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线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736064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线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线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线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线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线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线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线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 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用符号表示为 .,平面外,a,b,且aba,此平面内,(1)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平面外一条直线;平面内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关键是证明两直线平行,证两直线平行是平面几何的问题,所以该判定定理体现了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 (3)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有以下方法:一是判定定理;二是线面平行定义;三是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与另一个平面 ,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为:.,相交直线,平行,a,b,abP,a,b,(1)

2、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时,两直线是相交直线这一条件是关键,缺少这一条件则定理不一定成立 (2)证明面与面平行常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而证线面平行又转化为证线线平行,逐步由空间转化到平面 (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有: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定义 (4)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也具有传递性.,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 ,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 与该 用图形表示为:用符号表示为: ab.,平面平行,交线,直线平行,a,a,b,(1)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是证线线平行的一个途径 (2)证线线平行的途径还有:三角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平面内平行线

3、的判定定理、平行公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等.,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 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 平行 用图形表示为:用符号表示为:ab.,平行平面,交线,,a,b,由两个平面平行来推证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必须是这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的交线.,1直线a,则 ( ) A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 B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 C平面内不存在与直线a垂直的直线 D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垂直,解析:如右图,在正方体中,直线BC平面AC,但是平面AC内的直线BC和AD均平行于直线BC,所以A错;直线ABBC,直线CDBC,即平面AC内有两条直线垂

4、直于BC,所以C和D错,应选B. 答案:B,2六棱柱的表面中,互相平行的面最多有几对? ( ) A2 B3 C4 D5 解析:当六棱柱的底面是正六边形时,互相平行的面最多,侧面中有3对互相平行,两底面互相平行,则此时有4对 答案:C,3已知直线a,b,c及平面,下列条件中,能使ab成立的是 ( ) Aa,b Ba,b Cac,bc Da,b 解析:a,b,则ab或a,b异面,A错;a,b,则ab或a,b异面或a,b相交,B错;a,b,则ab或a,b异面,D错;事实上,ac,bc,则ab,这是公理4,所以C正确 答案:C,4(2009福建厦门模拟)设l,m,n是三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

5、给出下列命题: 若ln且mn,则lm; 若l且m,则lm; 若n且n,则; 若且,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把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解析:根据平行的传递性,显然正确;如右图所示,长方体ABCDABCD中,直线AD平面AC,直线AB平面AC,但是直线AD与直线AB相交,所以错;直线AB平面AC,直线AB平面CD,但是平面AC平面CD于直线CD,所以错 答案:,5如右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M、N分别是BC和A1B1的中点 求证:MN平面AA1C1.,证明:设A1C1中点为F,连接NF,FC, N为A1B1中点, NFB1C1,且NF B1C1, 又由棱柱性质知B1C1綊BC,

6、 又M是BC的中点, NF綊MC,四边形NFCM为平行四边形 MNCF,又CF平面AA1C1,MN平面AA1C1, MN平面AA1C1.,【例1】 如右图所示,已知P、Q是单位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A1B1BA和面ABCD的中心 求证:PQ平面BCC1B1.,四边形PEFQ是平行四边形 PQEF. 又PQ平面BCC1B1,EF平面BCC1B1, PQ平面BCC1B1. 证法二:如右图,连结AB1,B1C, AB1C中,P、Q分别是AB1 和AC的中点,PQB1C. 又PQ平面BCC1B1,B1C平面BCC1B1, PQ平面BCC1B1.,证明线面平行,直接应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

7、,找出所需条件,图中有则就地取材,没有则选取中点,以作平行线的方式添加辅助线解决.,变式迁移 1 如右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E为PC中点 求证:PA面EDB.,证明:连结AC交BD于O,连结EO. ABCD为正方形, O为AC中点 E为PC中点, OE为PAC的中位线, 故EOPA. 故EO面EDB且PA面EDB, 故PA面EDB.,【例2】 如右图,P为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N分别为AB、PC的中点,平面PAD平面PBCl. (1)判断BC与l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判断MN与平面PA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BCl. 证明:四

8、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CAD. 又BC平面PAD,AD平面PAD,BC平面PAD. 又BC平面PBC,平面PBC平面PADl.BCl.,(2)MN平面PAD. 证明:取CD的中点E,连结ME、NE. M、N分别为AB、PC的中点, MEAD,NEPD. 又ME平面PAD,NE平面PAD, ME平面PAD,NE平面PAD, 又MENEE, 平面MNE平面PAD. 而MN平面MNE.MN平面PAD.,从本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解关于线面平行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平面内找一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将问题转化为同一平面内的问题来解决.,变式迁移 2 如下图,三棱锥ABCD被一平面所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EFG

9、H,求证:CD平面EFGH.,证明: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EFGH. 又GH平面BCD,EF平面BCD, EF平面BCD. 而平面ACD平面BCDCD,EF平面ACD, EFCD.而EF平面EFGH,CD平面EFGH,CD平面EFGH.,【例3】 如右图所示,正三棱柱ABCA1B1C1各棱长为4,E、F、G、H分别是AB、AC、A1C1、A1B1的中点, 求证:平面A1EF平面BCGH.,思路分析:本题证面面平行,可证明平面A1E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平面BCGH平行,然后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证明:ABC中,E、F分别为AB、AC的中点, EFBC. 又EF平面BCGH,B

10、C平面BCGH, EF平面BCGH. 又G、F分别为A1C1,AC的中点, A1G綊FC.,四边形A1FCG为平行四边形 A1FGC. 又A1F平面BCGH,CG平面BCGH, A1F平面BCGH. 又A1FEFF, 平面A1EF平面BCGH.,变式迁移 3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1A和C1C的中点,求证:面EB1D1面FDB. 证明:如下图,取D1D中点M,连结C1M、EM,由于EM綊B1C1,所以四边形EB1C1M为平行四边形 EB1MC1,又MC1DF, EB1DF 又DF面DBF,EB1面DBF, EB1面DBF.同理ED1面DBF. 又EB1ED1E,面EB

11、1D1面DBF.,【例4】 如下图,已知平面平面平面,且位于与之间,点A、D,C、F,ACB,DFE.,已知两平面平行,往往要考虑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得两交线也平行,从而通过两平行线去研究比值问题;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是抓住关键部分yx(1x)进行解剖,转化为求函数最值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变式迁移 4 平面平面,ABC在平面内,AA、BB、CC三线交于一点P,且P在平面和平面之间,若BC5 cm,AC12 cm,AB13 cm,PAPA32,求ABC的面积,1解决有关平行问题时,应注意以下结论的应用 (1)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2)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

12、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已知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4)如果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它与另一个也相交 (5)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6)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7)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对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认识一般按照“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应用”的顺序,其中定义中的条件和结论是相互充要的,它既可以作为判定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的方法,又可以作为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的性质来应用.,2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转化 两平面平行问题常常转化为直线与平面平行,而直线与平面平行又可转化为直线与直线平行,所以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以下为三种平行关系相互转化的示意图,(1)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在应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恰好相反,但也要注意,转化的方向总是由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绝不可过于“模式化” (2)注意利用由数量关系到平行关系的转化,如利用中位线转化为线线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