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01306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训练(十四),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世界现代史,一、选择题 1.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从四月提纲到国家与革命,材料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方针的变化过程从和平过渡到武装起义,说明俄国革命

2、的任务和方式是逐步明确的,不是一次形成的,C项为正确选项。 A项与四月提纲不符,故错误。 D项与国家与革命的方针不符,故错误。 B项看似正确,实际错误,俄国革命的方针是列宁根据俄国形势灵活决定的,不是全党的政治智慧,加米涅夫等人公开反对武装起义的方针,导致彼得格勒起义提前举行。,1,2,3,4,5,6,7,8,9,10,11,12,13,14,2.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

3、.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3.(2018合肥一模,21)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贸易自由化 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答案,1,

4、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 为了引进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苏俄在新经济政策中实行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允许私有化存在,故B项正确。,4.(2017荆州二模,33)1927年,苏俄有45.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完善 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促进城乡资本主义发展,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

5、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是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5.(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二,35)苏联党章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然而,从1939年召开联共(布)十八大后,直到1952年才召开联共(布)十九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下的政治高度集中 B.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共忙于战争 C.走出战争和经济困境更为重要 D.冷战下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

6、45年结束,故B项错误; “每三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更有利于集思广益,恢复和发展经济,故C项错误; “冷战”形成于二战后至50年代,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6.(2017河南六市二模,33)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与撒切尔夫人以上执政理念最相似的是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二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 C.苏俄新经济政策 D.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撒切尔夫人主张削

7、减社会福利,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 二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 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 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也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7.(2017三明二模,33)根据下列图表,胡佛总统之所以没能把美国带出大危机的困境,主要是因为,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危机的破坏性过重 C.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D.世界经济形势使然,答案,解析,1,2,3,4,5,6,7,8,9,10,

8、11,12,13,14,解析 经济危机来势凶猛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故A项错误; 危机的破坏性大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故B项错误; 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会加剧危机,但是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显示当时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相当不好,所以本题强调的重点应该与美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相关,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8.(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二,34)1933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

9、为该项政策有助于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恢复银行经营信誉 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 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项错误; 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对外贸易,与银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 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 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9.(2017桂林、百色、梧州、崇左、北海二模,34)1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遵守该法规的

10、企业,美国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责任”的蓝鹰标志。当时的美国企业应尽的“责任”是 A.遵守公平经营规章 B.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C.实行全面计划经济 D.做好社会福利事业,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企业的责任是公平经营,故A项正确; 兴办公共工程是政府的责任,故B项错误; 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全面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 做好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故D项错误。,10.(2017安徽江南十校二模,34)强国之鉴把美国的崛起归纳为五个台阶,即奠基与立国(16071789)、扩张与起飞(17891865)、重建与发达(1865193

11、0)、危机与调整(19301945)、称霸与冷战(19451990)其中,第四台阶美国崛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调整 B.科技革命的推动 C.政治制度的创新 D.侵略战争的刺激,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第四台阶美国崛起”指的是“危机与调整(19301945)”即罗斯福新政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面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进行了调整,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1.(2018江西高三

12、调研,34)到1942年前,美国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效果明显。这些青年平均每人每期劳动9个月,月工资中绝大部分成为赡家费。罗斯福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效果在于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合格兵源 B.成为解决失业民众就业的核心途径 C.是美国环境明显好于他国的根本原因 D.提高了政府的救济面和社会购买力,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人失业的问题,与兵源无关,故A项错误; 解决失业

13、民众就业问题主要靠发展工业来吸收失业工人,以工代赈只是一种补充方式,故B项错误; 这一举措主要目的是解决工人失业的问题,而不是美化环境,故C项错误。,12.(2017衡阳三模,34)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A.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 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解析 “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体现了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故A项正确。

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选择题 13.(2017德阳高三第一学期期末,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政府和民间对农业合作社表现出空前的热情。1920年,美国农场局联盟正式成立,倡导兴办大规模的销售合作社。1921年初,该联盟成立全国性的谷物销售合作社,扩大合作社在农产品市场中的份额。此外,各地还成立了其他农用品经营合作社,为农场购买和供应石油制品、拖拉机、拖车、种子、饲料等等。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场信贷法”,在全国建立合作社银行,向合作社提供贷款。美国农业合作社对美国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

15、编自焦健美国的农业合作社,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苏联农村十分落后。1929年,斯大林决心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1930年,党中央通过“农业集体化的办法”。随后,各基层组织在上级严令催促下,采用行政命令和威胁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农庄和农民只有使用权。农庄组织生产队,负责某一地段的全年生产,或负责饲养一定数量牲畜等其他专业生产。政府通过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并以此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1933年,又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国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从集体农庄收走大量粮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6、,1,2,3,4,5,6,7,8,9,10,11,12,13,14,(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苏联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差异:前者由民间自愿联合,后者是中央主导推动,强迫农民加入;前者协调农业产销环节,后者直接管理生产和统一收购粮食。 原因:两国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上的不同。生产关系上,美国是土地私有制,苏联是集体所有制;经济体制上,美国是市场经济体制,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第一小问差异,从美苏两国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意愿与政府的管理方式两个方面比较;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两国的国情,从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两个角度分析。,解析,(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和苏联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