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课件_3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735672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课件_3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杜甫诗三首课件_3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杜甫诗三首课件_3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杜甫诗三首课件_3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杜甫诗三首课件_3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课件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课件_3(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望岳,早期作品,736年,年轻诗人到山东兖州省亲(其父时任兖州司马),随后三四年在齐鲁漫游,此诗这期间所做。诗人热情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透露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歌咏泰山的名篇。,望 岳,岱宗/ 夫/ 如何 ? 齐鲁/ 青/ 未了。 造化/ 钟/ 神秀, 阴阳/ 割/ 昏晓。 荡胸/ 生/ 曾云, 决眦/ 入/归鸟。 会当/ 凌/ 绝顶,

2、 一览/ 众山/ 小。,诗人“望”见了什么?,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全景勾勒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前一句是虚写诗人通过想象和夸张,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峻挺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借景物细节来表达心情的激荡,眼界的广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首联是远望所见,写泰山的秀美;(虚笔) 颔联是近望所见,写泰山的高大;(实写) 颈联是细望所见,写其幽深神奇;(实景) 尾联是诗人的愿望,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

3、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朗读诗歌,品味诗歌,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望,近望,细望,眺望,春 望,杜甫,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三月,春天又来到了长安城,然而,昔日繁华的都城,却已被叛军践踏得破败不堪。因为战乱,诗人被迫只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情不能已,写下了这首诗。,春 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你最喜欢其中哪句诗?为什么?,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品味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对时局、离别的感伤。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反而“溅泪”“惊心”,以反衬的手法,更加突出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的深沉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5、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仍连续不断。“连三月”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也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当时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千古传诵的名句。,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程度之深。,小结:全诗由一个“望”字贯穿。前两联写望到的春天景色,触景伤怀;后两联写望中之情,忧国念家。情景交融,

6、真挚自然。,思考,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说明“烽火连三月”是指什么事件?安史之乱 为什么诗人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由于忧国,思家本诗表现作者什么感情?(主旨)表现战乱时的忧国、伤时、思家之情,石壕吏,杜甫历经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后,在他从洛阳到华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疯狂拉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城镇成墟,白骨遍野,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7、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发生,经过,结局,本诗分为哪几层?,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开头四句写故事发生。四句各写一人,各自身份、举动和彼此关系,交代分明。“有吏夜捉人”,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夜捉人”足见恶吏手段的狠毒,百姓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得安宁。,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写故事的展开。在差役怒呼、老妇苦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对比鲜明,一方如狼似虎,一方哀婉可怜。极其形象、概括地写出“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8、。,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男,可见战争之惨烈。老妇人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希望获得差役的同情。,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地去了。可见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希望以自家处境来博得差吏的同情,高抬贵手。,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差吏并不理会老妇人的哭诉,仍然逼老妇家出差役。老妇人只得回答,家里没有男人了(隐去老翁),只有吃奶的孙子和喂奶的母亲,寡媳衣不蔽体,(也含食不果腹之意)贫困可知,也可见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老妇如此回答,目的是为了保护老翁

9、和儿媳。,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差吏仍是追问不放。老妇自请赴役,仍从掩护老翁出发。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之情溢于言表。足见差役的冷酷和现实的残酷。,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骚乱终于停息,在死寂一般的深夜,仍听到抽泣之声,也许是寡媳在哭泣,也许是更多的人在哭泣。诗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时,只跟老翁告别。(照应开头“夜捉人”,暗示老妇人已经被抓走。)一夜之间,经此巨变,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小 结,石壕村这一户人家,三男被征,两男战死,衰年老妇又被抓走服役,留下老翁、寡媳、幼孙三人,在兵荒马乱中将何以度日?等待老妪的又将是怎

10、样的命运呢?诗人的心,是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的。诗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归纳练习,给下列字注音 岱( )眦( ) 簪( )搔( ) 逾( )戍( ) 妪( )咽( ),di,z,zn,so,y,sh,y,y,归 纳,这三首诗词中属于五律的是:属于“古体诗”的是:,石壕吏,望岳 春望,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思考:,杜甫这三首诗中有哪些对偶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