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经过几年的使用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795855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经过几年的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徐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经过几年的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徐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经过几年的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徐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经过几年的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徐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经过几年的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经过几年的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经过几年的使用(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经过几年的使用,已经逐渐成熟,考查的内容既体现中考的选拔升学需要,又不断和历史高考接轨,所以09年历史考试大纲与08年相比,有以下特点: 1.考查主体不变,删多增少微调 2.考点细化求易,更加具体直观 3.测量要求求活,理解考查增加,(1)中国古代史,(2)中国近代史,(3)中国现代史,(4)世界古代史,(5)世界近代史,(6)世界现代史,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历史组2009年1月,删除的考点是: 1.南方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2.宋代的社会生活(城市生活剪影)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4.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人物邓世昌;5.中

2、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6.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 7土地改革运动;8.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9.香港、澳门的回归;10.新中国的教育(邓小平“三个面向”、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1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12.古代希腊的繁荣(保留古希腊的地理位置)13. 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 ;14.倒幕派及其开展的倒幕活动 ;15. “五月流血周” ;16.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17. 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18.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1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与效果 ;20.战后美国经济发

3、展的主要特点 ;21.知识经济 ;22.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23.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增加的考点是: 1.最早的纸币;2.苏联建立,考查细化的考点是: 1.“苏联的解体”细化为“苏联解体的标志” 2.“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细化为两点:经济全球化下的重要国际经济组织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细化为两点:“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理解性考查增加的13个考点是: 1.分封制 2.孔子 3.战国百家争鸣 4.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 5.明朝君权的加强 6.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7.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

4、改革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一国两制” 11. “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3. “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多极化趋势,识记性考查增加的5个考点是: 1.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 2.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5.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0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不难发现中考试题追求的效果:稳定、连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考生“意料之外”。 1.“情理之中”即试题紧扣教材重点,反映时政热点,既贴近生活和实际,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5、又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2.“意料之外”即着重考查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和现实社会的能力,增强了试题的思维含量;同时还从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入手,发挥了考试的导向作用。明确了中考试题的设计意图和方向,在复习中做到知己知彼,那么在中考中定会稳操胜券。,就历史学科而言,主体知识应该是指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起到了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在国家制度、社会更迭、经济水平、民族交往、国家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等多方面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拓展性,专题复习的目的是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提高能力,包括历史概括能力,表述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历史的思维能力等。,经过研究各地尤其是徐州中考试题,感到大量试题都与历史专题有密切关系,从选择题的选项到材料题都是小专题和大专题的问题,因此历史专题复习极为重要,历史教材本身就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在专题复习阶段要把历史知识进一步归类,把历史内容进行有机的重新组合,把局部的、分散的、零散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的、系统的知识,落实主体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