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预防保健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05176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的预防保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血压的预防保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血压的预防保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血压的预防保健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血压的预防保健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血压的预防保健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的预防保健ppt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血压的预防保健,一、概念,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国际上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分为高血压1、2、3级:,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1999年),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和 80 正常血压 130 和 85 正常高值 130-139 或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或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或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或 100-109 3级高血压

2、(重度) 180 或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和 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和 90以上标准适用于男、女任何年龄的成人,儿童则采用不同年龄组血压值的95%位数,通常低于成人水平。,二、病因,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1) 饮食(2)精神应激3、其他因素,四、临床表现,1、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可偶于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病人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高血压病人可有头痛、眩晕、颈项板紧、疲

3、劳、心悸、耳鸣等症状,但并不一定与血压水平相关。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2、体征 听诊可闻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长期持续高血压可有左心室肥厚并可闻及第四心音。 3、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 发病急骤,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持续高于130mmhg,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检查可发现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肾损害突出,表现为持续蛋白尿、血尿与管型尿,进展迅速,愈合差,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4、并发症 (1)高血压危象:病人表现为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气急、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伴有动脉痉挛累

4、及的靶器官缺血症状。多由于紧张、劳累、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物等引起血压急剧升高。 (2)高血压脑病:血压极度升高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可发生高血压脑病,临床以脑病的症状与体征为特点,表现为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或惊厥,血压降低即可逆转。 (3)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心力衰竭:左心室后负荷长期增高可致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5)慢性肾衰竭: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并加速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出现蛋白尿、肾损害,晚期出现肾衰竭。 (6)主动脉夹层:严重高血压可促使主动脉夹层形成,血液渗入主

5、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玻璃,为严重的血管急症,常可致死。,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1)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3)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

6、水平呈负相关;(8)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六、诊断要点,1、高血压诊断 主要根据测量的血压值,测量安静休息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但必须以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的非同日血压测定所得 的平均值为依据。同时应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肾小球肾炎等。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需作相关检查,评估靶器官损害和相关危险因素。 2、高血压危险度分层 高血压预后与血压升高水平、有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现主张对高血压进行危险程度的分层,将高血压病人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分别

7、表示10年内将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概率为15%、15%-20%、20%-30%和30%。治疗目标及预后判断也应以此为基础。具体分层标准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临床情况(见下表)。,三、发病机制,影响高血压的因素众多,从血流动力学角度,主要决定于心排血量及体循环的外周血管阻力。平均动脉血压=心排血量x总外周阻力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主要是总外周阻力增高,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以下几个环节。 1、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 2、肾性水纳潴留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5、胰岛素抵抗。IR是指胰岛素维持正常血

8、糖的能力下降,即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没有达到预期的生理效应,或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下降。,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血压水平1级 2级 3级收缩压140-159或 160-179或 180舒张压90-99 100-109 110 1、无其他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 2、1-2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极高危 3、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 高危 高危 极高危 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者 4、并存临床情况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五、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1、实验室检查 2、心电图:可见左心室肥大、劳损。 3、x线检查 4、超声心动图 5、眼底检查 6、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1)用于分

9、层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血压水平(1-3级);吸烟;血胆固醇5.72mmol/L;糖尿病;男性55岁;女性6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2)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106-177mmol/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3)并存临床情况,1)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 2)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超过177mmol/L或2.0mg/dl. 4)血管疾

10、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 5)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七、治疗要点,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因而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干预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并适当处理病人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目前主张高血压病人血压应降至140 /90mmHg以下,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变的病人,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收缩性高血压应使收缩压降至140-150mmHg,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1、改善生活行为 适用于各级高血压病人,包括使用降压药物

11、治疗的病人。减轻体重;限制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戒烟、限制饮酒;适当运动;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2、降压药物治疗 凡高血压2级或以上病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病人;血压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非药物治疗手段仍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治疗。 3、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高血压急症是指短时期内(数小时或几天)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脑、肾、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损害。,(1)迅速降低血压:在检测血压的前提下选择适宜有效的降压药物静滴给药,但

12、短时间血压骤降,可能造成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应采取逐步控制性降压的方式,即开始的24小时内血压降低20-25%,48小时内血压不低于160/100mmHg,再将血压逐步降到正常水平。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硝普钠:为首选药物,能同时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硝酸甘油:扩张静脉和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与大动脉。尼卡地平: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降压同时改善脑血流量。地尔硫卓: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降压同时有改善冠脉血流量和控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作用。拉贝洛尔:是兼有a受体阻滞作用的受体阻滞剂。,(2)有高血压脑病时宜给予脱水剂,如甘露醇;可选择快速利尿剂如呋塞米静注。 (3)伴

13、烦躁、抽搐者应用地西泮、巴比妥类药物肌注或水合氯醛灌肠。 (4)脑出血急性期原则上实施血压控制与管理,不实施降压治疗。只有在血压200/130mmHg时,才考虑严密监测血压的情况下将血压控制在不低于160/100mmHg的水平。 (5)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压控制目标是疼痛消失,舒张压100mmHg.,八、健康指导,1、疾病知识指导 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情况,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教会病人和家属正确的测量血压方法,每次就诊携带记录,作为医生调整药量或选择用药的依据。指导病人调整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血压升高。家属应对

14、病人充分理解、宽容和安慰。 2、饮食护理 (1)限制食盐摄入,每天应低于6g。 (2)保证充足的钾、钙摄入,多食绿色蔬菜、水果、豆类食物,油菜、芹菜、蘑菇、木耳、虾皮、紫菜等食物含钙量较高。 (3)减少脂肪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如蛋类、鱼类等。 (4)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收缩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 (5)戒烟限酒。 (6)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3、指导病人正确服用药物 (1)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 (2)告知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住病人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如果根据自觉症状来增减药物、忘记服药或在下次吃药时补服上次忘记的药量,均可导致血压波动。 (3)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但如果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冠心病病人突然停用受体阻滞剂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