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0课时:工业区位因素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805544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0课时:工业区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0课时:工业区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0课时:工业区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0课时:工业区位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0课时:工业区位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0课时:工业区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0课时:工业区位因素(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时 工业区位因素,聚焦点一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综合思考,全面分析。(1)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思维建模:自然区位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经济区位因素: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社会区位因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国防等; (2)辩证的分析,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2主导性原则全面分析、比较,找出决定性因素,从有利因素中找出主导因素,从不利因素中找出限制性因素。3因地制宜原则把握不同区域的特殊性。4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因素的变化和发展。,例1:(2012云南省二模)下图是世界某国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利马被称为“无雨之都”,但冬季多

2、浓雾天气。试解释其形成原因。(2)分析该国吸引中国投资有色金属工业和能源工业的有利条件。,【解析】第(1)题,该题其实有两个小问:一是解释“无雨之都”,二是解释冬季多浓雾天气。“无雨之都”从水汽少、大气上升运动微弱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冬季多浓雾主要从水汽、大气稳定、气温三个角度进行解释。第(2)题,该设问的实质为利马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和能源工业的有利区位。,答案: (1)地处背风坡,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影响,降水少;受秘鲁寒流影响,大气稳定,降水少。 临近海洋,水汽较充足;冬季近地面气温低(易产生逆温现象),水汽易冷凝成雾。(2)铜、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石油、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海运便利;国际

3、市场广阔;地价较低;政策支持。(任答5点即可),【技巧点拨】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工业区位因素是会发生变化的。以科学技术为例,虽然工业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技术成熟,工业普及进入成熟期后,技术导向型产业就会趋向于廉价劳动力,如电视机的生产,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的装配业,在该产业成熟后都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科学技术的变化对工业的具体影响如下:,【变式训练1】 (2012苏北四校第二次调研)下图为某企业空间扩展的过程,图中18为扩展的顺序,其扩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完成(1)(3)题。,(1)在阶段,企业的扩展优先选择( ) A人口少、规模小的市场 B距离近的市场 C人口多、规模大的市

4、场 D距离远的市场 (2)在阶段,企业的这种扩展特点是由于( ) A实力较弱,近距离扩展便于联系 B当时交通运输不便,只能这样扩展 C文化差异较小,便于产品的销售 D人口较少的地区市场准入门槛较低,(3)在阶段,企业的扩展优先选择进入( ) A距离最远的市场 B交通最便利的市场 C文化差异最大的市场 D人口多、规模大的市场,【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阶段,企业的扩展距离较近;在阶段,企业的扩展距离较远。第(2)题,在阶段,因企业实力较弱,企业结构不完善,销售渠道少,故近距离扩展利于企业内部联系。第(3)题,在阶段,企业因自身实力加强,追求人口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市场。,答案: (1)B

5、(2)A (2)D,聚焦点二 工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产业活动应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工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考点:1工业结构调整的优点(从宏观角度阐述)(1)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延长产业链,为社会创造就业,增加就业机会;(3)环境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2工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的优点(从微观角度阐述)(1)经济效益(资源方面):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2)社会联系(部门协

6、作):加强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3)环境保护: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方面组织答案。,3工业生产中环境问题的防治(1)宏观: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行产业升级,发展高新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缩减严重污染企业的规模和数量;(2)微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3)具体答题要求:结合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源头、过程、结果、环保意识、法律法规五个方面组织答案。,例2:(2012南京市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石河子及周边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近年

7、来新疆石河子市某集团公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目前,该公司已初步形成以煤电化一体为起点、塑料节水器材为核心、高效农业及食品加工为终端的产业集群。,材料三 新疆石河子市某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1)该集团公司发展煤电化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_。 (2)该集团集群式产业布局对企业发展的优点有_。 (3)简述该集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解析】第(1)题,在解读试题所给的图文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原料、能源、交通、政策、土地等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第(2)题,该题的重点在于理解材料二、材料三的基础上,对集群式产业布局带来的优点进行阐述,即工业集聚的优点。第(3)题,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在于体

8、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从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三方面进行回答。,答案:(1)周边地区煤、钾盐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地价低、国家政策扶持等。 (2)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3)生态: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经济: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社会: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技巧点拨】产业链示意图判读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

9、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从高中地理范畴理解,产业链实际上就是产业集聚,故产业链有四种类型:地理空间联系型,科技与信息联系型,生产协作型,如【例2】中的产业链示意图,商贸联系型。 判读产业链示意图时应注意其表达的四层含义:产业层次,产业关联程度,资源加工深度,产业链的效益。,对于要求在产业链中填空的试题,采用代入法会更直观、更快捷地解题。,【变式训练2】(2012红河州二模)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1)(2)题。,(1)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 ) 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 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 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

10、污水处理厂 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2)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成长阶段 B该工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 C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 D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解析】第(1)题,a位于生活污水和尾水之间,肯定与水有关,排除B、C选项。b是棉布的上游环节,应与棉布有关,排除A选项。第(2)题,该生态工业园区因发展循环经济,污水、废布料等均得到了再处理、再利用,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还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具备良好的生态功能。,聚焦点三 工业区位比较,工业区位的比较包括时间、空间两个尺度。工业区位的纵向(时间)比较

11、一般强调同一区域同一工业部门的区位对比。在此角度下,高考常见的区位变化有矿产资源、科技水平、交通运输、劳动力和土地的价格等。矿产资源等一般是趋于减少,使得一些资源型工业部门逐步丧失资源优势;科技水平等一般是趋于良性变化,使得工业部门的布局更加灵活。工业区位的横向(空间)比较一般强调不同区域同一工业部门的区位对比。基本上所有的工业区位均可进行对比。需根据试题情境提供的信息、试题设问要求的角度逐一分析、对比。,例3:(2012宁德市一模)2010年8月,备受关注的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完工。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东至上海,成为一条跨区域绿色能源通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川气东送工程经过区域主要的

12、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近年来Q区域粮食生产在该省农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2)川气东送工程管道走向与长江“黄金水道”基本一致,试分析川气东送未采用水运的原因。 (3)重庆、武汉、上海三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区域中心,简要分析三市发展成为本区域工业中心城市的共同区位条件。,【解析】第(1)题,川气东送工程经过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Q区域是江汉平原,粮食产量下降会导致粮食生产地位下降。粮食产量取决于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其中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一般都会提高,故此题中不予考虑;粮食播种面积取决于耕地面积和种植结构,这二者是导致Q区域粮食产量下降的主导

13、因素。,【解析】第(2)题,已有水运却要修建管道,说明管道在输送天然气上比水运具备优势。故答题时应从管道运输的优势和水运的劣势两个方面组织答案。第(3)题,首先单独罗列三市的工业区位优势,再从中寻找三市均有的工业区位优势。,答案: (1)季风水田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市场需求的改变,导致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小。 (2)管道运输运量大;安全可行;连续性强。长江水运速度慢;受水文与气象等自然因素影响大;运输危险性大。 (3)三市均位于区域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基础好;位于交通枢纽,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多,

14、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基础好,生产协作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充足。(任答5点即可),【技巧点拨】比较类试题的审题要求 1审比较对象,避免张冠李戴;2审比较要求,如【例题3】第(3)题在比较不同点的基础上还要求进一步分析原因;3审比较考点,如【例题3】中要求对工业区位的时空进行比较;4审比较角度,结合试题情境提供的信息确定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变式训练3】(2012衢州市4月质检)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环渤海地区钢材严重供大于求,大部分钢材流向以南方为主的其他地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处于供略大于求的弱平衡状态;珠三角及周边地区钢铁生产不能满足区域需求,

15、西部地区钢铁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相对落后。,材料二 我国铁矿石价格趋势图和进口路线图。,(1)比较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钢铁工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异同点。,答:相同点:进口铁矿石价格高;海运距离远,运费高;环境压力大。不同点:环渤海地区本地市场严重不足,水资源紧张。长三角地区土地紧缺、能源供应紧张。,(2)指出我国不同地区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答:一是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钢铁基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二是继续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三是西部地区部分市场相对独立地适度发展钢铁工业。,【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二可知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均需进口铁矿石,面临着成本上涨,盈利微薄的危机。钢铁工业的工业污染相对较大,而两地均是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故对环境质量要求高。对于两地的不同点,则需结合两地的区域差异分别描述。由“环渤海地区钢材严重供大于求”推断环渤海地区本地市场不足;钢铁工业耗水量大,而环渤海地区是半湿润地区,故水资源紧张。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土地紧缺;长三角周边无大型能源产地,需从外地调入,能源供应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