础条件共享与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机制 定期将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推动安全 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保障作用,三、主要任务,(三)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制定实施安全产业发展规划 重点发展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防护

16、、灾害监控及应急救援等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 合理发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安全评估认证等咨询服务业,推动安全 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保障作用,三、主要任务,(四)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提高依法依规安全生产能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制约安全监管执法,法规与标准修订不及时,内容过时 部分法规和标准缺失,跟不上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法规之间、标准之间衔接不够,部分内容重复交叉,缺乏整体性、系统性 部分立法、标准质量不高,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执行困难,三、主要任务,(四)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提高依法依规安全生产能力,加快安全生产法相关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 建立法规、规章运行评估机制和定期清理制度 推动地方加强安全生产立法,根据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和特点,研究制定亟需的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章,三、主要任务,(四)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提高依法依规安全生产能力,完善技术标准,健全安全生产法制,提高执法效力,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制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中长期规划提高和完善行业准入条件中的安全生产要求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审定发布相结合的标准制定机制鼓励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先行制定地方性安全技术标准鼓励大型企业率先制定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安全技术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