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732940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 歌 鉴 赏,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这里的“事物形象”特指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有些作品以某些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雁、松、梅、兰、竹、菊、马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常见的命题方式(1)诗中的语句描写体现了形象(物象)怎样的品性特点?(2)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形象。(3)诗中塑造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和

2、意义?,高考怎么考?,共研考题 (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一)诗歌大意要读懂,咏山泉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二)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4个关键点:山泉 品格

3、咏山泉 情怀 (三)解题思路要清晰(1)明确四联表现的主要内容:山中有一股无名泉水,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诗人借赞美山泉来表明自己的脱俗、清高。,(2)明确诗歌意境。最后一句才切入到山泉恬淡和自清的本质,寓意十分深刻。 (四)评分细则要明了从山泉表象分析出山泉品格,得2分;由山泉到人,分析出情怀,得2分。 (五)组织答案要规范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

4、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2分)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2分),如何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分析蝉的形象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 下垂的冠缨(帽带)。,这首诗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緌

5、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 “清露”状其高洁。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疏桐”写树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的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首相异,李诗借“本已高难

6、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 “高难饱”和”很费声”哀中有恨, “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 总之,我们在解读诗歌时,只有立足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能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二】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色彩、形状等及内心世界、品质精神和感情等。任何一篇诗作咏物本身不是目的,是为

7、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注意】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试分析小松的形象内涵,【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 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

8、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身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三】.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纵深的分析。,阅读下面一首杜甫的诗,说说诗中的孤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孤雁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9、,第二课时,在这首诗里,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的情感:颔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路途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著和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出孤雁的高远追求。表达诗人高远志向,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物象:景象:,写物 托物言志,写景借景抒情,形象鉴赏 景象 与 物象的区别,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异

10、: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3、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阅读下面的一首咏物诗

11、,回答问题。 山 园 小 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作者吟咏梅花不是目的,关键是借梅花言志。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

12、给我们塑造了“石灰“这一物象。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 不畏艰苦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于谦,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鉴赏事物形象答题思路,答题思路: 1、物的外形特征2、物的神韵、品格3、诗人的理想情操,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

13、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参考答案:物的外形特征 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 临水而发的形象。物的神韵、品格 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 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 的孤单;“白玉条”之喻、 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 的冰清玉洁之质。诗人的理想情操 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 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 俗的自我形象。,实战演习 咏 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此诗是诗人任侍御史时,因上书论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所作。 秋天囚徒指蝉 试分析诗中“蝉”的形象。,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

14、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参考答案:1.该诗展现了蝉吸风饮露,行为高洁的形象。2.“露重”“风多”“难进”“易沉”等词表明蝉餐风饮露,体现了蝉的高洁,也表现了蝉遭遇不幸。3.抒发了诗人的高洁之志以及世道的艰难,自己无辜受害的冤屈。借蝉明志,寄托作者的不平和悲愤。,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从诗

15、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答: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归纳总结: 通过对上面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鉴赏,我们认识到了抓住“形象”是领会情感内涵的捷径,鉴赏诗词形象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三部曲:分析语言,再造想像,把握意象。归纳起来可以做如下更深一层的认识: 1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 把握外在形象后面所诉言外之意 ,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系列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驻足远望,久久不肯离

16、去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2、通过再造想像填补形象空白。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鉴赏时应通过想像,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 例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就是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去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这些问题都应通过想像,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3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 古诗在

17、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 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化的物象,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例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诗人通过“月落”(残月西沉之象)、“乌啼”(乌鸦惊恐凄凉的啼叫声)、“霜满天”(霜花凝露,寒气逼人)、“对愁眠”(舟中之人愁绪满怀,不能成眠),以及城外让人心烦意乱的夜半钟声,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秋夜寒江图”。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意象,把诗人内心的“愁”渲染得淋漓尽致。由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诗人的羁旅之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