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4758745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二章 相互作用,内容索引,过好双基关 回扣基础知识 训练基础题目,研透命题点 细研考纲和真题 分析突破命题点,过好双基关,1.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 2.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3.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 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 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1甲所示. (3)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细

2、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4)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如图乙所示. (5)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同.,图1,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水平互钩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可选;若不同,应另换或调校,直至相同为止. (2)使用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范围. (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轴线方向一致. (4)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2.注意事项 (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

3、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是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这是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 (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3.误差分析 (1)误差来源: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有读数误差、作图误差等. (2)减小误差的办法: 实验过程中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要按有效数字位数要求

4、和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 作图时使用刻度尺,并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研透命题点,例1 (2017全国卷22) 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 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 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 图(b)所示,F的大小为_N.,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基础考点 自主悟透,解析 由题图(b)可知,F

5、的大小为4.0 N,4.0,图2,答案,解析,(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 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解析 画出力F1、F2的图示,如图所示,答案 见解析图,答案,解析,F合的大小为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 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

6、四边形定则.,解析 用刻度尺量出F合的线段长约为20 mm,所以F合大小为4.0 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tan 0.05.,答案,解析,4.0,0.05,变式1 (2015山东理综21)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 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如图3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 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 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 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 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7、,图3,找出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O O. 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4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OA,OB段的拉力记为FOB.图4,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5的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cm.,解析 作出Fl图象,如图甲所示,求得直线的截距即为l0,可得l010.0 cm,答案 见解析图 10.0(9.8、9.9、10.1均正确),图5,答案,解析,(2)测得OA6.00 cm,OB7.60

8、cm,则FOA的大小为_N.,若OA6.00 cm,OB7.60 cm, 则橡皮筋的弹力为Fkx50(6.007.6010.00)102 N1.80 N 则此时FOAF1.80 N,答案,解析,1.80(1.701.90均正确),(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6中作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图示.,解析 FOBFOA1.80 N,两力的合力F如图乙所示.,答案 见解析图,图6,答案,解析,(4)通过比较F与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解析 FOO的作用效果和FOA、FO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F是FOA、FOB两个力的合力,所以通过比较F和FOO的大小和方向,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解析,

9、FO O,变式2 (2015安徽理综2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一点,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如图7所示.请将以下的实验操作和处理补充完整: (1)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O; (2)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沿每条细绳(套) 的方向用铅笔分别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相应的点连 成线;,图7,(3)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位置O,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3,_ _;,解析 此步骤中应记录此

10、时拉力的大小和方向,结合(2)的操作,(3)中横线应填写:沿此时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这些点连成直线.,答案,解析,沿此时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这些点连成直线,(4)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F1、F2、F3; (5)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 (6)比较_的一致程度,若有较大差异,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后再次进行实验.,解析 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需要比较F和F3的大小、方向是否一致,故(6)中横线应填写F和F3.,答案,解析,F和F3,实验拓展创新的两种方法 以本实验为背景,以实验中操作的注意事项、误差来源设

11、置条件,或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 1.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迁移,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创新,能力考点 师生共研,2.实验器材的改进,例2 某小组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8甲所示的实验:在一个半圆形刻度盘上安装两个可以沿盘边缘移动的拉力传感器A、B,,图8,两传感器的挂钩分别系着轻绳,轻绳的另一端系在一起,形成结点O,并使结点O位于半圆形刻度盘的圆心.在O点挂上重G2.00 N的钩码,记录两传感器A、B的示数F1、F2及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1、2,用力的图示法即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当F11.00 N、F21.50 N,145、230时,请在图乙中用力

12、的图示法作图,画出两绳拉力的合力F,并求出合力F_N.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 先画出力的标度,根据题中所给的数据,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力的图示并求合力F2.01 N.,答案 如图所示,2.01(1.972.05),答案,解析,(2)该组同学在实验中,将传感器A固定在某位置后,再将传感器B从竖直位置的P点缓慢顺时针旋转,得到了一系列B传感器的示数F2和对应的角度2,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F22图象, 由图丙可知A传感器所处位置的角度1_.,答案,解析,变式3 某同学尝试用橡皮筋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两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

13、、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 条橡皮筋的一端与细绳连接,结点为O,细绳下挂 一重物,两橡皮筋的另一端也都连有细绳.实验时, 先将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固定在墙上的钉子 A上,另一条橡皮筋任其下垂,如图9甲所示;再将 另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固定在墙上的钉子B上, 如图乙所示.,图9,(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 a.两橡皮筋的另一端连接的细绳a、b长度要相同 b.要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要测量图甲和图乙中橡皮筋的长度 d.要记录图甲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 e.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解析 首先应明白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即用橡皮筋的伸长量来表

14、示弹力的大小,所以实验中一定要测橡皮筋的长度,而没必要关心细绳a、b的长度,选项b和c中的操作是需要的,为了确保力的合成的等效性,需要记录题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选项e中的操作是必需的.,答案,解析,(2)对该实验“两条相同的橡皮筋”的要求的理解正确的是_. a.橡皮筋的材料和原长相同即可 b.橡皮筋的材料和粗细相同即可 c.橡皮筋的材料、原长和粗细均要相同,解析 为了能用橡皮筋的伸长量表示弹力大小,满足Fkx,应让k值相同,即橡皮筋的材料、粗细、原长均要相同,选项c正确.,答案,解析,变式4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记录纸如图10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

15、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答案 见解析图(F合4.64.9 N都算对),解析 作出的图示如图所示.,图10,答案,解析,(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

16、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 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12所示.过O点作 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 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a、 Fb的大小关系为_.,FaFb,图11 图12,答案,解析,解析 重物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于重力不变,两次实验时,橡皮筋拉力FT的方向相同,故水平拉力F大小相等,即FaFb.,(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 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