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课件第二章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735658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课件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财政与金融课件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财政与金融课件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财政与金融课件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财政与金融课件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课件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课件第二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财政支出,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对通过财政收入而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财政支出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提供公共秩序产品,主要包括行政司法和国防外交等内容。 (二)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内容。 (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医疗、文化、气象等社会事业。 (四)提供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优抚等内容。,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一)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 (二)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公共财政统计标准分类; (三)财政支出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

2、类; (四)财政支出按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三、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安排的财政支出的数量。 表现财政支出总量可以是支出数额的绝对量,也可以是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相对量。衡量财政活动的规模,通常可以使用两个指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1经济性因素。 2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3政治性因素。 4社会性因素。,(三)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 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又能实现政府职能需要的财政支出规模。 1坚持量入为出的理财思想。 2坚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根本目标。

3、 3坚持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为调控目标。,中国财政支出趋势分析,1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变化趋势表 中国19531978年财政支出占GNP的比例情况 (),从表2-3中可以看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不存在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正常年份,中国财政支出占GNP的比例大致稳定在30%或略高一点的水平上;在经济不太正常的年份,财政支出占GNP的比例较高,如1960年,财政支出占GNP的比例高达53.6%。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之所以未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变化趋势 表 中国1979

4、2007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 (),从表2-4中可以看出,从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虽然近年来这一比例略有攀升,那也是中央政府举债支出的份额在上升所致。中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之所以呈现下降趋势,是因为在中国转轨时期,要培育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市场利益主体,并扩大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安排空间,就必然缩小政府安排空间。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正式走上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以后,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下降的趋势会在某一时期终止,转而趋向上升。,从中国改革开放前后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状况来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国民济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政府的作用,政府安

5、排制度基本上取代了市场安排制度,国家财政支出中在国民收入所占的比例呈现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在来转轨时期,为了培育市场体制,财政支出正发生着相应的功能转换,表现为扩大市场安排份额,相应缩小政府安排范围;政府的作用正从取代市场、排斥市场走向弥补市场、调控市场。无论从培育市场机制的要求,还是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总体要求来看,国家降低财政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既有其内在合理性,也是特定环境下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图2-1 19532007年中国财政支出占GDP(GNP)的比例,四、财政支出效益 (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内涵 第一,财政支出的外在合比例性是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前提。 第二,财政支出内

6、在合比例性是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根本标准。 从政府资源配置、资源耗用的全过程看,财政支出效益包括财政支出配置效益和财政支出耗用效益两个部分。,(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 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 2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统一; 3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即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2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该方法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3公共劳务收费法,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为社会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项目采取适当收费的办法,借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7、4综合指数法,即在多种经济效益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5公众评判法,对于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益的支出项目,可以选择有关专家进行评估,并对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以评判其效益。,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购买性支出可以直接增加当期的社会购买力,并由政府直接占有社会产品和劳务,运用得当,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但对国民收入分配只产生间接影响。,一、消费性支出 消费性支出是指政府以消费者身份在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所发生的支出。消费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支出、卫生支出、文化支出

8、、体育支出等内容。,二、投资性支出 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政府投资的特点: 第一,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第二,政府投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第三,政府投资有利于社会投资结构的优化。,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转移性支出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一、转移性支出的特点 1政府

9、把财政资金无偿转移到领受者手中,不要任何报酬。 2政府付出资金,却无任何资源可得。 3表现为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二、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形式 (一)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组织实施为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因意外事故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覆盖面最广的社会保障制度。它具有强制性、互助性、社会性、福利性四个特征。主要项目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生育保险。,(2)社会救济。 社会救助是国家对没有劳动收入来源,生活困难的孤寡老弱病残者,以及因天灾人祸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家

10、庭、失去父母资助的儿童和国家规定最低收入标准的困难户,提供的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帮助。,(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国家向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提供的资金帮助和优价服务。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国家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资助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社会保险资金筹措的方式 (1)基金制。(又称完全积累式 ) (2)现收现付制。 (3)混合式。(又称部分基金式部分积累式),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1)社会保险型。 (2)国家福利型。 (3)个人储蓄型。 (4)国家保险型。,(二)财政补贴支出 1财政补贴的含义 财政补贴是

11、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财政补贴的性质同社会保障支出一样,都属于政府的转移性支出。政府进行财政补贴,实质上是将一部分纳税人的收入无偿地转移给另一部分经济主体 。,2财政补贴的特征 (1)政策性。 (2)灵活性。 (3)时效性。,3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分析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2)财政补贴还可以改变供给结构。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4)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三)税收支出 1税收支出的概念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的一

12、种间接性的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2税收支出的形式 就刺激经济活动和调节社会生活的税收支出而言,其一般形式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中国现阶段的财政支出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构成状况,表 19802006年财政支出构成情况表 (%),可以看出,1980年以来的财政支出构成状况呈现出以下特征:资本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下降,特别是基本建设支出的比例下降得更快;同时对国有企业流动资金的支出也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从1982年开始,我国对财政体制实行了“拨改贷”的改革,即国有企业的定额流动资金不再实行无偿拨款,而是通过向银行有偿贷款的方式解决。同时经常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上升,其中,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较大,科教文卫等其他经常性支出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表中三类财政支出总计占财政支出额的比例不断下降,到2006年仅占到66.5%,没有被统计进去的比例主要是经常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增加的部分。以上表明,一方面财政支出构成的变化是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我国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