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789861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4.1 国家预算概述 4.2 预算外资金与税费改革 4.3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4.1 国家预算概述,4.1.1国家预算的内涵第一,国家预算是国家基本财政计划,是所在年度财政预期收支一览表。透过它可以清楚地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第二,国家预算是重要立法文件,即国家预算编制后必须经国家权力机构审议通过方可生效。第三,国家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下一页 返回,4.1 国家预算概述,4.1.2国家预算原则1.公开性2.可靠性3.完整性4.统一性5.年度性,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4.1 国家预算概述,4.1.3国家预算的分类 1

2、.按国家预算的技术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1)单式预算。 (2)复式预算。 2.按国家预算的内容不同,可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1)零基预算 (2)增量预算,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4.1 国家预算概述,4.1.4国家预算的体系与程序1.国家预算的体系一般来说,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财政收支的主体,也就应有一级预算。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多级政府体制,从而也就产生了国家预算的体系。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一级政府的总预算不仅包括本级一般财政收支和特别预算,也包括下级政府的总预算,从而形成完整的整个国家预算体系。,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4.1 国家预

3、算概述,2.国家预算程序(1)预算的编制(2)预算的审批。(3)预算的执行。(4)国家决算。,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4.1 国家预算概述,4.1.5我国近年的预算改革1.复式预算的完善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单式预算的方式编制预算,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是相适应的。但改革开放以后,单式预算的缺陷日益暴露,因此,从1992年起在中央和部分省市试编复式预算,而后在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明确规定,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国家预算都按复式预算的方式编制,将各项预算收支按其不同的经济性质分别编列在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之中,形成两式预算。,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4.1 国家

4、预算概述,2.编制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即以部门作为预算管理基础单位,并以部门为依托、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综合预算管理体制。2000年,我国在中央各部门(所有中央一级预算单位)率先推行部门预算,并选择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四个部门的预算上报全国人大审批,2001年范围扩大到10个部门,从2002年起全面推行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已成为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实施时间较短,部门预算存在着编制较粗略以及批复较迟缓等问题,仍需要不断完善。,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4.1 国家预算概述,3.推行零基预算为细化预算编制和为部门预算规范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应大力进

5、行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推行零基预算,对所有预算单位或预算项目有效地排列出轻重缓急的用款顺序,根据财力可能优先安排排列较前的支出项目。,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4.1 国家预算概述,4.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将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并规定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直接支付。由于这种国库管理体制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建立的,因此又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必然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减少公债的发行,也有利于财政预算资金的监督。,上一页 返回,4.2 预算外资金与税费改革,4.2.1预算外资金1.预算外资金的特征(

6、1)财政性。(2)专用性。(3)分散性。,下一页 返回,4.2 预算外资金与税费改革,2.预算外资金的历史及现状(1)重新界定预算外资金的范围,将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2)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3)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4)严格规定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5)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4.2 预算外资金与税费改革,4.2.2税费改革世界各国的财政收入格局一般都是以税为主,以费为辅。而且,规范化的收费一般只有两项:一是规费,二是使用费。相形之下,我国收费概念混乱,不同于西方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公共收费概念,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外,还有税收附

7、加、基金、集资等都属于收费范畴此外,我国收费现状混乱,表现在:一是征收混乱,许多收费单位未经主管部门批准,设立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任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乱收费、乱罚款,既给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造成沉重负担,也形成了“以费挤税”、“费重于税”局面,严重扭曲了税费关系,使规模庞大的收费游离于预算之外,严重削弱了中央财力,不利于中央财政的调控。二是使用混乱,收费单位未按规定的用途使用,随意坐支、挤占、挪用,用于发奖金、津贴,甚至设立小金库,公款私存屡禁不止,腐败现象频频发生,收费“专用性”得不到体现。,上一页 返回,4.3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4.3.1建国后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8、1. 1949-1952年的“统收统支”体制 2. 1953-1979年的预算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3. 1980-1993年的财政包干体制,下一页 返回,4.3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4.3.2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即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合理确定各级预算支出的范围。这是分税制的前提。根据现行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控制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的费用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及其他事业发展所需

9、支出。,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4.3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2.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划分(1)中央固定收入。(2)地方固定收入。(3)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4.3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科学核定地方收支基数,实行规范化的税收返还,这是分税制的调节器。为了保持地方既得利益格局,逐步达到改革的目标,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以1993年为基期年核定。按照1993年地方实际收入以及税制改革和中央地方收入划分情况,核定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收入数额(即消费税+75%的增值税一中央下划收入)0 1993年中央净上划收入全额返还地方,以保证现有地方既有财力,并以此作为以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基数。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本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1:0.3的系数确定,即本地区两税每增长1%,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则增长0. 3 %。如果1994年以后上划中央收入达不到1993年的基数,则相应扣减税收返还数额。,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4.3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4.其他(1)进一步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范围(2)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财力。(3)建立科学的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4)完善省级以下地方财政的分税制。,上一页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