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单元整合12岳麓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757291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48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单元整合12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单元整合12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单元整合12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单元整合12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单元整合12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单元整合12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单元整合12岳麓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知识整合建构,-2-,-3-,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3.隋唐:隋朝盛极一时,昙花一现;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偏东南一隅,文人具有强烈的救亡图存的

2、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元曲繁荣。,-4-,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5-,对点训练 1.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珍品,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等的第一手资料。材料意在说明清明上河图( ) A.开创了新的绘画模式 B.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C.受到现代艺术家重视 D.是当时太平盛世的刻画,答案,解析,-6-,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结局及其原

3、因,-7-,对点训练 2.(2017天津河东一模,5)“地圆学说”在西学东渐的进程中传入中国,遭到了保守学者的怀疑。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在不得已一书中“质问”汤若望:“若然则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总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下列科技成果能解决杨光先疑问的是( ) A.进化论 B.经典力学理论 C.相对论 D.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答案,解析,-8-,多维视角纵横对比型非选择题的特点及解题技法 【题型特点】 此类题型的设问直接明了,通过不同类型

4、的对比角度来设问,考查纵向、横向比较及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跨度,符合历史学科的思维特点,即通过时空转换培养发散思维。常见的对比模式主要有四种:中外对比、西方与西方对比、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观点的对比、纵向对比。,-9-,【解题模板】 (1)提取材料信息。首先阅读题目设问,然后带着已经掌握的设问信息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这种有目的地阅读材料,在考场上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节约做题时间。 (2)联系所学知识。对通过阅读材料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有效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教材知识冗长庞杂,要提炼出对解决本题有用的教材信息。 (3)时空转换。找准对比的核心词、关键点,有的放矢地对比,

5、切勿偏离主题。 (4)有效组织答案。通过阅读材料及联系教材,梳理出回答问题的素材,但这些都是零散的素材,或者说是没有经过加工的素材。因此,最后一步就是要把收集到的零散的素材根据设问进行组织和串联,并用历史的语言进行作答。,-10-,押题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颉刚在为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一书所作的序中曾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

6、孙中山的观点影响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11-,材料二 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年考试内容 改革述评(中国考试2017年第3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

7、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12-,参考答案: (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影响深远。 原因: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代化的现实需要。 (2)异: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 同: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 看法: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

8、创新。,-13-,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以迄于明清”得出延续时间长;根据材料一“时加修正”得出不断发展完善;根据材料一“防闲之法益密”得出选拔方式规范;根据材料一“取人之道益公”“孙中山的观点影响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得出公平公正,影响深远。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代化的现实需要。,-14-,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得出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根据材料二“高考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得出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相同点”根据前面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