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795197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9/19,1,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2018/9/19,2,主要内容,传染病基本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传染病概述,2018/9/19,4,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特征 (一)有病原体 (二)有传染性 (三)有流行性 (四)有免疫性,(1)有病原体 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所引起的。病原体(pathogen)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它造成疾病或传播疾病的媒介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对病原体的认识是

2、逐步深化的,如一些传染病先认识其临床表现和流行规律,而后才认识其病原体。对已知病原体也是先了解其一般生物学性状,而后才认识其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病原体不断被发现。,(2)有传染性 传染性是传染病与非传染性疾病的最主要区别。不同传染病其传染性有很大差别,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确定对传染病患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3)有流行性 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发生,造成不同程度蔓延的特性称为流行性。,(4)有免疫性 传染病患者病后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保护免疫。不同传染病和不同个体,病后获得的保护性免疫力水平不同,持续时间长短也有很大差别。如麻疹、白喉、风疹、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后可获得

3、持久的免疫力;,2018/9/19,10,重要概念,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感染结局:如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染、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甚至死亡等 传染病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人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 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018/9/19,11,基本环节,1、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2、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侵人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个部过程。 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

4、途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经空气、水、食物、接触、媒介节肢动物以及医源性传播等3、人群易感性 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2018/9/19,12,重要概念,2018/9/19,13,重要概念,潜伏期 指病原体侵人机体后到出现最早临床症状前的这一段时间 传染期 指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2018/9/19,14,重要概念,病原携带者 指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携带病原体的不同分为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等 按其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分(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即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者度 如霍乱、痢疾等该类携带者多数在潜伏期末排出病原体(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临床症

5、状消失后继续排出病原体者 痢疾、伤寒、白喉、流脑和乙肝炎等,凡临床症状消失后病原携带时间在3个月以内者,称暂时性病原携带者;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病原携带者,可携带终身(3)健康病原携带者:指整个感染过程中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而排出病原体者,如白喉、脊灰等,2018/9/19,15,重要概念,疾病的流行程度 指某种疾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1、散发: 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呈散在发生2、暴发: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涂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

6、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3、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时(如3一10倍),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2018/9/19,16,法定传染病,分类 共三类38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

7、: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句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018/9/19,17,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主要经空气传播,大多有季节性升高的特点,一般见于冬春季节,儿童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袭对象,特别是在校学生、群体生活者,由于人员密集,更容易相互感染,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可呈现周期性升高,人口密度与居住条件是影响空气传播的主要因素。,呼吸道传播传染病,2018/9/19,18,概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

8、传染病,属于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脑膜炎双球菌可分为A、B、C、D、X、Y、W135等13个菌群,其中以A、B、C群最常见,我国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18/9/19,19,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在不同的时期内,人群中致病菌群不断发生变迁。安徽省局部地区发生流脑疫情传播流行的主要是C群脑膜炎双球菌。流脑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病原菌侵入人体后,细菌在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部生长、繁殖,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败血症,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髓膜,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18/9/19,20,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潜伏期17天,一般为23天。病人从潜伏期末

9、开始到病后10天内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不同的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样,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甚至数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18/9/19,21,传播途径: 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借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含有大量病原菌的黏液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直接从空气中吸入而引起感染和传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18/9/19,22,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受的程度称人群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年龄以15岁儿童为主,5岁发病率最高,但流行年发病明显倾向于高年龄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18/9/19,

10、2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易感人群受脑膜炎球菌感染后,6070%成为带菌者,25%为不典型脑膜炎,7%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仅1%表现为典型化脓性脑膜炎。,2018/9/19,24,季节分布: 终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为多,11月次年2月发病率开始上升,24月达高峰,5月迅速下降,一般35年有一次小流行,710年有一次大流行。由于流脑疫苗的普遍接种,这种流行周期已经不明显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18/9/19,25,主要症状与危害:90%的流脑患者临床表现初为低热、咽痛、鼻咽部黏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之后体温突然升高,伴寒战、无力、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分布不均的皮疹

11、,以肩、肘、臀等处多见,皮疹色泽鲜红,后变为紫红;病情严重者淤点、淤斑迅速扩大,中央出现紫黑色坏死或形成大疱,同时病人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颈后疼痛、颈项强直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18/9/19,26,通常2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各种症状逐渐消失,皮疹大部分被吸收,一般13周痊愈。治疗不及时可并发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等。少数患者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危机生命,病死率高达5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18/9/19,27,预防与控制: 加强流脑对的监测和疫情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冬春季节里一旦出

12、现发热、头痛等与感冒相似的早期症状时,立即到医院就医。 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立即采用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投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18/9/19,28,对于人口密度高、环境条件拥挤的学校教室、学生居室等集体单位,要勤开窗通风,勤晒衣物, 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对学生加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督促学生加强锻炼,增加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18/9/19,29,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教室、宿舍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周围环境的消毒,鼓励学生多做户外活动,一旦发生流脑病例,应减少大型集会,同时对病例所在的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开展流脑疫苗免疫接种,是对人群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后

13、,机体获得杀菌抗体,可使发病率减少9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18/9/19,30,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在广泛应用疫苗前,麻疹是一种普遍的儿童传染病,且呈典型的周期性流行,城市每隔12年,农村每隔1年到数年流行一次,广泛应用疫苗后,麻疹的流行周期不如疫苗时代明显、规律、典型。,麻 疹,2018/9/19,31,由于疫苗广泛的使用,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且发病年龄趋于向大年龄推迟。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入,这些人群中大部分是未经过疫苗保护的人群,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外来人口中麻疹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市人口,特别是外来民工建筑工地、打工子弟学校易出现麻疹疫情

14、的传播,使本市人群也受到发病的威胁。,麻 疹,2018/9/19,32,一些学校等集体单位由于疫苗接种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免疫空白人群逐年积累,隐藏者发生疫情的潜在危险。目前我国主要采取通过免疫和监测的手段加速对麻疹控制,这标志着人类与麻疹的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麻 疹,2018/9/19,33,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麻疹病人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潜伏期为721天,在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有传染性。主要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一方面,病人通过咳嗽、喷嚏排除的麻疹病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另一方面,被麻疹病毒污染的衣物等,可作为机械携带的工具,在短时间、短距离内也可起到传播

15、作用。,麻 疹,2018/9/19,34,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在麻疹疫苗问世前,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患1次麻疹,麻疹疫苗问世已有30余年的历史,目前45岁以下的绝大部分人的免疫力都来自接种疫苗后的人工自动免疫。,麻 疹,2018/9/19,35,但人工自动免疫的免疫力不如自然感染麻疹病毒后获得的免疫力持久,容易下降,甚至消失,不少母亲本人的免疫力来自人工自动免疫,传给婴儿的免疫力更弱,近年婴儿麻疹的发病比例已有所增加。,麻 疹,2018/9/19,36,学校等集体单位,由于学生长期处在人员密集,空间较小,空气不易流通的环境中,又因冬春季节空气寒冷、干燥,学生在室内活动机会多,易造成尘埃飞扬

16、,呼吸道病原体随尘埃悬浮在空气中,学生对麻疹的易感性比散居人群高,使群体的易感程度增高,虽然学生幼时接种了疫苗,若原发免疫失败或保护性抗体衰减,一旦遇到空气中麻疹病毒的刺激,仍会被感染。,麻 疹,2018/9/19,37,另一方面,幼时接种疫苗后体内已产生的保护性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逐渐下降, 隐性感染率随之增高,隐性感染是疫苗时代最常见的麻疹感染类型。,麻 疹,2018/9/19,38,症状与危害 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发热、全身疲倦,接着出现两眼发红、流泪、怕光鼻塞、流滴、咳嗽、喷嚏、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病23天口腔黏膜上出现外周有红晕的白色斑点,即为麻疹的黏膜斑,12天消失。于发病的34天后,发热增高,体温可高达40。,麻 疹,2018/9/19,39,开始出现典型皮疹,从耳后、发际开始,到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最后到掌心、足底,25天达高峰。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压之退色,严重者皮疹密集呈暗红色,这段时间症状最重。出疹3-5天达高峰后,发热开始减退,病情缓解,上呼吸道症状减轻,皮疹随之减退,初留浅褐色斑痕,经12周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