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上的标签2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01140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床头上的标签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床头上的标签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床头上的标签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床头上的标签2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床头上的标签2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床头上的标签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床头上的标签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床头上的标签,1、自读理解,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丰富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4、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5、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学习目标,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一级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现已出版180多部著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主要新著为叶永烈自选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作品曾在美、英、法、日等多国出版或发表。,了解作者,尤斯图斯冯 李比希 ,男爵。1803年5月12日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1873年4月18日逝世于德国慕尼黑,是一位德国化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生物化学,他创立了有机化学。因此被称为“化学之父”。作为大学教授他发明了现代面向实验室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一创新,他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教育家之一。,主人公李比希,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一成一败”的两个

3、小故事。课文以别巨匠心的标题和巧妙的细节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要求自己“更认真”“更严谨”的化学家形象,让我们明白只要不断吸取教训,就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床头上的标签主要讲了关于李比希的哪两件事情?,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饶着李比希写了哪些内容?,课文讲述的是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故事,他曾在一项实验中“浅尝辄(zh)止”而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后来李比希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后,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错误判断制成标签,“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第二件事是李比希接受教训后,善于在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化工厂提高柏林蓝的质量的故事

4、。,自由朗读课文第6-9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思考题1:李比希在科研上有过什么失误?为什么让李比希懊悔莫及?,李比希曾经试着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氯气,这样就能提取出海藻里面的碘。但是他发现,在剩余的残渣底部,沉淀着一层褐色的液体,收集起这些液体,会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他重复做这个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李比希想,这些液体是通了氯气后得到的,说明氯气和海藻中的碘起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碘。于是,他在盛着这些液体的瓶子上贴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氯化碘”。 几年后,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读完懊悔莫及。,自由朗读课文第6-9自然段,思考以下问

5、题。,思考题2:李比希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失误的?,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李比希。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从此,李比希更认真、更严谨地从事研究工作。,疑难问题:,1、文章写李比希在工厂的那件事是要说明什么?,写李比希在工厂的那件事说明那次重大失误使李比希变得更聪明,更严谨,从此以后,李比希不断从发生在身边的异常现象中提出研究课题,做出新的贡献。,2、李比希为什么总是能从发生在身边的异常现象中提出研究课题?,因为前次失误,使李比希变得更聪明,更严谨。李比希接受教训后,善于在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起总结全文的作用。,4、从李比希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学习他始终不懈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善于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善于从异常。,如果选取下面这件事来介绍李比希,应当怎样调整内容?李比希经常从黎明工作到黄昏,又从黄昏工作到黎明。他的仆人常常这样抱怨说:“您整天都在实验室里工作,使得我简直没有机会等您不在时打扫它。”,“床头上的标签”标签起到了什么作用?,线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