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78802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近代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近代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历时30年,并且是翻天覆地的30年。,进入新时期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的社会矛盾及革命斗争的主力,同1919年五四运动前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但是,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中国民主革命的营垒壮大了,并且中国工人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对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南湖红船,嘉兴 南湖红船,上海 “中共一大”会址,随着这一事变的发生,中国革命面貌逐步地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农民革命的大发动,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由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等等。”(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5页),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概况1914年8月爆发,1918年11月结束。 战争主要在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

3、协约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之间展开。但是,它席卷了世界上的30多个国家,卷入人口15亿,伤亡总人数超过2800多万。,(1)促使欧洲走向衰落。(2)促使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兴起。(3)促进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从反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及其革命运动的高涨。(5)对中国来说,一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因此,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矛头主要是对准英帝国主义,随后,日本对中国的威胁越来越大。,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2.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

4、领导下,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概况,“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革命。它新在哪里呢?它打开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一个缺口,证明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不是永世长存的。从而给世界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展现了一种新的希望和前景,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1)它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2)它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中国革命逐步转向新民主主义。(当然,在如何正确对待苏俄学习的问题上我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3)它从多

5、方面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正因为如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人民既要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又要充分认识十月革命后有利的国际环境,树立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1.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势力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挑起的。,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迫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局部的抗日战争

6、。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战首先在亚洲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二战全面开始。占世界总入口五分之四的国家被卷入这场战争。,2.法西斯侵略者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位于波兰南部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二战中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之一。在19401945年间,约有400万人在此惨遭杀害。在这里曾创造过每天毒死6000人的纪录。,“杀人中心”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囚犯,3.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是在东方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七七事变”,血战台儿庄,3.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同情和支持,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

7、供了宝贵援助,美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很大支持,英国及法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战争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1942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互相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欧洲战场:,1942年7月,苏联红军进行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最终取得胜利(1943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

8、性的转折。,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的道路,斯大林勒格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毛泽东,1944年6月,英美盟军发动诺曼底战役,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德国法西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1944年6月6日,美、英和加拿大等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图,1945年5月7日、8日,德国代表先后在西方盟军司令部和苏军司令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德国陆军元帅凯特尔在柏林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对于日本的侵略,亚洲各国人民在长时间里进行了英勇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亚洲战场:,1944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

9、军全面展开攻势作战。,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出兵东北对日作战,8月14日,日本政府决定向盟军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和军方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日本天皇发布的投降诏书,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1.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出现新的情况,第一,几个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二,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得

10、到空前的发展、壮大。 第三,在世界广大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第四,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这些情况表明,二战后,国际帝国主义受到明显削弱和多方面牵制,而世界人民民主的力量在明显地增长。因此,国际帝国主义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各国人民革命。 也正因为如此,反法西斯世界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作了这样的论述:,“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任何国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国际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

11、巩固也是不可能的。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巩固就是这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倒三个帝国主义国家,并建立各人民民主国家,也是这样。”,2.战后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在此基础上,并逐步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1946年春,美国等日益加紧反苏、反人民的活动,鼓吹“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挑起持续多年的“冷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人过高估计美国的力量,惧怕爆发新的世界战争,主张为了实现美苏之间的妥协,被压迫国家的人民应当随之实行国内妥协。,同年8月6日,毛泽东在同来访的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进一步分析了

12、战后形势。,正是按照这种科学分析,当依仗美国政府作靠山,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时,中国共产党坚决领导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并且赢得了胜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重点:,1.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2.怎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现了哪些新面貌?,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夫失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由于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所形成的巨大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巨大的波澜,于是有了新文化运动。,

13、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科技进步、政治改革加思想解放 改造国民性,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基本口号: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称“民主”为“德先生”(Democracy)、“科学”为“赛先生”(Science),以此来概括欧洲工业文明的精髓。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

14、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自从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他们以为离开根本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仅仅依靠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通过提倡新思想、道德、文化,就可以根本改造国民性,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他们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倾向。把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绝对对立起来,把复杂的文化现象

15、作简单化处理。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一运动后来的发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全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察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的呢?,第一,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和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向往社会主义。 第三,十月革命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1923年12月,北京大学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中,列宁在全部49

16、7票中得227票,高居榜首,获得约46%的得票率,比得票数第二(当时在世界享有盛誉的美国总统威尔逊)还多176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16年回国,任晨钟报主编。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参与编辑新青年,先后任北大评议会评议员,经济、历史等系教授。俄国十月革命后,19181919年,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著名论文,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中,其中心、主力、斗争方式发生了变化。 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是青年学生,斗争方式主要是学生罢课、游行、示威等; 第二阶段: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斗争方式除学生罢课外,主要是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