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3单元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695044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3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必修三第3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必修三第3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必修三第3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必修三第3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3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3单元(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四大发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汉字与书法,绘画,戏曲,1、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蔡侯纸”,战国: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军事上广泛运用火药,隋唐:雕版印刷术 宋代: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出现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活字印刷术(毕昇),材料一 马克思在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别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

2、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 鲁迅在 电的利弊 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 1 )应如何理解材料一的内容?( 2 )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 )中国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社会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欧洲)发展的贡献,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

3、,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印刷术: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从历史程度来看:,长期走在世界前列(16世纪前),2.从科学思想来看:,(1)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2)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3)强调实用技术,忽视科学理论的研究,制约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发达并领先世界的原因,政治:国家长期统一,中央集权巩固,社会稳定 经济:经济持续发展;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 对外:明朝中期前,长期实行对外开放,交流频 繁 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先

4、进 中华民族富创造精神和科学家的努力探索,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1、经济:明清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科技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腐朽。3、思想:中国 “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4、教育: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5、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 “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1、要想发展科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 2、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要重视科技。 ,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5、,对我们的启示:,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C,(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D,“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

6、 B甲乙都正确 C甲错误,乙正确 D甲乙都错误,与隋唐相比,宋元科技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 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C影响且促进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 D传统科技开始衰落,C,B,(2010年全国卷1)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D,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2、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7、、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诗经,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成:,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北方民族的歌。经孔子整理编定,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而成。,代表作品:,离骚,形成:,汉赋,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代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唐诗,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山水诗:,孟浩然、王维,杰出代表:,李白和杜甫,中唐:,高适、岑参,讽喻诗 白居易,形成:,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曲,

8、关汉卿,马致远,明清小说,3、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诗经,楚辞,汉赋,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因此,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奠定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政治:国家统一,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

9、猛发展。 文化:中外及民族交流频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宋词兴盛的原因,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城市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兴起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唐代传奇小说流行,宋元话本是小说发展的新阶段,明清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小说走向繁荣,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根本原因:明清政治、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大量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对通俗文学需求增加。,

10、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加剧,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印刷术的不断发展,为小说的传播创造条件。,、小说数量多 、体裁多样 、从思想内容看,反映的思想内容宽广。 、创作艺术水平高,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和细节的描写。,明清小说的特点,(2009高考广东单科)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D,下列关于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楚辞是战国时期,由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用楚国方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 B.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是自由灵活的句式 C.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诗 D.楚辞大量使用象征、比喻手法

11、,充满浪漫主义色彩,C,(2010年重庆卷)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D,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 A B C D,D,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4、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汉字的起源,图画,象形字,汉字,符号化,(2)演变脉络,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3)总趋势和过

12、程,总趋势:由繁到简,大篆,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重实用功能 少审美功能,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5、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2)草书,(3)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

13、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秦汉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绘画理论 “以形写神”,吸取外来美术风格,风俗画,文人画 写意画,远古时期,萌芽,战国时期,从萌芽走向成熟,魏晋时期,中国画形成 “写意传神”,6、绘画的起源和演变,(1)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鹳鱼石斧图,(2)战国,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3)秦汉时期,夫妇宴饮图,(4)魏晋南北朝,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从萌芽走向成熟,注意写意传神,总结出绘画理论,(5)隋唐,隋 展子虔 游春图,初唐 阎立本 步辇图,盛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6)两宋,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7)元明清

14、,元 王冕 墨梅,明 徐渭 牡丹蕉石图,清 郑板桥 墨兰图,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宫廷画 风俗画,文人画 (写意画:诗、书、画、印四位一体),(一)戏曲的发展,原始歌舞,春秋战国的优伶,元杂剧,其他剧种,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7、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1、形成:清道光年间 A、 “徽汉合流” B、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京剧,2、成熟标志:清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著名艺人同光十三绝谭鑫培、程长庚等,3、走向世界:民国时期,(二)京剧的出现,(2009广东文基,19)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D,(2008江苏单科)“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

15、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B,A,(江苏镇江2010届第一次调研测试)2010年是农历的“虎年”。右图是“虎年”剪纸画。对该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事 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 体现了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 A. B. C. D.,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09安徽文综卷,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B,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