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35宋明理学岳麓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757286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28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35宋明理学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35宋明理学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35宋明理学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35宋明理学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35宋明理学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35宋明理学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件35宋明理学岳麓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5讲 宋明理学,-2-,1,2,3,考情分析,1.(2014课标全国,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解析,-3-,1,2,3,考情分析,2.(2014课标全国,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解析,-4-,1,2,3,考情分

2、析,3.(2013课标全国,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解析,-5-,考情分析,1,2,3,-6-,一、兴起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主张重兴儒学。,-7-,二、思想内容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二程”(北宋)和朱熹(南宋)。 (2)基本主

3、张:天地万物的始源是“理”;求理方法是格物致知;个人修养准则是“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 基本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求理方法:发明本心。 (2)王守仁(明中期) 思想核心:致良知。 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8-,他山之石北宋五子(人民版) (1)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4)程颢、程颐: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4、。,-9-,三、影响 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等;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凸显人性的庄严。 2.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10-,主题一,主题二,鹅湖之会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教你读史】 材料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以心及物而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11-,主题一,主题二,【方法技巧】,-12-,主题一,主题二,【思维

5、提升】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13-,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 1.(2017湖南十三校一模,3)“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龄)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朱熹主张探究万物以掌握科学 B.二陆认为穷理只需反省内心即可 C.辩论双方对理的理解截然对立 D.辩论发生在江西庐山的鹅湖书院,答案,解析,-14-,主题一,主题二,哲思明理宋明理学的特点 【名家评史】 材料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

6、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5-,主题一,主题二,【材料解读】 作者认为:(1)理学是中国古代最精致、最完备的理论体系;(2)理学影响巨大深远,积极影响主要是,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强调通过自身的道德完善达到理想的人格建树,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消极影响主要是,为了维系专制统治,而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望,妨碍了人的潜能的发

7、挥。,-16-,主题一,主题二,【思维提升】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吸收借鉴佛、道的形而上学,并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17-,主题一,主题二,对

8、应训练 2.(2017山东济宁一模,27)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D.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答案,解析,-18-,辩证地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方面 (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

9、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 (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3)夸大了“心”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19-,对应训练 (2017江苏无锡模拟,4)李约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李约瑟高度评价朱熹主要是侧重于( ) A.理学集大成的历史地位 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促成海外朱子学派建立 D.求科学之真的精

10、神,答案,解析,-20-,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21-,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

11、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并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 (2)根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2-,思路导引: 第(1)

1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的儒学研究成果”“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根据材料一“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得出儒学家关注社会;第二小问“路径”,根据材料一“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编撰童蒙须知”得出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根据材料一“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得出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23-,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得出朱熹的传播对象是士大夫阶层,而王阳明将传播对象发展到普通民众;根据材料二“王阳

13、明的致良知”“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得出朱熹的认识论是“格物致知”,王阳明的认识论是致良知;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简易直接为特色”“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得出有利于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二“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得出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24-,第(3)问,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得出儒学的世俗化,根据材料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得出儒学的社会化;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一“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的儒学研究成果”“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得出辩证继承,创新发展,根据材料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得出面向大众,联系实际。,-25-,参考答案: (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 (2)不同 传播对象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 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 (3)趋势:世俗化、社会化。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