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疾病影像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756414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部疾病影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眼部疾病影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眼部疾病影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眼部疾病影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眼部疾病影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部疾病影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部疾病影像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眶病例影像学习,医院CT/MR室,病例一,病史:男,59岁,腹胀2月,加重伴腹痛入院半个月。诊断肝硬化、肝癌伴肝内转移、门静脉瘤栓,肾功能差。 化验:乙肝阳性,AFP正常,AFP 673单位 AST 871单位,AX T1WI,AX T2WI FS,AX T1WI FS +C,SAG T1WI FS +C,COR T1WI FS +C,结论 临床证实为眼眶转移瘤,鉴别诊断一,泪腺肿瘤:肿块状增大,边清质匀,可向眶尖延伸。泪腺窝可有开大,但骨壁完整。增强扫描肿瘤轻中度强化。泪腺恶性肿瘤相对较少,可为多形性腺瘤恶变、原发性恶性混合瘤或腺样囊腺癌等,影像改变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呈浸润状,侵犯

2、眼球或眼外肌时与之分辨不清,泪腺窝骨质可有蚕食状侵蚀或大块状破坏等恶性肿瘤征象。,鉴别诊断二,泪腺型炎性假瘤:泪腺弥漫性增大,但基本保持正常泪腺形态,泪腺窝少有开大,增大的泪腺后角仍为锐角,而泪腺肿瘤时后角圆钝,呈弓状开大。T1WI、T2WI较肿瘤信号低。,眼眶转移瘤相关知识点,原发癌在儿童多为神经母细胞瘤和尤文氏肉瘤;而成人则多为乳腺癌、肺癌、膀胱癌、胃肠道、肾癌、前列腺癌及甲状腺癌等。 肿瘤可转移至眼眶的脉络膜、眶壁、球后或眼外肌。 眶壁转移癌以神经母细胞瘤和肺癌多见。前者表现:单侧或双侧眼眶外壁软组织肿块,向眶壁两侧膨出,眶壁蚕食状骨质破坏,可有放射状骨膜反应。后者:多转移至眼眶外壁,骨

3、质破坏可较局限,但多数为破坏碎裂的骨质呈雪花状散落在肿块内,颅内和颞窝均可受侵。,病例二,病史:女,64岁,主诉左眼无诱因突出半年余,伴疼痛,左眼红,眼球运动自如。曾在外院诊断青光眼并治疗无效。 其他病史:高血压发现一年,肺结核治疗九个月。,AX T2WI FS,SAG T2WI FS,AX T1WI,AX T1WI FS +C,COR T1WI FS +C,SAG T1WI FS +C,鉴别诊断一,海绵状血管瘤 成人(中年女性居多)最常见的眼眶良性肿瘤,多为单侧眼眶单发病灶。常位于肌锥内间隙,也可在泪腺区、眼球内侧等部位,有完整包膜,生长缓慢。 肌锥内间隙内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部分有浅分叶

4、,边缘光滑锐利,境界清楚,密度多均匀一致。眶尖常留有正常脂肪形成的三角形低密度区,称为“空三角征”。如肿瘤内见到静脉石,则可明确诊断。 增强扫描强化过程具有特征性。,鉴别诊断二,神经鞘瘤 起源于神经末梢鞘膜的雪旺氏细胞,多为良性,少数为恶性。可位于眼眶任何部位,肌锥内居多。肿瘤细胞排列分为实性细胞区Antoni A和散在分布于疏松粘液基质的Antoni B两种方式。 扫描见球后类圆形肿块,常达眶尖,眶尖脂肪消失,典型改变为肿瘤内有大小不等的囊变区,无钙斑,强化效应明显。,鉴别诊断三,脑膜瘤 主要指眶内异位脑膜瘤,较少见。 CT扫描见球后长圆形肿块,因无包膜形态不甚规则,密度均匀,可有细小钙化点

5、,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MRI扫描T2加权像肿瘤呈与脑实质近似的等信号,明显低于海绵状血管瘤的高信号。,结论 手术证实为血管粘液瘤,病例三,病史:左眼泪腺肿物切除三个月后复发,病理证实为腺样囊腺癌。,AX T1WI,COR T1WI,AX T2WI FS,COR T2WI FS,AX T1WI FS +C,SAG T1WI FS +C,鉴别诊断,淋巴瘤 眼眶淋巴组织主要分布在眶隔前部,如眼睑、结膜及泪腺等部位,眶隔之后无淋巴组织,因此,眼眶恶性淋巴瘤首先发生于眼眶前部,然后多沿肌锥外间隙向眼眶后部侵犯,也可侵入肌锥内间隙生长。 典型改变为眼睑及包绕眼球的半环状肿块、以及由泪腺或眼睑至眶尖的肌

6、锥外间隙肿块,横断面为长条状肿块,冠状面为“口”字形,密度均匀,轻度强化,骨质多无破坏。,鉴别诊断,炎性假瘤多有炎症性疼痛,病变可累及泪腺、球壁和眶内,造成泪腺肿大、眼环增厚、眼外肌肥厚及眶内肿块等改变;发病较急者,增强扫描强化效应较明显;而病史较长者,肿块纤维组织增多,注入造影剂强化不明显;MRI扫描T2加权像多为低信号;服用糖皮质激素可缓解,停止服用药物后,症状可反弹;病灶很少沿孔道波及其它结构。,腺样囊腺癌相关知识点,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除唾液腺外,偶可见于鼻、鼻咽部、鼻窦、咽部、泪腺和耵聍腺等部位。 肿瘤易侵犯神经并沿神经扩散,肿瘤常沿神经扩散,腮腺的腺样囊性癌常引起面瘫,发生于

7、下颌下腺及舌下腺者可累计舌神经和舌下神经,引起患侧舌痛、舌运动受限。发生于腭部小涎腺者则易于侵犯邻近的骨组织,并可沿腭大神经逆行扩散,侵犯翼腭窝和颅底,引起疼痛、麻木。 肿瘤浸润性极强,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有时肉眼所见似乎为正常组织,但在显微镜下却常见有瘤细胞浸润。,腺样囊腺癌相关知识点,手术后易复发,复发率可高达30%50%。 肿瘤易侵入血管,沿血循环发生远处转移。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发生远处转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最常见转移到肺。故术后应采用化疗,并定期作胸片检查,以确定有无肺转移。 颈淋巴结转移率低,故一般不需进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腺样囊性癌一旦侵犯骨质,常以散在的瘤细胞团沿骨髓

8、腔浸润,初期骨质破坏并不明显,X线片多无阳性征象,不能依据有无骨质破坏来判断颌骨是否被肿瘤侵犯,这在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腺样囊性癌中多见。,腺样囊腺癌的病理,大体观呈圆形或结节状,大小不等,质稍硬。仅少数有包膜,且常不完整,向周围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剖面呈灰白色或白色,质地均匀偶见透明条索、出血和囊性变。 腺样囊性癌的间质结缔组织多少不一,常见丰富的透明样物质, 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有两型,即导管内衬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WHO分类根据肿瘤细胞形成的组织结构分为三种亚型,即腺样(筛孔状)型、管状型和实质型,其中以实质型恶性程度最高。,谢谢!,病变呈等T1稍长T2信号并明显强化,发生于泪腺眶部,沿眶外

9、壁向后生长,邻近眶壁骨质欠规整,泪腺癌,左侧泪腺混合瘤。发生于左侧泪腺眶部、类圆形、边界清晰,后缘圆钝,信号欠均匀并明显强化,右侧泪腺淋巴瘤。病变累及泪腺眶部和睑部,等T1等T2信号,轻度强化,沿眶壁塑形生长,左眼泪腺炎性假瘤术后一年多,术后两个月右眼出现红肿热痛,临床诊断炎性假瘤,左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左侧眶内软组织肿块稍长T1长T2信号,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前缘可见线状低信号,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动态增强扫描示病变呈以点代面的渐进性强化,左侧眼眶内神经鞘瘤 位于肌锥内间隙,圆形、等T1不均匀长T2信号,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晰,左侧视神经鞘脑膜瘤。左侧眶内肿块呈等T1等T2信号,明显均匀强化视神经眶内段被包绕,形成“双轨征”,通过视神经管后在颅内反折累及前、中颅底及鞍结节脑膜,不累及视交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