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综合能力培训材料)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757458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综合能力培训材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综合能力培训材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综合能力培训材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综合能力培训材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综合能力培训材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综合能力培训材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综合能力培训材料)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人类行为 第二节 社会环境 第三节 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的含义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一)人类需要的含义,需要: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的需要通常以愿望、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 其发展变化受到社会生产发展和财富分配性质的制约 生物性需要的实现方式也受到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制约

2、,(二)人类需要的层次,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 3.莫瑞的需要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人的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安全需要: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各种威胁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友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自尊与他尊 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潜能 只有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 局限和不足 忽视理想信念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因素的影响,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三)人类需要的类型,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生物性需要:延续和发展自己的生命 社会性需要:维持人们

3、的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智力、道德和审美等方面 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 间接需要:概括抽象,理想、志向等形式 直接需要:具体需要,二、人类行为的含义和类型,(一)人类行为的含义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三)人类行为的特点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一)人类行为的含义,行为: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和外部的反应 几种观点: 行为主义学派:S-R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B=f(S.A) 勒温:B=f(P.E),(二)人类行为的类型,人类行为的起源: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 行为对社会的作用: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划分标准 内省适应性

4、标准 统计规律 社会规范与价值 行为适应性标准,(三)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 多样性 动态性 指向性 可控性 发展性,(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物因素:通过遗传基因影响人的成长 心理因素:心理认知;情感;需要和动机 社会因素,第二节 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的含义与特点,社会环境的含义 社会环境是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随着人类文明的演

5、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社会环境的特点 多样性;复杂性;定性:稳定性;变化性,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家庭 朋辈群体 学校 工作单位 社区 文化 大众传媒,家庭,家庭对个体影响的途径是通过家庭教养方式 纵向影响: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事件,宏观层面展开 横向影响: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属微观层面 类型: 娇纵型:盲目溺爱与疏于管束 支配型:过分溺爱与严于管束 专制型:缺少爱心或耐心,管理方式粗暴 放任型:缺少爱心、耐心和责任感 冲突型: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 民主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朋辈群体,朋辈群体: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组成 朋辈群体的作用 对个体的认知发展

6、、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以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 朋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往往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学校与工作单位,学校的作用 进行正规教育,传授科学技术知识 灌输社会的价值规范,教育学会遵守规章制度,学习扮演各种角色 工作单位 使个人学习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 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调适自我行为,社区,社区的影响: 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特征 社区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 对社区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社区成员对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文化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 文化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

7、影响:六个方面,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第三节 人生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一、婴幼儿阶段 二、学龄前阶段 三、学龄期阶段 四、青少年阶段 五、青年阶段 六、成年阶段 七、老年阶段,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婴幼儿阶段,人的婴幼儿阶段:出生到3岁左右,有大脑发育迅速、行为上开始目标取向、语言能力发展、开始形成依恋性等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特征 (一)婴儿阶段的主要特征 (二)婴幼儿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婴儿阶段的主要特征,生理发

8、展:身高、体重、大脑、动作发展迅速、独立行走、用手操作物体; 认知与心理发展: 认知发展 情绪发展:母婴依恋 语言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 游戏伙伴阶段 退缩阶段 自我意识出现阶段,(二)婴幼儿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偏差行为:拒食、允吸手指、咬指甲和心理自闭等,二、学龄前阶段(3-6岁左右),1、学龄前的主要特征 1)生理发展:智能增长迅速、大肌肉发育逐渐成熟 2)认知与心理发展:语言迅速发展,并促进思维发展 3)社会性发展:从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区分他人与自我,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2、学龄前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口吃、攻击以及沉迷于电视等,三、学龄期阶段(6-12岁左右),1、学龄期的主要特征 1)生理发

9、展:身高、体重、骨骼等身体系统都有进一步发展,也促经技能发展 2)认知与心理发展: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3)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道德、社交进一步发展 2、学龄期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和学习困难,四、青少年阶段,1、青少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特征 1)生理发展:出现第二性征并开始具有生殖能力 2)认知和心理发展:抽象逻辑的发展、情绪发展的两级性 3)社会性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 2、青少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早恋、犯罪和适应不良,五、青年阶段,1、青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特征 1)生理发展:个体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呈现稳

10、定状态 2)认知和心理发展:感知、记忆、想象力都达到成熟水平,进入人生最佳时期 3)社会性发展: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三方面的发展 2、青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角色转换与冲突、工作上的歧视问题、婚姻家庭的调试问题,六、中年阶段,1、中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特征 1)生理发展:各种生理机能不断变化时期、更年期 2)认知与心理发展:认知发展错综复杂 3)社会性发展:情感趋于稳定、婚姻中责任感增强、事业成败的关键时期 2、中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何度过更年期、适应婚姻关系的变化、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其他问题,七、老年阶段,1、老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特征 1)生理发展:生理功能发生退化 2)认知与心理发展:认知成熟稳定也出现衰退,思维也逐渐衰退 3)社会性发展:由在职者变为退休者、由照顾者变为被照顾者、由有配偶者变为鳏夫或寡妇 2、老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无用感、生活困难、孤独感、疾病的折磨,本章小结,人类需要的界定和特点有哪些?需要的层次和类型怎样?何为人类行为?人类行为的特点和类型有哪些? 何为社会环境?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怎样? 每一个人生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情况怎样?会遇到哪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