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七章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79531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第七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国际经济学第七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国际经济学第七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国际经济学第七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国际经济学第七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第七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第七章(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End,2,第一节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End,3,一、规模经济的含义,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 另一种是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外部经济性表

2、现,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End,4,规模经济的含义(二),规模经济往往与另一个概念规模收益递增联系在一起,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模经济,但反过来,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 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然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整个产业产出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End,5,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外部规模经济的源泉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产生于三个方面:即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借用或使用、技

3、术外溢效果。 首先,单独一个企业很难生产和供应整个产品生产的全部设备,因而这类部门的发展,就有赖于整个机械生产部门的整体发展,各个环节的生产设备都要有专门企业进行生产和供应,否则该部门的生产成本会由于设备难以配齐,或从其他国家进口专用设备而增加产品的成本。,End,6,外部规模经济的源泉(二),其次,形成共同生产要素的市场也会导致经济效果。这种共同拥有的生产要素市场或来源,有助于减少人员闲置、节约开支,形成部门规模经济。 第三,同一个部门内的企业越多,相互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促进越是便利,从而越是有利于新技术的普及或广泛应用。,End,7,在国际贸易中规模经济的意义在于,无论国家间是否存在相对价格

4、差别,规模经济的存在都会引导各国厂商专门生产部分产品,而不再独自生产所有产品。这样便可获得来自于规模经济的好处,而消费者所需的商品。则部分来自国内,部分来自于国外。因此,规模经济可以说是有别于比较优势的另一种独立的国际贸易起因。,End,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8,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假设X和Y两个部门中至少有一个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不妨假设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而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由于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而且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所以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在没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两

5、国之间还会发生国际贸易吗?,End,9,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在规模经济(无论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存在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性质会发生变化。这里,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性质的因素不仅有要素密集度,而且规模经济也会直接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 一般来说,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张力”,而规模经济则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内凹(机会成本递减)的“吸力”,最终整条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则取决于相反力量的对比。,End,10,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图形,End,O,X,Y,T,T,C,E,图71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PX/PY,11,图形说明(1),假设规模经济

6、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影响,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如图71所示,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TT。 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E点。在E点相对价格线(PX/PY)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交,而不是相切,这是因为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所以X部门厂商所面临的相对价格要高于社会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在均衡状态下,社会福利则由通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End,12,图形说明(2),在开放条件下,均衡点E对两国来说都不再是稳定的,两国都会立即发现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此时,如果A国专门生产X,B国专门生产Y,由于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对整个世

7、界来说,由一国专门生产X,要比两国都生产X可得到更多的X。在此基础上,如果A、B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易,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位于图71中TT的中点C。这时,很明显两国都会获益。因此,即使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End,13,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另一种情况,在一般情形下,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可能是不均等的,即图71中两国消费点重合可能只是一种巧合,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不见得正好都相切于直线TT的中点。例如,如果两国一开始都希望消费更多的X产品,那么这意味着A国X产品的出口供给就要小于B国的X产品的进口需求,于是X的价格就

8、要上升,Y的价格就要下降。随着价格的变化,A国X产品的出口供给就会增加,B国X产品的进口需求则下降,最终两国的贸易达到均衡,这时国际均衡价格PW(= PXW/PYW)要高于图71中的国际均衡价格(等于TT的斜率绝对值)。,End,14,图 形72,End,X,Y,O,T,T,E,CB,CA,图72,15,图形说明,A国的消费均衡点为CA,B国的消费均衡点为CB,在图72中通过CA点与国际相对价格线PW相切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位于通过CB点与国际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之上,这说明,A国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得好处要多于B国。,End,16,(三)外部规模经济与生产专业化“锁定”,以上我们说明

9、了外部规模经济可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即国际分工格局如何决定。在模型中,由于两国情况完全一致,所以国际分工及贸易格局并不确定,两国无论生产或出口哪种产品都能从国际贸易种获益。在图71和图72中,开放条件下,两国均衡解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对于A国来说,其生产均衡点既可以是T(完全生产X),也可以是T点(完全生产Y)。但对应于不同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则可能会有所不同,甚至相差甚远。,End,17,外部规模经济与生产专业化“锁定”(1),1、在存在多种均衡解的情况下,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的确定可能完全由偶然或历史因素决定的。外部规模经济又同

10、内部规模经济一样会产生平均成本下降的效果。然而,外部规模经济不是通过企业规模,而是通过行业或部门规模产生经济效果的。 结论: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成本优势不同于内部规模经济,贸易的原因不仅在于静态的规模效果分析,更重要的是谁在特定行业最先达到行业规模经济水平。从历史角度看,很多国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都与这种“先行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有密切关系。,End,18,外部规模经济与生产专业化“锁定”(2),2、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差别也会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在上述模型里,如果允许两国市场存在规模差异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的不确定性就会大大降低。

11、一般说来,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End,19,本节结论(一),本节结论: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的不同国家,其中若有一国因规模经济而使成本降低(源于固定成本的分摊和专业分工的利益),它便会因此产生新的比较优势,而在贸易中受益。 1、国际分工的结构决定于哪个国家在特定的商品生产上较早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排除了其他国家进入该行业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一般而言,经济发展较早的国家容易在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果的部门居于优势地位。,En

12、d,20,本节结论(二),2、两个起步时间较早的国家为了避免相互竞争,通过双方达成协议,实行“协议分工”,分别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实现规模经济;(小岛清“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3、后起步的国家,选定某个特定的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果的行业,通过某种政策使其生产规模超过早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将其排除出该生产部门。(韩国、东亚国家等),End,21,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一、垄断竞争与差异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 二、寡头垄断与同质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End,22,一、垄断竞争与差异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市场上,厂商生产同质的产品;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因而消费者和厂商都

13、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市场上的消费者和厂商拥有完全的信息;厂商可以无成本地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是:行业中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厂商提供有差异但彼此接近的替代品;厂商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End,23,垄断竞争的含义,“垄断竞争”的含义可理解为:大量厂商的存在,故市场是“竞争”的,同时,每个厂商又都生产有别于其他厂商的产品,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所以每个厂商在其单个产品市场是又是“垄断”的,即在这类市场上。垄断和竞争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同时存在。 从狭义上讲,所谓差异产品是指,在设计、品牌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同质产品,且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差异产品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在产品的设计方面

14、等。,End,24,(二)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个国家除了市场规模存在差异(如人口规模的差别导致了市场规模的差异)外,在生产技术条件、要素禀赋及消费者偏好等诸多方面都完全相同。不妨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 根据这些假设,A、B的RC曲线完全相同。(RC曲线:描述均衡时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之间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End,25,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图形,End,O,q,qA,qB,qW,n,nA,nB,nW,R,C,A,B,A,B,W,图73 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26,图形说明(一),由于A国国内市场相对较小,在封闭条件下,A、B两国的市场

15、均衡点分别为A点与B点。同时,我们还可以很容易地推断出,在封闭条件下,A国产品的价格要高于B国。那么,开放之后,在该行业上A国会因价格高成为进口国,B国会因价格低成为出口国吗?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会出现,规模经济会导致另外一种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End,27,图形说明(2),第一,开放以后,原来处于封闭状态下的两国市场结合成统一的世界市场,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整个世界所能容纳的厂商数目和产量均扩大。在图73中,开放后的世界均衡点为W,厂商数目为nW。无论是A国厂商还是B国厂商,所有厂商的均衡产量均为qW。,End,28,图形说明(3),第二,自由贸易下,各国市场均衡均发生变化。各国厂商的产

16、量均为qW,与封闭情形下相比,厂商的产量扩大了。但由于假设该垄断竞争行业的要素使用总量是固定的,对于各国来说,厂商产量的扩大必然意味着厂商数目的减少,所以两国开放后的市场均衡点应处于原来均衡点的右下方。在图73中,A、B分别表示A、B两国开放后的新均衡点,而AA、BB两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分别表示A、B两国在要素使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行业内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End,29,图形说明(4),对应于新的均衡点,A、B两国的厂商数目之和等于nW,即开放后两国所生产的差异产品的数目之和等于nW,很显然,nWnBnA,所以,开放后两国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品种要比各自封闭状态下多;另外,由于厂商间所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异的,因而两国在开放后所生产的产品品种不会有重复。也就是说在同一行业里,一国只生产某些种类的产品,而另一国则生产其他类型的产品,这种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完全是因为规模经济的存在,与价格差别无关,但是我们不能肯定每个国家究竟生产哪些种类的产品,因此国际分工与第一节讨论的结果一样也是不确定的。 对于两国的消费者来说,开放后其消费品一部分由本国厂商提供,另一部分则完全来自于国外,由于这种贸易是发生在具有差异产品的同一行业内,所以贸易形态是一种产业内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