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756676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学生发展为本,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南京市人民中学 译 林 出 版 社,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回顾一、简历二、突破与成就三、主要问题 关于课标修订 一、修订依据 二、指导思想 三、修订原则 四、关注重点 关于2011年版课标 一、理念 二、课程目标及分级标准 三、实施建议 四、附录,一、英语课程改革实施十年简历 199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标研制小组成立,学科课程标准开始起草 2000 研制标准的同时修订教学大纲 2001 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秋季在实验区开始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启动高中课改 2002 多期的“新课程国家级骨干培训者培训”

2、 2003 高中课标(实验)颁布;启动修订课标(实验稿) 2004 首批实验区的初中学生毕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改革试点;广东等四省区开始高中课改实验,2005 国家科学教育规划“十一五”课题;江苏进入高中课改 2006 浙江、安徽、辽宁、黑龙江等省进入高中课改 2007 高中课改实验区进行高考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校本教研新模式探讨;课标修订组成立,调研,征求意见,展开修订工作 2008 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的调研和修订 2009 教育部在南京召开课程改革工作会议 2010 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基本完成,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 2011 课程标准做最后修订;12月正式颁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

3、11年版),二、英语课程的主要突破与主要成就 主要突破1. 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理念2. 构建了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 解决了课程理念与目标设置的一致性问题 明确了知识与技能的辩证关系 突出了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 将英语学习策略列入课程目标体系3. 建立了连贯、衔接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 奠定衔接的生源基础 创建衔接的心智条件 提供衔接的能力支持 促进衔接的本土化运作4. 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主要成就 1. 新课程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2. 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3.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影响 4.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材

4、的变革 5. 课程标准带来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变化 6. 课程改革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英语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 英语学习的目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2. 课程的核心理念与多年形成的教学常规和行为的冲突 3. 课程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教学难度问题 4. 考试内容未能与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完全同步 5. 中小学衔接问题 6. 小学英语课程发展的瓶颈 7. 英语课堂教学尚存在的问题 8. 教师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关于三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的说明,200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内容。 2003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取代2001年实验稿中的高

5、中部分。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内容,取代2001年实验稿小学和初中部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正式国家课程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重质量的目标,这一目标成为此次修订的出发点。 各地对课标 高度认同,由此确立了课标基本框架和目标体系保持不变的原则。 对课标修订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于可操作性方面,特别希望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指导。,关于课标修订,一、课标修订的依据,二、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思想; 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 巩固和深化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着力解

6、决十年改革尚未解决的问题; 适应未来十年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三、课标修订的原则,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 在保持课标总体结构和目标体系不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部分具体目标要求,以更好地反映全国广大地区的教学实际水平和未来发展需求;,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实施建议等部分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 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充分考虑小学段和初中段英语教学的特点,分别提供具体指导以及教学和评价案例,反映课程改革十年以来的实践成果,加强指导和可操作性。,四、课标修订的关注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学科中的渗透

7、; 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 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 对相关热点问题的回应:“任务型教学”、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关于2011年版课标,一、理念(课标的“第一部分 前言”)为什么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在中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地区,相当多的外语(特别是英语)学习者在生活或工作中并不使用外语(包括不能使用、不需要使用等情况)。,英语课程对国家发展具有什么价值? 英语课程对学生发展具有什么价值?,对

8、国家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 英语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与各国青少年的沟通与理解, 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有利于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

9、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为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为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奠定基础。,1. 课 程 性 质,2011年版:双重性质工具性、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确认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问题:不管是否使用外语,学习外语都是有意义的。学习外语不仅可以(可能)使学生获得一种

10、学习和交流的工具,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情感、跨文化交际、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2. 课 程 基 本 理 念,课程理念的比较,传授,讲解,记忆,启发,思考,探究,课本中心 课堂中心 教师中心,活动中心 任务中心 学生中心,TS;TSs,TS(s);SS; SSs;SsSs;,被动听讲, 死记硬背,积极参与 合作学习,知识传授者,课堂控制、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资源提供者,统一标准,整齐划一,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英语课程基本理念(2001年版),(一)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四)倡导积

11、极学习,采用活动途径 (五) 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六)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基本理念(2011年版),(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三)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四)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 科学发展观 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 立足国情 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 以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以

12、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 标,使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也注重优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有 效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 课 程 设 计 思 路,高中阶段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体系:,二、课程目标及分级标准(课标的“第二、三部分”)在2011年版中使用“总目标”、“分级目标”(第二部分)和“分级标准”(第三部分)三个概念;总目标提供了课程目标的核心框架, 即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分级目标是总目标的整体细化,即从一至五级分别对总目标的五个方面进行描述;分级标准是实现总目标和分级目

13、标的达标标准,既是教育教学内容,又是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分级标准是递进和涵盖关系,高级别自动涵盖低级别的要求。,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动机兴趣,资源策略交际策略调控策略认知策略,意识和能力跨文化交际 文化理解 文化知识,话题功能语法词汇语音,写读说听,英语课程 目标结构,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

14、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1. 英语课程总目标,二级(六年级达标) 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 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步形成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

15、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能根据提示简要描述一件事情,参与简单的角色表演等活动。 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异同。,三级(初中七年级),有明确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 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境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能表达简单的观点。能读懂常见文体的小短文和相应水平的英文报刊文章。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简短的叙述、说明、指令、规则等。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

16、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 能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异同。,四级(八年级),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相关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 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五级(九年级),3.分级标准,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五个级别)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二级、五级) 情感态度(二级、五级) 学习策略:基本策略(二级);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五级) 文化意识(二级、五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