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oimc12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757853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oimc12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oimc12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oimc12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oimc12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oimc12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oimc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oimc12(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法律法规,目前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 有关的法律法规 传染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要求 医疗机构的职责和法律责任,一、传染病防治面临的形势 1、传染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近年来,传染病再度肆虐人类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一批被认为早已得到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二是新发现了数十种新的传染病。,前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长中岛宏先生在1996年度世界卫生报告中惊呼:“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性传染病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疟疾、结核病这些严重的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地方正气势汹汹地卷土重来。另外,HIV/AIDS、埃博拉出血热这些新的高发的传染病正以一

2、种空前的速度出现。,在已被控制而死灰复燃、重新肆虐人类的传染病中,结核病、性病、白喉、登革热、霍乱、鼠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及疟疾等最为突出。,近30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先后发现的近40种新传染病 1983年发现的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 1993年发现的由汉坦病毒分离株引起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1995年发现的由庚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庚型肝炎等; 1997年发现的朊病毒? 引起的疯牛病,人克雅氏病; 2002年11月16日发现的SARS! 近2年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今天正在发生流行的手足口病!,人禽流感患者,2、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出现为传染病防治增加了巨大的难度病原体繁殖很快

3、,进化也很快,其一天中的变化,可能相当于人类一千年中的进化,耐药细菌不断出现,人类在这场“竞赛”中处于很不利的地位。根据WHO的一份报告称,目前药物失去作用的速度与科学家发现新药物的速度差不多,然而滥用抗生素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也许有一天人类将会面对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制服的“超级病原体“,象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耐药的结核菌感染都是使人类束手的“超级感染“。,5名大夫共处罚4800万美元,3、目前,医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患者医疗知识不断增高,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4、医疗服务市场已经成为社会的议论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实施,目前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医院已

4、经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二、传染病监管有关法律法规 1、综合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通知(卫发电2003142电),2、专业性法规 艾滋病防治条例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病源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消毒管理办法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3、技术规范和标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内窥镜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

5、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三、传染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要求 (一)领导重视程度尚需加强 (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方面 (三)计划免疫接种方面 (四) 一次性医疗用品、药品、检验试剂的使用管理 (五)重点科室消毒感染管理 (六)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七)医院自身防护措施不力,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不强 (八)医疗救治方面,next,next,next,next,next,next,next,next,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尚需加强许多医院没有专门的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没有成立专门的医院消毒感染管理科室。 传染病防治法第21条明确规定: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部

6、门或人员承担传染病报告及预防控制等工作;,卫医发2004292号 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于今年十月底前建立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消毒感染人员配备不合理,感染人员数量不足,大多数医院仅配备了护理人员,没有临床大夫,感染人员只能参与一般的消毒监测、感染情况的调查,所干的日常工作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没有能力参与临床感染的诊断治疗以及耐药性的合理使用,也不能定期对医院感染项目进行评价和研究,科研项目少,因此不能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设备及管理手段落后 没有独立的检验室和检验人员,没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仅凭手工方式、经验汇总处理资料,工作效率低。 临床大夫的传染

7、病防治、院内感染意识有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感染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有关的感染知识、消毒隔离知识欠缺。,出席中华预防医学会举办的“由非典引导的公共卫生思考”研讨会上,医学专家认为:非典在医院传播,与临床医生普遍缺乏预防医学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差、防护措施不到位密切相关。,back,(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问题严重 1、医院诊室无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或登记不全突发公共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27条明确规定: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与肺结核相关的门诊还必须有肺结核报告登记本。,门诊日志登记要求:门诊日志项目要登记齐

8、全,内容要包括时间、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初诊(复诊)、初步诊断、处理情况等。,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2、疫情漏报现象普遍且十分严重 有的内科医生坐诊多年从来没有报告过一例传染病; 有的医院性病科和肝炎科甚至整个医院开诊多年也从未报告过1例传染病; 检验科特别是门诊病人疫情漏报问题严重 医院门诊登记和医院报告数量相差很大;,3、疫情报告不及时2003年11月7日卫生部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

9、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

10、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应当在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4、没有按要求开展网络直报工作;县(市、区)级以上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实现计算机网络直报,乡(镇、地段)级责任报告单位应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或采集器的网络直报。,back,(三)计划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医院擅自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工作2、擅自开展群体性的免疫接种工作3、疫苗购进渠道不合法4、疫苗接种资料

11、保存不完善5、不合理收费,1、医院擅自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河南省计划免疫条例第十条规定, 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应当在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下,承担本责任区内的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责任区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划定。,2、擅自开展群体性的免疫接种工作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县市级 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备案;省 级 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3、疫苗购进渠道不合法目前,许多医疗机构预防接种门诊为了获得高额利益,从没有获得疫苗经营资格的供应商处购进大批廉价疫苗,其中不乏有假冒伪

12、劣疫苗。,一类疫苗供应:,疫苗生产企业或 疫苗批发企业,省疾控,市疾控,县区疾控,接种单位,乡卫生院,村卫生室,二类疫苗供应:,疫苗生产企业或 疫苗批发企业,省疾控,县疾控,市疾控,接种单位,4、疫苗接种资料保存不完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应当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接收、购进记录。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5、违规收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接种单位接种第一类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接种单位接种第二类疫苗可以收

13、取服务费、接种耗材费,具体收费标准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back,(四)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药品的使用管理 1、存放和使用过期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药品等 在2001年全省医疗机构检查中,共检查了29家医疗机构,发现26家存放和使用过期药品、检验试剂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共341种,其中过期一次性医疗用品42种,过期药品120种,过期试剂179种。,某医院存放使用过期产品54种,其中一次性医疗用品9种,药品10种,试剂35种;问题严重的是计划生育门诊手术室存放和使用过期的165宫内节育器和缩宫素,门诊化验室和新病房楼化验室存放和使用过期血型定型试剂,急诊内科和

14、二内神经一病区存放和使用过期青霉素。,2、采购消毒产品、医疗用品、检测试剂方面把关不严, 索证不规范、购进不合格产品检查中发现29家医院中普遍存在把关不严,索证不规范的现象,购进和使用无中文标识产品、三无产品、标识不全产品。,3、进口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混乱进货把关不严,普遍存在着使用科室和个人从不同渠道购入后经器材科登记入帐的现象;大部分进口产品没有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注册证,都不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销售;产品不是针对中国用户而生产的,产品包装不标准,无中文标示、无有效期、无卫生许可证、无厂名厂址等;使用管理不当 进口产品由科室使用和保管,供应室、感染办不了解其使用处理情况,普遍存在着消毒

15、后重复使用及用后不处理的现象,4、部分医疗机构存在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现象注射时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进行计划免疫时,一针扎到底或只换注射针头不换针管;进行皮试和胰岛素注射时只换针头不换针管。给病人加药时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虽小闯祸大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滥用注射或重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针头造成800万1600万人感染乙型肝炎,230万470万人感染丙型肝炎,8万16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小针闯下的大祸,真是触目惊心。,5、消毒剂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使用低效消毒剂浸泡需达到灭菌的医疗器械 多家医院没有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仍采用75%酒精浸泡医用缝合线,如: 医院门诊换药室、 附院门诊外科手术室及门诊眼科、 医院外科病房换药室及手术室、 医院手术室;,附院门诊手术室、 附院妇科门诊手术室使用75%酒精浸泡节育环,达不到灭菌效果。医院使用新洁尔灭浸泡需灭菌的缝合线、医疗器械, 门诊针灸室使用酒精浸泡三棱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