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706040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ppt培训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毛 红,毛 红 主任中医师1989年6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1990年10月开始跟随徐廷翰老师从事肛肠专业的学习,并于2008年9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跟师学习徐廷翰教授的临床经验。,现为: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

2、带头人后备人选 四川省青年中医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成都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中国肛肠网第一届编委会常务编委 世界中联肛肠病专业委员会理事,肛周脓肿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及其间隙内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中医称为“肛痈”,属于痈疽的范畴。因其发生机理复杂,所处部位又较特殊,故而对其治疗相当棘手,若处理不当轻者成瘘反复发作,重者发生肛门失禁,甚至脓毒血症等并发症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临床对其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对其治疗的经验总结介绍于下。,肛痈系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间隙急性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病变,又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诊断依据:局部红肿疼痛,有波动感

3、,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者,多位于肛提肌以下间隙,属低位肛痈。包括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周皮下脓肿、括约肌间隙脓肿。出现寒战,高热,乏力,脉数等全身症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者,多位于肛提肌以上间隙,属高位肛痈。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肛管解剖 (示意图),肛周间隙 (示意图),一、肛周脓肿的诊断和分类,对于肛周脓肿的诊断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局部体征并结合专科体检与适当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一般对于肛周患部有红、肿、热、痛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肛周脓肿诊断不难,但对于局部体征不明显的

4、深部脓肿容易漏诊或误诊,临床应予高度重视。笔者对肛周脓肿的诊断总结了6个字,即一问、二看、三摸。 一问: 问患者的发病史和自觉症状,了解病情的发生发展和现在情况。 二看: 看肛门局部与肛管直肠内的病变情况,了解脓肿有无红肿的体征,以及相关检查资料; 三摸: 常规指诊检查和触摸了解脓肿的有无和部位以及病变程度,这样一般都可对肛周脓肿作出正确诊断。若有条件也可作直肠腔内B超检查,对脓肿的诊断和了解脓肿的部位有重要帮助。必要时也可酌情对脓肿进行穿刺以明确诊断。,肛周脓肿的诊断,对于肛周脓肿的分类,中医分类较多,常根据脓肿所处的病位和其病性而分为痈与疽。西医对其分类也较复杂。有代表的几种分类是:Eis

5、enhammer分类法,根据肛周脓肿是否形成肛瘘而分为腺源性致瘘性脓肿和非腺源性非致瘘性脓肿两大类10种;隅越幸男分类法,将肛周脓肿与括约肌的关系分为六类,即皮下脓肿、粘膜下脓肿、低位肌间脓肿、高位肌间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与上法大同小异。此外还有按脓肿部位与肛提肌的关系分为肛提肌上脓肿(高位)和肛提肌下脓肿两大类10种分类法;按感染病菌种类不同分为非特异性肛周脓肿和特异性肛周脓肿两类;还有按脓肿所在间隙的部位行六类分类法,分为皮下脓肿、粘膜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肛门后脓肿、直肠后脓肿等。,肛周脓肿的分类,1995年我国中医行业标准将肛痈分两大类6种,将

6、位于肛提肌下间隙的肛痈称为低位肛痈,位于肛提肌上间隙的肛痈称为高位肛痈。 低位肛痈有: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周皮下脓肿、括约肌间间隙脓肿。 高位肛痈有: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低位肛痈,高位肛痈,高位肛痈,笔者认为肛痈的分类应对临床的治疗和评价脓肿的转归预后情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为合理。比较各种分类方法,我们认为我国卫生部制定的这一标准较为合理,但不全面,未将临床所见肛痈全面概括,故而将其分类补充讨论如下。,低位肛痈脓肿位于肛提肌下间隙,或脓腔与内口相通,管道在外括约肌深部之下即平齿线下方,为低位肛痈。 包括:1肛周皮下脓肿:脓肿位于肛门周围皮下间隙。2坐骨直肠间隙脓

7、肿:脓肿位于坐骨直肠间隙内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内口与脓腔之间的管道在外括约肌深部之下。3低位括约肌肌间间隙脓肿:脓肿位于内、外括约肌肌间平齿线平面之下,亦在联合纵肌间、中央间隙内。4肛管后间隙脓肿:(a)肛管后浅间隙脓肿:脓肿位于肛管后浅间隙。(b)肛管后深间隙脓肿:脓肿位于肛管后深间隙。内口与脓肿通道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之下。5肛管前间隙脓肿:(a)肛管前浅间隙脓肿:脓肿位于肛管前浅间隙。(b)肛管前深间隙脓肿:脓肿位于肛管前深间隙。内口与脓肿均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之下。,高位肛痈:脓肿位于肛提肌上间隙,或脓腔与内口相通管道在外括约肌深部之上,即平齿线上方,为高位肛痈。 包括:1骨盆直肠间隙脓

8、肿:脓肿位于骨盆直肠间隙,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2直肠后间隙脓肿:脓肿位于直肠后间隙。3直肠粘膜下脓肿:脓肿位于直肠粘膜下间隙。4高位括约肌肌间间隙脓肿:脓肿位于内、外括约肌间平齿线平面之上间隙内,亦即肛提肌直肠后间隙内。此外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管后深间隙脓肿、肛管前深间隙脓肿等若内口与脓腔通道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之上者亦属于高位肛痈.,二、治疗,肛周脓肿一旦确诊,原则上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同时辅以中医辨证内外施治,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恰当选择微创术式,以尽可能根治脓肿和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肛门的功能尽量减少肛门的并发症为原则进行治疗。 此外,对肛周脓肿的治疗还应注意和调节患者的全身情况,嘱其适当

9、休息,注意情志,避免大怒、抑郁,注意饮食的调节,增加营养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食品,戒烟禁酒和醪糟,保持大便通畅和局部卫生,争取早日康复。,肛周脓肿的治疗原则,肛周脓肿一旦确诊,中医传统认为“脓成决以刀针”主张切开引流治疗再辅以内服药物和外敷中药。西医传统主张对于低位肛周脓肿,内口明确,可以施以一次切开引流术,若为高位脓肿或内口不明确则先行常规切开引流术,待形成肛瘘后再行手术。,肛周脓肿的最佳术式选择 (挂线切开引流术),肛周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肛周脓肿一次切开引流术,笔者认为对于肛周脓肿,只要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没有特殊情况和手术禁忌症、内口清楚或比较清楚,都应一次手术根治。若患者系妊娠,或

10、有严重的其它疾病如肿瘤、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或白血病等应分次手术可先行切开引流排脓待情况允许时再考虑根治。 肛痈的根治必须彻底、准确地解决和清除内口,同时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复发和形成肛瘘,并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和保护好肛门的功能。原则上无论脓肿位置的高低建议均采用挂线切开引流术。根据肛周脓肿所在部位的多少(即是脓肿位于单间隙或是位于多间隙)而采用单个小切口挂线。若为多间隙脓肿则选择多个小切口挂线。对前者我们认为挂线切开引流术,后者为挂线多切口引流术。现将治法介绍于下。,(1)适应症:适用于多间隙高位肛痈,或多内口多间隙低位肛痈。 (2)操作步骤:,肛周脓肿的最佳术式选择 (挂线切开引流术),C,

11、B,A,A , B为挂线多切口示意。C 肛管直肠环部挂线,内口、皮肤及浅层皮肤切开。,(3)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和防止感染发生与扩散,术后应使用抗菌药物或服用中药治疗。 切口不宜过大过深,防止损伤组织过多。 术后换药防止切口过早闭合。 若有其它情况再作相应处理。 积极治疗全身疾病。 若为多处挂线,胶线应松紧不一,术后可分批紧线,让胶线在不同时期脱落,以给挂断括约肌处有足够时间粘连,便于肛门功能的保护。 术后少渣饮食,控制大便12天,然后进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大之食物,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每次大便后,先用聚维酮碘稀释液浴洗患处,再用中药消炎洗散坐浴1520

12、分钟,然后换药。换药时用艾力克(聚维酮碘)液严格消毒,同时用甲硝唑液冲洗伤口,再用复方紫草油纱条换药。若脓液较多可酌加渴龙奔江丹药条换药至脓尽新生。 术后3周开始对切口由内口顺切口向外用有钩探针检查防止伤口假愈合。,肛周脓肿的中医辨证施治,笔者采用术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应用。一般情况本病早期多为热证、实证、阳证或正虚邪实、阴阳兼杂,治当以清热解毒、祛瘀散结或扶正祛邪、软坚散结以消法为主;中期脓成毒留,治宜扶正托毒、排脓祛毒,治以托法为主;后期脓排毒消、正气虚弱,治宜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或健脾运湿、扶正祛邪,治以补法为主。正如外科证治全书痈疽治法统论说:“初起者,审其症而消之,成脓者,因其势而逐

13、之;毒尽者,益其所不足而敛之,此治痈之大旨也。于是乎,未出脓前,痈则宣其阳毒之滞,疽则解其阴寒之凝;已出脓后,痈则毒滞未尽宜托,疽有寒凝未解宜温。”现将内治法分辨证施治和成药治疗论述于下。,中医辨证施治,(1)火毒蕴结:证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肛周患处可有肿块红肿热痛,触痛明显,可伴有发热、恶寒、疲乏、头痛、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泻火解毒、祛瘀散结,方用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热毒炽盛:证见肛门肿痛剧烈,痛如鸡啄,夜寐不安,热毒为阳邪,燔灼焚焰,伤于人体,故而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滑,灼伤阴津则口干便秘,小便困难。治宜清热解毒托脓散结,方用黄连解毒汤合

14、仙方活命饮加减。 (3)湿热下注:证见肛门直肠坠胀疼痛,身软倦怠,时寒作热,纳差,渴不多饮,大便干结或稀溏,肛周患部红肿较重,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白厚腻,脉濡数,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消肿散结。方用黄连解毒汤和三仁汤加减或清热利湿汤加减。,(4)火毒内陷:证见高位肛痈失治或脓肿毒邪入营血,表现为高热、烦渴身痛、神昏谵语、腹胀便秘、小便短赤、脓肿范围广泛,肿胀明显,舌质红绛、苔黄燥或焦黑,脉数有力。治宜清营凉血、解毒散结。方用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加减。 (5)阴虚毒恋:证见肺脾肾三阴亏虚,肺气不固,营气不足,脾虚不运,肾虚失养,相火不制,虚火上炎,湿热毒邪乘虚下注,结聚肠头肛旁,加之过劳伤

15、气,而湿生,湿聚化热,或脏腑阴虚,又过食辛辣,湿热内生,或外感毒邪结聚肛门,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而成痈肿,故而肛门肿痛灼热,皮色暗红,阴虚毒恋御敌无力而溃后难敛,阴不制阳则午后潮热盗汗,心烦口干,虚火上炎则见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解毒散结,方用青蒿鳖甲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若肺阴虚,证见咳嗽咯血、骨蒸盗汗,酌加沙参、麦冬、天冬、白及、百合;若腰痠疼痛、遗精、失眠、耳鸣,可加龟版、桑椹等药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6)阴虚湿热:证见肛周患部硬结肿胀平塌,皮色暗红或不红,按之疼痛轻微或刺痛如锥,皮温不高,成脓较慢,溃后脓液淡白,稀薄不臭,溃口内陷,呈空壳状,全身症状以阴虚兼湿热证候为主,即在阴虚毒恋证上还有湿证。一般身体倦怠,不发热或有虚热,或寒热往来,夜间尤甚,大便虚秘或稀溏,小便淋沥。舌尖红、体瘦,苔黄白厚腻,脉细数无力或濡。治宜滋阴清热,除湿软坚。方用滋阴除湿汤加减。若兼脾虚不运者,证见神疲纳差,便溏不爽,酌加炒白术、山药、薏苡仁、茯苓;若阴虚寒邪凝滞,兼见畏寒肢冷,肿块坚硬不痛或隐隐作痛,不红不热,舌淡苔白多黄少,或白滑,脉迟缓,应滋阴散寒,温阳散结,加用阳和汤。若兼气血两虚,证见少气懒言,面色晃白,溃后久不收口,舌淡,苔薄黄少津,亦加党参,山药、大枣等补益气血之药。,每个人只有一个肛门,让我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肛门! (眼睛尚有两个),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