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行业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795840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行业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行业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行业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行业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行业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行业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行业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类项目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三、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一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专题1: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 专题2: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基地 专题3:甘蔗生产基地 专题4:新疆优质棉基地 专题5:旱作农业示范基地 专题6:种植业种子工程 专题7:植保工程 专题8: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 专题9:畜禽水产良种工程 专题10: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专题11:渔政渔港工程 专题1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专题13: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专题1: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一、建设内容和目标 针对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

2、基地以地市为单位,以地方农业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重点加强良种繁育、田间工程、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粮食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增强粮食生产抗旱涝灾害的能力。 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投入,逐步将全国的产粮大市陆续建成高产、稳产的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完善良种繁育及统一供种体系,加快优良品种扩繁和推广,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田间工程设施建设,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增强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调出量,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粮食生产格局,为缓解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市场粮价,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9 年,国家安

3、排中央投资4 亿元用于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专题1: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二、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采取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投资建设的方式,以地市为单位,集中连片建设高产、稳产的粮食生产基地。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按照有关规划择优选择项目地市,组织地方委托具备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基地建设中央和地方投资比例为1:0.251,中央投资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配套资金为省、地市、县基建拨款或机动财力。 2009 年4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新增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根据该规划,从明年起,大型商品粮基地等项目投资将进行整合,统筹用于

4、规划确定的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专题2: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基地,一、背景 为加快长江流域“双低”油菜生产,增加油料供给,从1999 年开始,国家每年安排中央投资2000 万元,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长江流域油菜主产省,建设“双低”油菜生产基地。,专题2: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基地,二、下一阶段目标和任务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 号)、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 号),以及油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的要求,以提高我国“双低”油菜综合生产能力,改善油菜籽品质,提高单产水平和

5、含油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良种繁育和田间工程建设为重点,继续在长江流域的油菜主产区,以地市为单位择优建设“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改善油菜育种和生产条件,加快良种培育和推广,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籽产量和效益,增加市场供给,为缓解我国油料供需矛盾,维护食用植物油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2009 年,国家安排中央投资2 亿元用于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基地建设。,专题2: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基地,三、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按照有关规划和年度中央投资计划,提出分省中央补助地方投资规模,联合下达分省年度投资计划,明确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省级发展改

6、革委会同农业部门,按照分省补助规模,以地市为单位,根据各地油菜面积、产量、加工能力等情况,择优选择项目地市,并组织地方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将年度投资计划分解到具体项目。 省级发展改革委按程序审批项目可研报告后,会同农业部门下达年度投资项目计划,并将投资计划下达文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专题3:甘蔗生产基地,一、背景 为提高我国甘蔗生产能力,保证国内食糖供给,满足消费需求,增加蔗农收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有关规划,从1991 年起,我委每年安排中央投资1000 万元,用于甘蔗生产基地县建设。 截止2008年底,国家累计安排中央投资3.2 亿元,先后在广西、

7、云南、海南、广东等主产区建设一批甘蔗生产基地县,改善良种繁育和田间生产条件,加快品种培育更新,提高甘蔗单产水平,增强甘蔗生产抗灾能力。,专题3:甘蔗生产基地,二、下一阶段目标和任务 根据甘蔗生产基地建设规划的要求和年度中央农业投资规模,继续在主产区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甘蔗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甘蔗良种繁育、排灌渠系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完善病虫害防治、土肥监测等农技服务体系,提高甘蔗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障国内食糖供给。 2009 年,国家安排中央投资1 亿元用于甘蔗生产基地建设。,专题3:甘蔗生产基地,三、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按照有关专项规划和年度中央投资规模,提出

8、分省中央补助地方投资规模,联合下达分省年度投资计划,明确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省级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门,按照分省补助规模,根据各地甘蔗面积、产量、加工能力等情况,择优选择项目区,并组织地方委托具备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将年度投资计划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 省级发展改革委按程序审批项目可研报告后,会同农业部门下达年度投资项目计划,并将投资计划下达文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专题4:新疆优质棉基地,一、下一阶段建设目标和任务 在“十五”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坚持“填平补齐、突出重点、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要求,以种子工程、高标准棉田和技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进一

9、步加强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具体建设任务是: 种子工程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以核心种子田和原种繁育田为主的高标准专用种子田53.55 万亩,棉花育种与检测中心一座,棉花育种分中心3 个,配套完善三级种子体系,提升棉花育种技术的创新研究能力,带动棉种产业发展; 高标准棉田建设方面,通过棉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培肥地力和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建成86 万亩高标准示范棉田,全面推动新疆棉田的标准化建设和高效节水农业; 技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重点配套建设技术服务站点86 个,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站点14 个,种子质量检测服务站点6 个,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转高效、覆盖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网

10、络健全、设备完善、人员精干的技术综合服务推广队伍,为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2009 年,国家安排中央投资2 亿元用于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专题4:新疆优质棉基地,二、项目管理办法 由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批准的“十一五”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年度投资控制规模,组织编制单项工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程序审批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年度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申请时附所列单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配套资金承诺文件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按照有关专项规划和年度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年度投资规模计划,在明确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的同时,提出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管理

11、等具体要求。 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根据已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年度投资规模计划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下达年度投资项目计划,并将投资计划下达文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5:旱作农业示范基地,一、背景及成效 “国家十分重视旱作节水工作,从1999 年开始,国家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截至2008 年底,我委累计安排中央资金8.1 亿元,在东北、西北、华北等旱区建设了一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专题5:旱作农业示范基地,二、下一阶段建设目标和任务 2008 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继续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农村

12、经济“十一五”规划、中央1 号文件和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建设规划要求,继续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为,集雨窖(池)、土地平整、节灌工程等抗旱节水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为,项目区农田蓄水保水能力明显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810 个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0.15 公斤/毫米亩,在提高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9 年,国家安排中央投资3 亿元用于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专题5:旱作农业示范基地,三、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按照有关规划和年度中央投资规模

13、,提出分省中央补助地方投资规模,联合下达分省年度投资计划,明确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省级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门,按照分省补助规模,在规划范围内选择项目县,组织地方委托具备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将年度投资计划分解到具体项目。 省级发展改革委按程序审批项目可研报告后,会同农业部门下达年度投资项目计划,并将投资计划下达文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专题6:种植业种子工程,一、下一阶段建设目标和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种子工程建设将重点围绕促进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按照 “资源保护与开发、良种创新与应用、市场监管与引导”的工作重点,努力提升种业发

14、展的科技创新能力、新品种供给与推广应用能力、种子质量监督检测能力。 按照种子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 年),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重点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农作物优良品种区域试验和展示、良种繁育基地以及种子质量检测检验体系五大环节建设。 2009 年,国家安排中央投资5 亿元用于种子工程建设,投资重点是列入种子工程二期建设规划的有关项目。,专题6:种植业种子工程,三、项目管理办法 项目具体申报要求参见农业部印发的有关种子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项目申报程序为: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农业部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部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后提出项目投资计划建议报国家发展

15、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按照有关专项规划和年度中央投资计划,将投资计划下达农业部,由农业部转发项目投资计划,提出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管理等具体要求,并将转发的投资计划文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7:植保工程,二、下一阶段目标和任务 具体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种类和预报准确率,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对象由现在的26 种扩大到100 余种,重大病虫害长期预报准确率由目前的75%提高到80以上,中期预报由80%提高到90以上,短期预报由90%提高到95以上,基本实现监测预警规范化;稳定控制病虫危害损失,重大农作物有害生物一般发生区危害损失率稳定控制在3%以内,重发生区危害损失率控

16、制在3-5%;初步实现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国外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的全面监控,在柑桔、苹果 优势产业带建成柑桔非疫区50 万公顷、苹果非疫区150 万公顷,使现有蝗虫孳生地面积缩小5-10%。开展农药施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34种适合我国农村使用的新型植保机械,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20%,施药机械的合格率达70%以上。,专题7:植保工程,二、下一阶段目标和任务 具体建设任务: 一是进一步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防控体系建设。扩建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中心,完成31 个省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分中心和1224 个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使全国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分布每100 万公顷耕地达到1

17、0 个,初步构建满足新时期农业安全生产需要的植物保护工作基础。 二是增加优势农产品非疫区建设投入。在黄土高原、山东半岛、辽冀等苹果优势产业带继续实施苹果非疫区建设,在长江流域柑桔优势产业带实施柑桔非疫区建设,为果业的发展和提高果品国际竞争力提供持久有力的保障。 三是建立施药技术研究与药械研发体系。在北京、江苏、广东、山东建设4 个国家级施药技术与药械研发中心,大幅度改善我国施药机械跑冒滴漏现状,提高农药使用率。 四是突出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建设1 个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专用设备研发中试基地、4 个天敌昆虫繁育基地、2 个治蝗微生物制剂研发创制实验室、2 个数字化开发基地、 1个国家农药环境风险评价中心和6 个省级生物农药质量检测中心。 2009 年,国家安排中央投资4 亿元用于植保工程建设,投资重点是列入植保工程二期建设规划的有关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